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分析〉歐巴馬外交政策自打臉 美世界警察時代已逝

鉅亨網新聞中心


图片说明 
美國總統歐巴馬參加北約峰會,承諾將保護北約成員免受俄羅斯「傷害」。
圖片來源:中新網

北約峰會於4日在英國紐波特開幕,美國總統歐巴馬已承諾將保護北約成員免受俄羅斯傷害。然而專家分析稱,不論是試圖震懾俄羅斯,還是嘗試遏制「伊斯蘭國」(IS),都潛在地違背著歐巴馬的外交主張。美國主導的安全秩序正在歐洲、中東和亞洲受到挑戰,美國已經無力憑一己之力管理世界,也更不願意在維護國際秩序方面承受任何負擔,美國有能力擔當世界超級警察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


中新網5日綜合外媒報導,《紐約時報》稱,歐巴馬為美國的實力投射設定了3大目標:1)實施「轉向」亞洲的戰略。2)在歐洲建立強大的存在。3)與伊斯蘭極端分子展開一場新戰鬥,這場戰鬥很可能會加速。

美國官員承認,這些目標足以讓歐巴馬在2017年卸任之前縮減五角大樓預算的種種方案泡湯。它們還挑戰著歐巴馬首個任期的關鍵原則:使用先進技術,以及「輕足跡」的軍事力量,就可以震懾「野心勃勃的大國」,遏制恐怖分子。

此外,這些目標可能還會違背他兩次總統競選中的一個關鍵主張,即曾經花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上的錢應該用於美國「國內的國家建設」。

美國國家反恐中心主任奧爾森表示,「伊斯蘭國」組織「不是不可戰勝的」,它還沒有像基地組織在2001年發動「911」襲擊事件之前那樣,對美國造成直接威脅。他稱,該組織「殘暴且危害極大」,打敗他們需要長期的投入,很明顯,歐巴馬今年稍早未預料到這種情況。

本週在歐洲以及今秋在亞洲訪問期間,歐巴馬面臨著雙重挑戰,他既要說服美國的盟友和夥伴,自己無意在全球留下權力真空,讓對手去填補,同時還要讓美國人相信,他能夠應對每一場正在醞釀的衝突,又不會把美國推入另一個背負著沉重軍事使命且傷亡慘重的10年。

在美國國內,歐巴馬的外交政策越來越招致廣泛的不滿。

「言論和政策越來越不匹配,」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主席哈斯說。哈斯在1989年柏林墻倒塌時,以及12年前與伊拉克的戰爭爆發之前,都曾在政府擔任高級職務。他說,「要實施轉向亞洲的策略、重新參與中東事務,並加強在歐洲的存在,把所需的資源加起來的話,不可能不需要額外的資金和實力。對於白宮來說,世界已經變得比幾年前棘手得多。」

美國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在《華盛頓郵報》發表文章,批評歐巴馬裁減國防預算與美軍員額。他認為,美國由世界撤退旁觀,絕不可能獨善其身,歐巴馬過去說世界危險已降低,但烏克蘭、伊拉克等國際危機戳破了這些說法。

羅姆尼抨擊,許多選民要求提高國內開支,政客投其所好,各種計劃造成財政壓力,縮減軍備成了解決之道。但他認為,如果美國放下警戒,13年前發生「911」事件的悲劇可能再度降臨。(接下頁)

[NT:PAGE=$]

图片说明 
9月4日,北約峰會在英國威爾士小城紐波特開幕。在會場外,英軍對外展示新式裝甲車。北約峰會開幕前夕,英國宣佈斥資35億英鎊訂購新型武器裝備。
圖片來源:中新網

英國《金融時報》5日發表吉迪恩·拉赫曼的專欄文章指出,美國主導的安全秩序正在歐洲、中東和亞洲受到挑戰,美國已經無力憑一己之力管理世界,也更不願意在維護國際秩序方面「承受任何負擔」,美國有能力擔當世界超級警察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

文章稱,世界各地的危機頻繁發生,美國的極限正被測試,美國主導的安全秩序正在歐洲、中東和亞洲受到挑戰。

毫無疑問,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之後,美國已厭倦了戰爭。然而,世界各地日益增多的安全危機不僅僅關乎歐巴馬和美國。實際上,對美國所做事情的過度關注表明一個根本問題:美國的盟友已變得過度依賴美國來保證其安全。

因此,文章指出,全球安全體系的最大弱點並非美國政府缺乏決斷力,而是美國地區盟友的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對美國的最重要盟友而言,本週在威爾士召開的北約(Nato)峰會代表一個重要機會,它們需要開始採取更多行動來分擔這一責任。如果它們做不到這點,美國無力憑一己之力管理世界的事實就會變得愈發明顯,各種各樣的全球安全危機就會加劇。

文章認為,北約的開支模式反映出歐洲對美國的依賴日益增強。在冷戰最嚴重時期,美國軍事開支佔北約的大約一半,北約其餘國家佔另外的一半。

但現如今,美國軍事開支佔北約的大約75%。文章指出,去年,在28個北約成員國當中,只有美國、英國、希臘和愛沙尼亞實現了北約制定的國防開支佔國內生產總值(GDP)至少2%的目標。即便是英國,可能很快也將跌落至2%以下。英國軍隊將縮編至8萬人左右,為拿破侖戰爭結束以來最小的規模。

甚至在安全領域的非軍事方面,歐洲也遠遠落在後面。美國以更快的速度推動通過了對俄制裁,其制裁措施也更為嚴厲。

文章還指出,中東對美國的過度依賴也很明顯。最近幾年,這些國家在建設本國陸軍和空軍方面投入巨大。但迄今為止,轟炸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的行動是由美國獨力實施的,而海灣合作委員會成員國卻一面把它們的600架戰機停在停機坪上,一面抱怨美國的軟弱。

文章認為,這一連串相互關聯的軟弱之所以危險,恰恰是因為美國真的更不願意在維護國際秩序方面「承受任何負擔」(引號裏的話是約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的名言)。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給美國造成了持久的影響。2008年的金融危機也是如此。文章指出,歐巴馬不願部署軍事力量,這並非什麼「失常之舉」,也不是「個人的愚蠢」,而是準確反映了美國人民的情緒。民意調查顯示,美國人的「孤立主義情緒」處於50多年來的最高水準。

面對烏克蘭亂局,文章表示,美國人的這種「情緒」可能會發生變化。然而,即便真的發生了變化,美國有能力在相對較小的協助下,擔當「世界超級警察」的時代也將一去不復返了。美國的國防預算正在縮減,因為美國難以控制其國內債務。由於美國在歐盟(EU)的最親密盟友正受到嚴重經濟危機的困擾,而這些危機正在削弱它們發揮影響力的能力,美國相對實力的逐步衰落便成為了一個嚴重得多的問題。

文章總結道,隨著新的影響力和財富來源在亞洲崛起,西方整體上在全球經濟中所佔的份額正不斷下滑。因此,一個由西方主宰的世界可能看上去越來越不合時宜。

那種認為西方影響力正走下坡路的看法,現在可能會變成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文章認為,北美和歐洲阻止這種結果的唯一方法,是以更大的決心和意志通力合作,應對在歐洲週邊國家、烏克蘭和中東即將失控的危機。這一工作需要在本週的北約峰會上啟動。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