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限期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開始新一輪的極限施壓,分析師最新分析指出,此輪施壓的重點在於東亞和東南亞,其中不乏中美博弈的考慮,但最新稅率相較 3 個月前整體有所下降,說明川普的關稅政策仍在回歸理性。本周原本是各國與川普政府完成貿易談判的最後期限。川普周一 (7 日) 簽署行政命令,延長所謂對等關稅暫緩期,將實施時間從 7 月 9 日延後到 8 月 1 日,並在社群媒體上稱日韓兩國、泰國、印尼等 14 國若無法在 8 月 1 日前達成協議,將面臨 25%-40% 不等的對等關稅,新關稅不與先前宣布的汽車、鋼鋁等產業關稅疊加。
國際政經
美國總統川普周一 (7 日) 連續發布致 14 國領導人信函,正式宣布將於 8 月 1 日起對日本、南韓、馬來西亞、突尼斯、哈薩克等 14 個國家實施 25% 至 40% 不等的進口關稅政策,其中日韓等五國面臨 25% 關稅,南非等國 30%,印尼被課以 32% 關稅,塞爾維亞與孟加拉升至 35%,泰國及柬埔寨達 36%,寮國及緬甸則面臨高達 40% 的懲罰性關稅,此舉標誌著對等關稅政策的第二階段實施,但市場反應顯示,全球投資人對貿易摩擦的擔憂顯著弱化。
美股雷達
7 月 9 日川普關稅大限臨近之際,全球市場展現出令人意外的韌性。儘管國際貿易不確定性持續存在,但資本市場呈現普漲態勢,美股屢創新高,亞太股市維持升勢,弱勢美元格局仍在延續。在這關鍵時點,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 (BLK-US) 全球首席投資策略師李薇最新表示,當前市場情緒較 4 月明顯更為樂觀,這種轉變源自於美國經濟面臨的兩個「不變法則」。
歐亞股
國際政經
美國總統川普在全球揮舞關稅大棒並與盟國在防務問題分歧持續加劇之際,美日澳印外長今年第二次「四方安全對話」(QUAD)周三 (2 日) 在華府落幕,這場被外界視為「印太戰略風向球」的會議,在多重國際紛爭的背景下召開,釋放美國及其夥伴持續強化對中戰略圍堵的明確信號。
國際政經
南韓總統李在明今 (3) 日表示,韓美兩國之間能否在下周川普政府對等關稅寬限期結束前達成貿易協議仍不明朗,並稱跟美國的關稅談判「非常困難」,無法確定能否在下周二 (8 日) 前完成談判。李在明在就職滿一個月之際於青瓦台舉行記者會說,「我們正在盡最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