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中國經濟的病因是利潤病 企業債危機仍為時尚早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9-05 08:54


  中國經濟的病因是利潤病 企業債危機仍為時尚早
中國經濟的病因是利潤病 企業債危機仍為時尚早

現代社會與經濟主要是建立在私人投資基礎上的,沒有私人投資,現代社會與經濟就無法生存。而私人投資是建立在利潤基礎上的,沒有利潤,私人投資就會虧損,由此結果是經濟增長的下滑,失業率的上升與政府稅收的下降。所以所謂中國經濟的病因實際上是一種利潤病,利潤率是私人投資的驅動力,也是現代社會與經濟的晴雨表。 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過去30年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在於高利潤率,但是目前隨著成本的提升,利潤的下降,那種投資什么,就賺什么的時代已經過去,中國經濟面臨周期性下行的趨勢。房地產泡沫、地方政府債務、影子銀行活動迅速擴張,在這些問題中,對中國經濟和金融穩定最緊迫的威脅是高借貸成本、非金融企業利潤低下,以及企業杠桿率畸高的組合問題。根據中國社科院的一項研究,截至2012年末,中國非金融企業債務與gdp之比達113%。標準普爾公司認為,一年后,這些企業的總債務將達到14.2萬億美元,超過美國未償還債務規模(13.1萬億美元),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大企業債發行國。沒有跡象表明,這一比率會在短時間內下降,而這尤其令人擔憂,因為中國工業企業面臨著低盈利能力和高借貸成本。事實上,去年中國企業利潤率僅為6%,前500大企業(大部分為國有企業)利潤率勉強超過2%。與此同時,盡管較去年略有下降,非金融企業銀行貸款利率仍接近7%。此外,今年二季度,小型非金融企業貸款年化利率超過了25%。非金融企業沒有足夠多的利潤用於投資,因而將日益依賴外部融資。隨著它們的杠桿率的提高,風險溢價也會隨之上升,導致他們的借貸成本升高,進一步制約利潤率。這一惡性循環很難打破。比如,如果公司降低投資,就會危及增長,進一步增加杠桿率。盡管存在這些風險,預言中國發生企業債危機仍為時尚早,此外,中國尚未完成其市場改革,這意味著它可以在諸多領域,釋放巨大的增長潛力。

一般認為繁榮與蕭條是經濟周期的表現形式,也是現代經濟發展的規律。繁榮必然導致蕭條這是因為利潤遞減的規律,而蕭條又自然會走向復甦與新一輪的繁榮,這是因為蕭條會降低成本,提升利潤,同時蕭條會推動經濟結構的轉型與升級。如美國經濟在經歷了長期低迷之后正在走向復甦,這是因為工資與投資成本的下降,同時經濟低迷加速了美國經濟結構的轉型與升級,特別是以岩頁氣為代表的能源革命,還有美國產業與資本的轉移疏解了美國自身產能過剩的壓力,從過剩正在轉變為短缺經濟體,這些變化預示投資回歸與美國經濟復甦的可能性。所以,盡管生產過剩是現代經濟危機的表現形式,因為過剩導致投資無法盈利,企業倒閉,失業巨增,經濟陷入蕭條與衰退,但是從另一方面看生產過剩又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沒有發展自然不可能出現過剩,同時又是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驅動力,一是生產過剩必然導致過剩資本尋找新的投資機會即轉型,這樣自然推動其它產業的發展與需求的滿足,使經濟發展更趨於平衡,因為過剩往往是投資發展不均衡的結果。二是如果不轉型,生產過剩必然迫使企業創新升級,以尋找投資利潤,否則投資越多,虧損越多。所以,生產過剩從橫向角度看將推動產業發展的更加平衡與社會需求的多元化滿足,從縱向看它將推動產業創新升級,而從整個社會經濟結構來看生產過剩是改朝換代的驅動力。當然問題是如何在生產過剩時,做到有序撤退,有序前進,對此如經濟學家熊彼特講的,雖然試圖無限期地維持過時的行業沒有必要,不過不讓它們一下子崩毀卻是必要的。反之,如果沒有生產過剩,經濟就不會有進步,社會需求的滿足也不會趨於越來越多樣化,技術也不會有突飛猛進的發展,社會也只能處於自給自足或者經濟短缺的狀態中。事實上,生產過剩與價格,利潤都是一種信號,它告訴投資者應該做什么和不應該做什么。一般面對生產過剩,第一反應是擴大消費,其次是轉移過剩產業,還有就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但是從歷史上看人們往往注重前二種方法,而忽視第三種方法,最終致使經濟走向衰退和停滯,對此如經濟學家哈耶克講的,我經常覺得有點遺憾,過去沒有足夠的企業破產掉,如果有更多企業被清理而不是被人為地維持下去,英國目前的經濟狀況會好得多。

與美國不同的是中國經濟目前面臨一個從短缺,繁榮到過剩與下滑的變化趨勢,其原因自然在於利潤遞減的規律,所以對策首先自然是將過剩產業轉移到利潤更高的地區與海外國家,如轉移到中西部地區,由此可以推動中國自身經濟一體化發展;加快建設發展一路一帶構想,發展與金磚國家的經貿關係,還有加速發展與非洲國家的關係,等等,由此可以進一步推動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其次,就是加速推動自身經濟結構的轉型與升級,所謂轉型就是尋求新的利潤與投資增長點,所謂升級就是以創新提高生產率,從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創造,由此可以避免產業轉移后的產業空洞化危機。但是,除此之外中國還有一個很大的利潤增長空間,這就是制度創新,因為目前中國利潤低,企業難以盈利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於制度框架,人為地壓抑了企業家精神與企業利潤空間。如果能夠釋放這一空間,自然中國經濟還有一個高速增長期。所以,從整體來看,中國經濟體遠未達到飽和,中國依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可以說我們現在並不是過剩經濟,而是老百姓沒有錢消費。並不是投資機會已經枯竭,相反還有太多的項目需要投資。並不是已經沒有投資利潤空間,而是利潤空間被人為壓抑了。如果我們解決好分配問題,把需求拉起來,我們的經濟也會高速發展。而且我們的國家還處在發展中國家的階段,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還要發展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環境整治、國土整治等等,都會給我們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所以,經濟學家林毅夫與企業家宗慶后認為中國經濟最起碼還要有20年的高速發展期,這是對的。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