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
在中國汽車市場邁向智能化的大潮中,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 憑藉其驚人的市場滲透率,強勢搶占了領先地位。僅在四月份,比亞迪搭載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的車型銷量就達到 21.3 萬輛,占其中國乘用車總銷量的 71%,累計銷量已突破 48 萬輛,穩居智能駕駛車型銷量榜首。
根據 KERUI 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5 年 4 月份的電池企業裝機量中,寧德時代 (300750-CN) 以 44.7% 的市場份額位居榜首。 比亞迪 (01211-HK) 弗迪電池以 23.3% 的份額排名第二。 這兩家主要的電池廠商合計佔據了高達 68% 的市場份額。
A股港股
在上周宣布大幅降價後,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 周一 (26 日) 在香港股市領跌中國電動車板塊,帶動整個行業普遍走低,市場對新一輪價格戰的擔憂加劇。中國電動車市場競爭激烈,如今約有 100 個品牌在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爭奪市占率,導致競爭異常殘酷,價格戰廝殺慘烈。
A股港股
在「2025 汽車極端環境測試技術研討會」上,中國國家高寒機動車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正式發布了《2024-2025 新能源汽車寒區質量報告》。這是中國首個聚焦新能源汽車在寒區環境下質量的專項研究報告,並宣布將展開「寒區專項測試」,旨在建立科學完備的測試標準體系。
A股港股
小米公司近期展現了擴展其技術版圖和進軍高端市場的強烈企圖心,核心聚焦於電動汽車和自研晶片兩大領域。在創辦人雷軍的引領下,小米不僅推出了首款電動運動型多用途汽車(SUV),同時也發表了自主研發的行動處理器。電動汽車佈局:首款 SUV YU7 亮相在周四直播發表會上,雷軍搶先展示了小米的首款電動 SUV,代號為 YU7。
A股港股
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 的 A 股和 H 股股價近日雙雙走強,再創歷史新高。其中,A 股盤中一度突破每股 400 元,最高達到 404 元。港股表現同樣亮眼,一度大漲超 4%,首次突破每股 460 港元,盤中最高價超過 464 港元。
國際政經
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 Kyle Chan 周一 (19 日) 在《紐約時報》發表評論文章,認為「中國世紀」可能已隨中國科技製造業的強勁崛起而來臨,並因美國川普政府削弱國力而加速。文章警告,若美國不改變方向,恐將嚴重衰落,而中國將主導高端產業及全球供應鏈。
美股雷達
特斯拉 (TSLA-US) 股價週五 (9 日) 強勢走升,盤中大漲近 7%,觸及每股 307.04 美元,連續第三週收紅。此次漲勢主要受到美英達貿易協議、美中即將破冰談判的激勵,加上特斯拉無人駕駛計程車 (Robotaxi) 進展獲得華爾街高度關注,帶動市場買氣回溫。
據《彭博》引述知情人士透露,全球最大的電動車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 (300750-CN) 正在尋求約 10 億美元的貸款,以支持其在印尼的業務擴張。這筆可能為期 5 年到 7 年的貸款,資金將用於與印尼國有電池公司 Indonesia Battery Corp. 成立的合資企業。
美股雷達
特斯拉 (TSLA-US) 執行長馬斯克頻頻拋出政治立場與美國政府效率部 (DOGE) 言論,引爆市場震盪,知名分析師直言:「這是紅色警戒等級的危機!」而財報發布前夕,特斯拉 (TSLA-US) 週一股價暴跌近 6%。特斯拉陷多重風暴,Wedbush 分析師 Dan Ives 警告,馬斯克若再不回頭,可能導致特斯拉品牌遭遇 15% 至 20% 永久性需求消失的災難性後果!Ives 示警: 「我們正處於特斯拉 (TSLA-US) 史上的轉折點。
大陸政經
歐盟正與中國進行談判,考慮以設定中國製電動車 (EV) 的最低價格來取代原先徵收的關稅,此舉可能將顯著改變歐洲的汽車產業格局。此談判是在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後重新啟動。有消息稱,歐盟對中國提出的最低售價為 3.5 萬歐元。去年,歐盟在認定中國汽車產業受惠於「不公平補貼」後,對中國製電動車祭出最高達 45.3% 的關稅。
美股雷達
隨著第一季財報即將出爐,市場對關稅、銷售表現及全球抗議情勢的擔憂升溫,特斯拉 (Tesla) 股價週三 (16 日) 重摔 4.9%,收報每股 241.55 美元,遜於大盤。標普 500 指數下跌 2.2%,道瓊指數則下挫 1.7%。從狂飆到腰斬 特斯拉股價再崩聯準會主席鮑爾 (Jerome Powell) 週三聲明中指出:「關稅極可能引發通膨短期內上升,其效應甚至可能延續更久。
A股港股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國汽車產業正迎來一場由國家層面主導的重大變革。中國國務院國資委近日明確表示,將對整車央企進行戰略性重組,目標是整合優勢資源,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掌握自主核心技術,引領智慧網聯變革的世界一流汽車集團。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 (2025) 上指出,工信部將進一步深化行業管理改革,研究推動汽車生產企業集團化管理,綜合整治「內捲式」競爭,建議企業從注重規模增長轉向規模和效益並重,將競爭重點從拼價格轉向提升質量和優化服務。
美股雷達
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 (TSLA-US) 宣布將於 4 月正式進入沙烏地阿拉伯市場。公司表示,將於 4 月 10 日在利雅德舉行一場發表會,屆時將「展示人工智慧與機器人領域的最新發展」。特斯拉在官方網站上的公告中,向大眾發出誠摯邀請,參與於布扎里露台 (Bujairi Terrace) 舉行的發表活動。
港股
小米集團 (01810-HK) 周二 (25 日) 在香港交易所發布公告,宣布擬以「先舊後新」的方式配售 8 億股現有股份,配售價格為每股 53.25 港元,預計籌資淨額約 425 億港元 (約 55 億美元)。受此消息影響,小米集團股價開盤即應聲下挫,至收盤大跌 6.32%。
科技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 (MGI) 近期發布了一份題為《成長產業和下一個大型競爭領域》的報告,深入探討了 未來可能重塑全球經濟的 18 個潛在新興產業 (arenas)。報告預測,到 2040 年,這些產業可能創造 29 兆至 48 兆美元的收入,並帶來 2 兆至 6 兆美元的利潤。
美股雷達
五角大廈預算刪減消息傳出後,國防類股受到波及,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公司 Palantir 週三 (19 日) 盤中聞訊下殺 12%,收盤暴跌逾 10%,報每股 112.06 美元。《華盛頓郵報》週三報導,國防部長皮特 · 赫格塞斯 (Pete Hegseth) 已下令五角大廈高層領導和其他軍方高層制定計畫,削減未來五年的國防預算 8%。
A股港股
由於市場對中國汽車製造商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 將自動駕駛技術普及化的期望,比亞迪的股票在中國大陸和香港市場大幅上漲。比亞迪昨日中午公布,將於下周一 (10 日) 晚在深圳總部召開智能化戰略發布會。比亞迪提出,希望透過比亞迪「天神之眼」系統,讓每一個人都能暢享高階智駕。
A股港股
中國電動車巨頭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 計畫在 2025 年底前,完成位於印尼西爪哇省蘇邦的工廠建設,工廠總投資額達 10 億美元,年產能為 15 萬輛電動車。比亞迪印尼子公司負責人 Eagle Zhao 表示,工廠建設進展順利,將按計畫於年底竣工。
美股雷達
美國總統川普新上任,立即下令其政府考慮取消有利於電動車的補貼和其他政策,這可能會減緩美國普及清潔能源汽車的速度。川普認為,對電動車和其他「政府強加的錯誤市場扭曲」的援助,實際上是在強制人們購買電動車。雖然美國聯邦層面沒有硬性規定電動車的銷售數量,但最近實施的汽車尾氣排放限制,實質上迫使汽車製造商銷售更多電動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