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A股港股
科技
🔥

【熱門時事】美中貿易戰升級!再掰手腕,中美祭出各自王炸!

時事上線時間

2025-10-13 10:52:59

前一段時間,人們覺得中美關係穩定下來了,在TikTok案上的談判有突破,領導峰會也在醞釀。 但一夜之間,中美貿易戰似又重新開打,回到了熟悉的場景。 特朗普10/10在Truth Social上發表了長帖,宣佈美國將對中國所有產品徵收100%關稅,自11月1日起生效,同時要限制所有關鍵軟體對中國的出口,以此作為對中方稀土限制的“報復”。 特朗普在帖子裡還生氣地說:「剩下來的就是歷史了」,意思是說,中國這是咎由自取,美股當即大跌。

 

中方的反制

讓特朗普最惱火的是什麼呢? 是中國對美國的稀土反制。 實際上,中國在國慶之後,中方出台針對美國的兩項主要反制措施,包括:1)稀土出口管制:10月9日,中國實施稀土及相關技術出口新限制,作為對美國實體清單更新的直接回應; 該措施覆蓋關鍵稀土元素(如釹、鏑等),對美國的半導體、電動汽車、高科技及國防產業產生重大影響; 2)航運反制:10月8日,中國修訂《海商法》,為反制美國港口費用鋪平法律道路; 10月10日,中國宣佈對等反制,自10月14日起對美國船舶徵收特殊港口費; 3)高通:10月1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公告,因高通公司收購以色列汽車晶元設計公司Autotalks 未依法申報經營者集中,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依法對高通公司開展立案調查。

當然,真正觸動特朗普神經的,是中國擴大與升級稀土出口管制。 中國這一招是“大殺器”,對美國是有“點穴”之功,是實實在在的“卡脖子”

 

9月馬德里談判以來,美國政府對中國一連串的“動作”

今年9月中美馬德里輪貿易談判以後,特朗普政府又新出台了一系列針對中國的貿易限制措施,包括實體清單擴展、對船舶收費、針對航空公司,以及針對中國企業購買伊朗石油等,違背了” 休戰“的承諾,加劇了貿易摩擦。 這些政策包括:

1.技術出口管制覆蓋範圍的拓展

1)實體清單:美國商務部旗下的工業與安全域(BIS)多次更新實體清單,新增多家中國實體,以限制其獲取美國技術、產品和服務,主要還是針對無人機、智慧技術及軍民兩用領域企業,具體而言,9月12日,BIS公佈了32家新增實體,其中23家位於中國(生效日期同日); 9月16日,進一步修訂了實體清單,新增了中國境內11家實體。 當時曾經有人解讀這是馬德里談判時為了增添談判籌碼用的,實際上這就是BIS在按部就班地延續以往的政策邏輯。 10月8日:BIS又新增了5家中國實體。

2)50%控股權規則“:2025年9月29日,BIS發佈了規則,將”實體清單“管制擴大到原有實體控股50%的企業,就是對限制企業要穿透來看,只要企業的股東由受限實體直接或間接擁有50%或以上股權,就會自動被納入技術出口管制措施的物件——哪怕這些附屬公司沒有被直接列入實體清單。 這就大大拓寬了管制的覆蓋範圍,因為美國出口體系是「點名制」,企業不被點名就不會被嚴格限制,現在50%控股權新規就是「股權穿透」制,是對管制範圍的極大擴展,而且肯定是針對中國企業; 3)“紅旗”規則:BIS要求,如果出口商知道自己的交易對手的股東里存在受限主體的話,就有進一步盡職調查和確認義務,確認其穿透持股比例是否達到50%,如果不做確認,就構成違規。 這就極大增加了出口的合規成本,可以說也是為了進一步加強封鎖中國企業。

2.對中國船舶收費: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針對中國建造或運營的船舶徵收特殊港口服務費,旨在減少對中國造船業的依賴並保護美國本土產業。 該費將逐步上調,先按每凈噸50美元收費。 2026年增至80美元,2027年增至110美元,2028年增至140美元); 對中國建造的船舶按每凈噸18美元或每個集裝箱120美元收費,取兩者中的較高者收費(2028年分別增至33美元和250美元); 對非美國建造的汽車運輸船(滾裝船)按每凈噸14美元收費。 該政策於10月7日左右宣佈,自2025年10月14日起生效(首階段費率)。

3.針對中國購買伊朗石油的政策10月9日美國財政部針對中國獨立煉油廠(“茶壺煉廠”)和相關石油終端實施制裁,約100個自然人、實體和船舶被列入,包括山東金誠石化集團,還有在嵐山港運營碼頭的中國日照實華原油遭到制裁。 制裁涉及凍結其在美國境內的資產,禁止美國人與其交易,並限制美元融資。 美國此舉旨在切斷伊朗石油通過中國市場的流通管道。 這是美國今年針對伊朗石油貿易的第四輪制裁。

4.針對航空公司的政策:美國交通部(DOT)於10月9日提議禁止中國航空公司飛越俄羅斯領空執行中美航線航班,理由是中國航司利用俄空域獲得“非公平”優勢(如縮短飛行時間和燃料消耗)。 如果該提議最終落地,禁令最快或於11月正式生效,並將迫使中國航司改道,大大增加運營成本。

 

中國商務部10/9宣佈對稀土相關技術等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內容

10月9日,中國商務部發佈兩項關於加強稀土相關物項出口管制的公告,引發外媒熱議。英國《金融時報》指出,中國的新限制措施類似於美國的“外國直接產品規則”(FDPR)出口管制體系,這正是美國用來阻止第三國向中國出口半導體相關產品的規則。

美國彭博社評價說,在美中即將再次坐下來面對面談判之際,中國展示了其貿易影響力。

英國路透社說,除了發佈兩項關於加強稀土相關物項出口管制的公告外,中國當天還另外宣佈了幾項公告,不僅將幾種新的稀土元素和數十件稀土加工裝置列入出口管制清單,還涉及超硬材料、鋰電池和人造石墨負極材料等。英媒認為,這些措施對中國與美國貿易談判來說很重要,將有助於增強中國的影響力。

美國《華爾街日報》分析稱,在美西方國家努力建立起稀土產業鏈以減少對華依賴之際,中國的最新舉措進一步擴大了對稀土供應鏈的控制。

根據中國商務部9日公佈的新規,中方將對含有中國成分的部分境外稀土相關物項以及稀土相關技術實施出口管制。《金融時報》稱,這意味著凡是含有中國稀土成分或採用中國稀土開採、冶煉、制磁技術生產的磁體,外國企業出口時都需獲得中國批准。

中國商務部在公告中表示,部分境外組織和個人被發現“將原產於中國的稀土管制物項直接或者加工後再轉移、提供給有關組織和個人,直接或間接用於軍事等敏感領域”,為維護中國國家安全和利益並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中國“依法對含有中國成分的部分境外稀土相關物項實施管制”。

新規覆蓋含有0.1%及以上中國重稀土成分的、由外國製造的稀土磁體和部分半導體材料,以及使用原產於中國的稀土開採、冶煉分離、金屬冶煉、磁材製造、稀土二次資源回收利用相關技術在境外生產的所列物項,這些物項將於12月1日起適用新規;對於所列的一些原產於中國的物項,即日起立即實施新規。

此外,對於大部分軍事用途的出口許可,中國“原則上不予許可”。涉及研發具有潛在軍事用途的人工智慧的出口申請,中方也將“逐案審批”。

相關新聞


19
今天




































































































































































Previous熱門時事

美股
A股港股
科技
🔥

【熱門時事】美中貿易戰升級!再掰手腕,中美祭出各自王炸!

時事上線時間

2025-10-13 10:52:59

前一段時間,人們覺得中美關係穩定下來了,在TikTok案上的談判有突破,領導峰會也在醞釀。 但一夜之間,中美貿易戰似又重新開打,回到了熟悉的場景。 特朗普10/10在Truth Social上發表了長帖,宣佈美國將對中國所有產品徵收100%關稅,自11月1日起生效,同時要限制所有關鍵軟體對中國的出口,以此作為對中方稀土限制的“報復”。 特朗普在帖子裡還生氣地說:「剩下來的就是歷史了」,意思是說,中國這是咎由自取,美股當即大跌。

 

中方的反制

讓特朗普最惱火的是什麼呢? 是中國對美國的稀土反制。 實際上,中國在國慶之後,中方出台針對美國的兩項主要反制措施,包括:1)稀土出口管制:10月9日,中國實施稀土及相關技術出口新限制,作為對美國實體清單更新的直接回應; 該措施覆蓋關鍵稀土元素(如釹、鏑等),對美國的半導體、電動汽車、高科技及國防產業產生重大影響; 2)航運反制:10月8日,中國修訂《海商法》,為反制美國港口費用鋪平法律道路; 10月10日,中國宣佈對等反制,自10月14日起對美國船舶徵收特殊港口費; 3)高通:10月1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公告,因高通公司收購以色列汽車晶元設計公司Autotalks 未依法申報經營者集中,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依法對高通公司開展立案調查。

當然,真正觸動特朗普神經的,是中國擴大與升級稀土出口管制。 中國這一招是“大殺器”,對美國是有“點穴”之功,是實實在在的“卡脖子”

 

9月馬德里談判以來,美國政府對中國一連串的“動作”

今年9月中美馬德里輪貿易談判以後,特朗普政府又新出台了一系列針對中國的貿易限制措施,包括實體清單擴展、對船舶收費、針對航空公司,以及針對中國企業購買伊朗石油等,違背了” 休戰“的承諾,加劇了貿易摩擦。 這些政策包括:

1.技術出口管制覆蓋範圍的拓展

1)實體清單:美國商務部旗下的工業與安全域(BIS)多次更新實體清單,新增多家中國實體,以限制其獲取美國技術、產品和服務,主要還是針對無人機、智慧技術及軍民兩用領域企業,具體而言,9月12日,BIS公佈了32家新增實體,其中23家位於中國(生效日期同日); 9月16日,進一步修訂了實體清單,新增了中國境內11家實體。 當時曾經有人解讀這是馬德里談判時為了增添談判籌碼用的,實際上這就是BIS在按部就班地延續以往的政策邏輯。 10月8日:BIS又新增了5家中國實體。

2)50%控股權規則“:2025年9月29日,BIS發佈了規則,將”實體清單“管制擴大到原有實體控股50%的企業,就是對限制企業要穿透來看,只要企業的股東由受限實體直接或間接擁有50%或以上股權,就會自動被納入技術出口管制措施的物件——哪怕這些附屬公司沒有被直接列入實體清單。 這就大大拓寬了管制的覆蓋範圍,因為美國出口體系是「點名制」,企業不被點名就不會被嚴格限制,現在50%控股權新規就是「股權穿透」制,是對管制範圍的極大擴展,而且肯定是針對中國企業; 3)“紅旗”規則:BIS要求,如果出口商知道自己的交易對手的股東里存在受限主體的話,就有進一步盡職調查和確認義務,確認其穿透持股比例是否達到50%,如果不做確認,就構成違規。 這就極大增加了出口的合規成本,可以說也是為了進一步加強封鎖中國企業。

2.對中國船舶收費: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針對中國建造或運營的船舶徵收特殊港口服務費,旨在減少對中國造船業的依賴並保護美國本土產業。 該費將逐步上調,先按每凈噸50美元收費。 2026年增至80美元,2027年增至110美元,2028年增至140美元); 對中國建造的船舶按每凈噸18美元或每個集裝箱120美元收費,取兩者中的較高者收費(2028年分別增至33美元和250美元); 對非美國建造的汽車運輸船(滾裝船)按每凈噸14美元收費。 該政策於10月7日左右宣佈,自2025年10月14日起生效(首階段費率)。

3.針對中國購買伊朗石油的政策10月9日美國財政部針對中國獨立煉油廠(“茶壺煉廠”)和相關石油終端實施制裁,約100個自然人、實體和船舶被列入,包括山東金誠石化集團,還有在嵐山港運營碼頭的中國日照實華原油遭到制裁。 制裁涉及凍結其在美國境內的資產,禁止美國人與其交易,並限制美元融資。 美國此舉旨在切斷伊朗石油通過中國市場的流通管道。 這是美國今年針對伊朗石油貿易的第四輪制裁。

4.針對航空公司的政策:美國交通部(DOT)於10月9日提議禁止中國航空公司飛越俄羅斯領空執行中美航線航班,理由是中國航司利用俄空域獲得“非公平”優勢(如縮短飛行時間和燃料消耗)。 如果該提議最終落地,禁令最快或於11月正式生效,並將迫使中國航司改道,大大增加運營成本。

 

中國商務部10/9宣佈對稀土相關技術等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內容

10月9日,中國商務部發佈兩項關於加強稀土相關物項出口管制的公告,引發外媒熱議。英國《金融時報》指出,中國的新限制措施類似於美國的“外國直接產品規則”(FDPR)出口管制體系,這正是美國用來阻止第三國向中國出口半導體相關產品的規則。

美國彭博社評價說,在美中即將再次坐下來面對面談判之際,中國展示了其貿易影響力。

英國路透社說,除了發佈兩項關於加強稀土相關物項出口管制的公告外,中國當天還另外宣佈了幾項公告,不僅將幾種新的稀土元素和數十件稀土加工裝置列入出口管制清單,還涉及超硬材料、鋰電池和人造石墨負極材料等。英媒認為,這些措施對中國與美國貿易談判來說很重要,將有助於增強中國的影響力。

美國《華爾街日報》分析稱,在美西方國家努力建立起稀土產業鏈以減少對華依賴之際,中國的最新舉措進一步擴大了對稀土供應鏈的控制。

根據中國商務部9日公佈的新規,中方將對含有中國成分的部分境外稀土相關物項以及稀土相關技術實施出口管制。《金融時報》稱,這意味著凡是含有中國稀土成分或採用中國稀土開採、冶煉、制磁技術生產的磁體,外國企業出口時都需獲得中國批准。

中國商務部在公告中表示,部分境外組織和個人被發現“將原產於中國的稀土管制物項直接或者加工後再轉移、提供給有關組織和個人,直接或間接用於軍事等敏感領域”,為維護中國國家安全和利益並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中國“依法對含有中國成分的部分境外稀土相關物項實施管制”。

新規覆蓋含有0.1%及以上中國重稀土成分的、由外國製造的稀土磁體和部分半導體材料,以及使用原產於中國的稀土開採、冶煉分離、金屬冶煉、磁材製造、稀土二次資源回收利用相關技術在境外生產的所列物項,這些物項將於12月1日起適用新規;對於所列的一些原產於中國的物項,即日起立即實施新規。

此外,對於大部分軍事用途的出口許可,中國“原則上不予許可”。涉及研發具有潛在軍事用途的人工智慧的出口申請,中方也將“逐案審批”。

相關新聞


19
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