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未來參與國暫時遠未達成一致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5-15 08:28
來源:“俄羅斯之聲”中文網站 關于跨太平洋合作伙伴關系協定(TPP)的新一輪談判本周在越南胡志明市舉行。這是奧巴馬亞洲之行後TPP潛在參與者——12國代表第一次舉行類似談判。美國總統訪問亞洲四國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建立新的自由貿易區。 最初提出建立TPP時並沒有美國的參與。2005年最初由新加坡、文萊、新西蘭和智力等國提出。只是4年後,美國把建立這種新的聯合視作加強自己在亞太地區地位、降低中國影響力的工具時,才參與到談判中來。 盡管建立TPP今天在美國亞太經濟戰略上占有中心地位,但是華盛頓暫時還不能垮耀自己在這方面取得了什麼重要進展。美國總統不久前對日本、韓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的訪問也未能最終讓形勢澄清。奧巴馬抵達吉隆坡後,有示威者在美國使館門前抗議,高喊反對自己國家加入TPP的口號。 即使日本與中國的矛盾日益加深,同時希望獲得美國支持,當時仍在協議的每一條款上討價還價。這多半是因為日本國內民眾的立場,他們認為日本會因參與美國積極推動的項目而出現經濟形勢的惡化。NHK的一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今天支持加入TPP的日本公民不到1/3。 安倍晉三政府也不得不考慮到日本農業產品生產商的意見。他們尤其反對為進口產品打開日本市場。日本農林水產品國內生產值約7.1萬億日元,加入TPP後,估計將減少3萬億日元。廉價的進口產品將擠走價格較高的日本農林水產品,必然導致國內生產總值下降。 美國談判代表,包括現在在胡志明市進行的談判,一向堅決捍衛本國生產商的利益。華盛頓明白:為了能讓亞太地區各國能把美國奉為最高仲裁法官,"美國重返亞洲"的軍事戰略中也應補充經濟成分。但是正如遠東研究所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基斯塔諾夫指出的那樣,美國推動的區域聯合項目看來並不能讓亞洲各國在所有方面滿意。 基斯塔諾夫說:“這種機構的目的就是為了建立自由活動場所,首先是為了美國公司。例如,計劃把關稅降至為零,為資本運轉、勞動力創造更有利的條件。這一戰略中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不允許中國加入TPP。實際上從一開始華盛頓就已打算建立一個旨在遏制中國的經濟機制。” 雖然中國實力的提升被亞太許多國家視作一種威脅,但是對美國能否成為亞洲經濟的“集合體”的能力表示懷疑。首先,TPP的潛在參與國由于擔心會大量湧進美國商品和服務而更為本國的經濟擔心。其次,單方面把賭注下在同美國結盟將有損于同中國大陸的關系,中國已經成為該地區許多國家的最重要貿易伙伴。 中國也並不只是坐等時機。觀察家們注意到,中韓建立雙邊自由貿易區的談判已經取得進展。在3月舉行的談判中中韓已經就取消90%商品的關稅達成一致。不讓加入TPP,我們就建立自己的聯合項目,看誰能在這方面更成功--這或許就是北京的想法。上述文章內容由俄新網提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