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素惠
雜誌
EMBA 雜誌總編輯 方素惠 / 文該不該答應客戶的要求?該不該接受上級交付的困難任務?你面對一個問題陷入兩難,充滿困惑。當我們太害怕失敗、太在乎別人眼光、太重視眼前的東西,常讓我們陷入膠著。但如果是朋友面對同樣的問題,你一定瞬間變得冷靜客觀,成為聰明的智者。
雜誌
EMBA 雜誌總編輯 方素惠 / 文你是E人,還是I人?這幾年MBTI性向測驗很流行,年輕人常會這樣問。這時,很多人會回答自己是I人,也就是內向者。但你知道嗎?作為個人,你可以是個I人,但如果你的企業是I企業,那麼公司就麻煩大了。隨著公司規模擴大,越來越容易變成內向的企業。
雜誌
EMBA 雜誌總編輯 方素惠 / 文「既然我們產業的年成長率是三%,我們最多也就只能成長三%。」在你的團隊裡,是不是常有人這樣說?策略大師馬丁(Roger Martin)在專欄直截了當地說,當你這樣想的時候,就等於把成長的主控權交出去。很多領導人常認為自己的產業成長慢,因此想投資那些快速成長,與原來產業無關的事業。
雜誌
EMBA 雜誌總編輯 方素惠 / 文最近我多了一個習慣,每當看到一個工作流程、一項職務內容,反射性地就浮現一個問題:這會不會被AI取代? 有次在美容院裡,老闆感嘆找不到洗頭學徒。我問:這個工作有可能被機器人取代嗎?他興奮地說,已經有廠商在談自動洗頭躺椅,未來或許只剩剪髮和設計要由真人負責。
雜誌
EMBA 雜誌總編輯 方素惠 / 文很多人一定都同意,工作中最困難的往往不是難做的任務,而是碰到「難搞」的人。研究顯示,高達四四%職場工作者,曾經因為工作中的麻煩人物而想離職。「當我們覺得某個人難搞時,真正的原因,往往是因為對方沒有符合我們的期望。
雜誌
EMBA 雜誌總編輯 方素惠 / 文過去這個月,關稅帶來的衝擊又急又廣,完全印證了愛麗斯夢遊奇境裡的那句話:「你必須不斷地奔跑,才能留在原地。」這讓我想到多年前訪問一位零售業龍頭的領導人,問他如何應對不景氣,他說,他考慮的從來不是環境因素,因為這些變動就像颱風一樣,並不是只衝著自己來。
雜誌
EMBA 雜誌總編輯 方素惠 / 文業務團隊業績不理想?跨部門團隊很難合作?請人資開一門銷售課或團隊合作課吧!很多公司開過的課不知凡幾,但他們常納悶,為什麼問題卻仍然存在,課程似乎看不到效果?最近我們專訪了資深訓練顧問馬蒂內利(Melanie Martinelli),她的回答提供了一些解答。
雜誌
EMBA 雜誌總編輯 方素惠 / 文很多公司都費盡心思希望找到好人才,但可惜的是,接下來的部分卻沒有花足夠的心力,那就是提高團隊的合作效能。他們甚至假設,只要把最好的人才放在一起,就自動成了最好的團隊。歷史上太多例子證明了這個想法的謬誤。最經典的案例是,二○○四年雅典奧運的美國男子籃球隊。
雜誌
EMBA 雜誌總編輯 方素惠 / 文一年開始,你覺得,未來一年眼看要忙翻了?「當有人告訴我他很忙,彷彿這是一種榮譽勳章時,對我來說,這是一個訊號,表示他的個人策略有缺陷。」策略大師馬丁(Roger Martin)說。他指出,在個人策略中,最關鍵的是選擇戰場。
雜誌
EMBA 雜誌總編輯 方素惠 / 文幾年前我分享過這個觀察。多年來我專訪企業CEO時,有時會問他們一個問題:如果時光倒流,有什麼事情你會和過去做法不一樣?歸納起來,他們的回答最常見的就是兩點:腳步快一點,心腸硬一點。腳步快一點通常指的是,企業發展應該要更積極快速;心腸硬一點通常是指,在面對人的課題時,應該更果斷地處理。
雜誌
EMBA 雜誌總編輯 方素惠 / 文多年來,我所遇見的一個又一個思想家和美好典範,是我這一路上重要的養分,讓我的旅程竟然有點奇幻。 因為時差的關係,這些採訪通常都是在深夜十一、二點,或者清晨五、六點。我在辦公室裝上大麥克風、設定好電腦,時間倒數五分鐘,我登入 Zoom,一個人在寂靜的虛擬會議室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