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一年砸73億元 湖南上市公司戀上銀行理財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5-08 14:49


華南新聞中心 肖志芳 張圖 發自湖南

和訊網訊息 隨著2013年年報披露完畢,又到了上市公司“曬家底”的時候。除了潛心研究自己的主業,通過投資理財“賺外快”成了不少上市公司的熱衷的副業。作為較穩健的理財方式,銀行理財產品動輒5%以上的年化收益率點燃著湖南上市公司的投資熱情。據和訊網粗略統計,2013年湖南有15家上市公司購買了銀行理財產品,認購金額累計逾73億元,總收益達8341萬元。


湖南上市公司去年73億元加入“理財大軍”

2013年,包括九芝堂(000989,股吧)、長城資訊(000748,股吧)、克明面業(002661,股吧)、現代投資(000900,股吧)、中南傳媒(601098,股吧)等15家湖南上市公司紛紛加入銀行理財產品的隊伍,認購金額累計逾73億元,總收益達8341萬元。

其中九芝堂在這支“理財大軍”中表現最為活躍。據公告顯示,2013年九芝堂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總額達18.91億元,收益1894萬元,與2012年購買理財產品1900萬元的收益相近。由於前兩年嘗到了“甜頭”,今年以來九芝堂購買理財產品更是出手闊綽,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就購買了10只理財產品,認購金額累計逾10億元,收益也達548萬元。

而2013年中南傳媒以認購金額11.85億元、收益1734萬元排名第二。此外,購買理財產品金額上億的還有酒鬼酒(000799,股吧)、克明面業、時代新材(600458,股吧)、步步高(002251,股吧)、拓維資訊(002261,股吧)、友阿股份(002277,股吧)、漢森制藥(002412,股吧)、長高集團(002452,股吧)、天橋起重(002523,股吧)、長城資訊等。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公司是拿著“閑錢”賺外快,而有些則是因主營業務委靡不振,靠理財減少虧損,酒鬼酒就是典型的代表。2013年酒鬼酒實現營業收入6.85億元,凈利潤虧損3668萬元。而身處困境的公司卻拿出10.8億元購買22只銀行理財產品,幸好為其賺得1466萬元,彌補部分虧損。

投資方式五花八門 銀行理財產品最穩健

除了購買理財產品之外,湖南上市公司的“生財之道”可謂豐富多樣,投資金融行業、房產行業、炒股、購買基金、衍生品投資等應有盡有,不過風險大小不一,也有賺有賠。

克明面業就因持有湖南桃江建信村鎮銀行4%的股份,以及持有南縣克明小額貸款公司30%的股份,在2013年獲得損益收入229萬元。而華菱鋼鐵(000932,股吧)則通過證券投資收益498萬元。

而以投資為生的方正證券(601901,股吧)也免不了出現投資虧損的情況,去年就因購買海油工程(600583,股吧)、浙江東方(600120,股吧)、三友化工(600409,股吧)、華能國際(600011,股吧)股票以及民生轉債、中行轉債虧損2787萬元。長高集團購買永安期貨虧損136.35萬元,千金藥業(600479,股吧)在投資基金方面虧損200多萬元。

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湖南上市公司中,2013年沒有一家出現虧損。事實上銀行理財產品依然是上市公司穩健的投資渠道。由於公司購買的都是保本型理財產品,一般不會出現虧損,且年化收益率在4.5%左右。

打破剛性兌付對上市公司理財影響不大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出臺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4)》讓不少熱衷購買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開始忐忑不安。《報告》稱,要有序打破理財產品剛性兌付,應該允許一些高風險投資產品正常違約,這也就意味著當理財資金出現風險、產品可能違約或達不到預期收益時,所有的損失將由投資者自己買單。

報告一出,引起了上市公司一陣騷動,甚至有專家指出,上市公司用閑置募集資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一旦發生風險,最終將由投資者買單。不過工商銀行湖南省分行相關人士指出,打破剛性兌付雖然意味著投資者面臨更大風險,不過對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影響不大。“以前風險被銀行信托承擔了,形成不恰當的剛性保本保收益,投資者無風險就能獲得高收益,不過打破剛性兌付主要是針對那些並未承諾保本的高收益理財產品,對保本型的沒影響”上述人士稱,由於證監會對上市公司利用閑置募集資金投資有管理規定,必須投資保本保收益的理財產品,而這類產品本身就承諾是保本保收益的,所以影響不大。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