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中植系

  • 大陸政經

    有人要接手了!中國「中植系」風險化解有新進展

    知情人士透露,中國湖北武漢券商華源證券,擬透過競價方式收購中植系旗下北京中植基金銷售公司,中植基金將名下標類業務、相關資產、員工、系統和機構整體轉讓予華源證券。《券商中國》周四(23 日)披露,雙方已經初步簽訂協議,正等待監管機關批准。 一位消息人士在周三表示:「華源證券整體收購了中植基金,繼續助力監管化解風險,目前雙方已經簽約了。

  • 2023-08-24
  • 台股新聞

    〈富邦金法說〉中國總曝險達8400億元 對陸三大投融資審慎趨緊

    富邦金 (2881-TW) 今 (24) 日舉行 2023 年第二季法說會,中國曝險依舊是法人關注重點,總經理韓蔚廷表示,因在中國大陸擁有 100% 子行 - 富邦華一銀行,因此整體金控對大陸總曝險達 8400 億元,但淨曝險比例約 3%。韓蔚廷表示,由於中國經濟放緩,除了不動產,對小微企業、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等的投融資也會較審慎。

  • 2023-08-22
  • 台股新聞

    台新金對中國不動產零曝險 談帳上現金230億元將用於兩用途

    台新金 (2887-TW) 今(22)日召開法說會,談到近期的中國房企風暴,總經理林維俊表示,台新對中國碧桂園、中植系等都零曝險,在中國不動產的放款是零,對陸資放款也不到 1%。至於目前台新金在帳上有 230 億元的現金部位,林維俊指出,會因應潛在併購和子公司的增資所需。

  • 2023-08-21
  • 台股新聞

    〈玉山金法說〉看中國經濟進入平庸時代!面臨四大複合式挑戰

    玉山金 (2884-TW) 今 (21) 日召開法說會,今 (2023) 年上半年獲利創同期歷史新高,主要是海外獲利倍增。但是談到中國頻頻暴雷,玉山金控總經理陳茂欽表示,中國經濟發展進入「平庸時代」,現在不只有房地產風暴問題,還有四大「複合式挑戰」。

  • 2023-08-18
  • 台股新聞

    對陸曝險最大!中信金總座親揭中資放款名單 喊不會上演雷曼風暴

    中信金 (2891-TW) 今 (18) 日舉辦法說會,中國碧桂園和中植系接連暴雷,由於中信金對中國曝險占淨值達 53%,為國銀最大曝險,因此引發關注,總經理陳佳文表示,中信對對中國碧桂園和中植系曝險為 0,加上中信的前十大放款的中資都是大企業,風險可控,且也認為不會上演中國版雷曼風暴,展現對資產品質的信心。

  • 2023-08-17
  • 台股新聞

    中國信貸連環爆雷 永豐金不怕!前7月獲利創同期高 對中曝險逐年降

    永豐金 (2890-TW) 今(17)日召開法說會,前 7 月稅後純益續創歷史同期新高。但是中國最大民營地產商碧桂園、以及最大資產管理公司「中植系」旗下中融信託接連爆雷,市場擔憂恐演變中國版「雷曼風暴」,對此,總經理朱士廷今 (17) 日表示,永豐金從 2、3 年前對中國就開始很謹慎,其實不只永豐金,所有金控都一樣,對中曝險已逐年下滑,因此對台灣金融業的韌性有信心。

  • 2023-08-16
  • 台股新聞

    中國金融危機恐波及台灣?黃天牧:台灣金融韌性佳

    碧桂園爆發財務危機,中植系也傳出投資失利暴雷,市場關注中國金融市場風波是否波及台灣?對此,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今 (16) 日表示,台灣金融體系韌性佳,對我金融體系有信心。中國房地產巨擘碧桂境內 11 檔公司債停牌,另有 2 筆美元債債息跳票;中國央企中融信託則傳出投資失利,導致部分金融商品停止兌付,市場關注,中國金融市場風波是否擴散殃及其他市場。

  • 2023-08-15
  • 台股新聞

    「中植系」恐釀陸版雷曼兄弟?台灣金融業0曝險全身而退

    中國規模最大的民營資產管理集團「中植系」旗下中融信託暴雷,外界擔憂恐釀成陸版雷曼兄弟,金管會今 (15) 日盤點台灣金融業曝險狀況,經過初步調查,銀行、證券期貨投信、保險業對中植系曝險均為零,連國內投資人或是海外基金都沒有踩雷。「中植系」爆雷涉及資金不亞於恒大,虧損逾人民幣千億元,旗下央企「中融信託」停止對付,涉及資金達人民幣 3500 億元 (約台幣 1.5 兆元),陷入債務危機的中植企業集團,恐掀起大陸新一波金融危機。

  • 大陸政經

    中國中植系傳爆雷 摩根大通:恐引發開發商融資的「惡性循環」

    摩根大通警告稱,一家中國大型影子銀行未能按時兌付多支高收益投資產品,可能引發房地產開發商融資的「惡性循環」,以及更多信託產品的兌付逾期。Katherine Lei 等摩根大通分析師在周一 (14 日) 報告中指出,中國最大的民營資產管理公司之一中植企業集團的一家附屬公司,未能按時兌付多個產品之後,負債累累的開發商及其非銀行債權人的流動性壓力正在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