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皮海洲:業績預告變臉 故意or非故意

鉅亨網新聞中心


職業投資者、獨立財經撰稿人、專欄作家
職業投資者、獨立財經撰稿人、專欄作家

隨著2013年年報披露工作的基本結束,一些上市公司業績預告中所存在的各種各樣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如經過上交所的集中梳理和核實,在滬市上市公司中,已發現有10余家公司預告差異過大、5家業績預告大變臉、2家達到預告標準但未提前預告等違規情形。為此,上交所已啟動自律監管程式,將對相關公司和責任人予以相應的紀律處分或監管措施。


在上市公司的各種資訊披露中,業績預告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如果僅僅只是從業績披露的角度而言,其重要性甚至比年報、半年報、季報更重要。它既能保證上市公司的業績趨於透明,同時又是投資者進行股票投資的重要依據。尤其是在管理層大力強調要以資訊披露為中心的情況下,做好業績預告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上交所對上市公司業績預告違規行為啟動事后追責,這一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同時正是基於業績預告工作的重要性,筆者建議,對業績預告違規行為不僅要追責,而且要從嚴查處,尤其是對業績預告大幅變臉公司更要從重處罰。

就市場對上市公司業績浪的炒作來說,業績預告堪稱是投資者進行股票投資的“投資指南”,其作用至關重要。如果上市公司不按《股票上市規則》的要求進行業績預告,如該披露卻不披露,披露的預告差異過大,以及業績預告大變臉,那么,這樣的資訊披露將會嚴重誤導投資者。

如在相關媒體上遭到點名的三峽新材(600293,股吧),今年1月29日披露的2013年年度業績預增公告,預計2013年年度盈利5000萬元—600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0%—310%。而今年4月4日,該公司發布2013年度業績預告更正公告,預計2013年年度盈利3300萬元左右,比上年同期增長120%左右。從預告業績增長240%—310%到增長120%左右,這對投資者的誤導是顯而易見的。對於這類違規性質情節嚴重的公司,如果不能予以從重處罰的話,顯然不足以引起當事人以及其他上市公司的重視,不利於提高上市公司資訊披露的質量,更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當然,對於這類業績預告變臉,我們主要談論的還是上市公司的一種“非故意行為”。而從實際情況來看,這種業績預告變臉完全可以是一種“故意行為”。實際上,如果不能對業績預告變臉予以嚴厲懲處的話,“非故意行為”就有可以演變為一種“故意行為”。比如機構投資者完全可以和上市公司聯起手來,通過發布虛假的業績預告,然后又用“變臉”的業績預告來予以更正的方式,來達到操縱股價的目的。如上市公司預計業績不佳,但為了配合機構的炒作與出貨,上市公司完全可以先發布業績增長的業績預告,讓機構投資者先行走人,規避后來的業績預告變臉的風險,反之亦然。

不僅如此,上市公司完全可以利用這種業績預告變臉來為己所用。如某公司今年1月29日,發布2013年度業績預增公告,表示公司2013年度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200%以上。然而到了4月29日,該公司卻發布2013年度業績預告更正公告表示,2013年年度凈利潤大幅下調至同比減少2323%到2370%,該公司2012年凈利潤為701.59萬元。而就在該公司業績預告從預增到變臉這期間,即在4月8日起的三個交易日內,該公司的可轉債出現了比例高達30%的突擊轉股。因此,該公司業績預告的變臉似乎並不單純。對於這樣的業績預告變臉,更需要監管部門作出詳盡的調查,並根據具體情況作出相應的處罰。如果一旦發布虛假資訊的罪名成立,則應從嚴從重予以處罰。

正是基於上述種種情形,對業績預告違規尤其是大變臉公司,進行事后追責不僅必要,而且要從嚴從重。甚至要提高到發布虛假資訊披露的高度來追責相關上市公司的責任,不僅包括行政責任,而且還要追責其刑事責任,並賠償投資者的損失。只有如此,上市公司才不會在業績預告上搞假搞鬼,業績預告的質量才會因此而得以提高。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