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尋找“比特幣之父”中本聰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3-30 10:56


人文精神

□陳季冰 上海媒體人


2014年3月6日,近來愁雲慘淡的比特幣世界裏上演了神奇一幕。

美國東部時間早上6點剛過,《新聞周刊》(Newsweek)網站上發表了一篇報導,稱比特幣發明者中本聰已經被找到:他是一位居住在洛杉磯附近的64歲的日裔美國人,真名就叫中本聰,畢業於加利福尼亞州立理工大學,是一名物理學家。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向來默默無聞的64歲的男人在當天晚些時候便通過美聯社否認了自己與比特幣有任何關係,他還自己並不知道什麼叫比特幣,《新聞周刊》記者誤解了他對其提問的回答。

此事在引爆一場媒體大戰的同時,再度吊起了人們對謎一樣的中本聰及其發明的誘人的比特幣的強烈胃口。就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2月份裏,一度被炒得熱火朝天的比特幣遭遇了一場滅頂之災。

2月28日,總部位於日本東京的比特幣交易平台Mt.Gox正式向東京地方法院申請破保護,3月10日,它還在美國法院獲得破保護。Mt.Gox一度曾是全球最大比特幣交易所,據它自己宣稱,最高時佔據了全球80%的比特幣交易量。2014年年初以來,它持續發生技術故障,並不得不於2月7日暫停了交易者提取現金的業務。2月25日中午起,Mt.Gox突然關閉,其網頁亦被刪除。對於那些把比特幣存放在Mt.Gox的數字錢包中的投資者來,Mt.Gox的關閉就相當於銀行倒閉,儲戶存款化為烏有,這導致比特幣兌換率一落千丈。

據Mt.Gox公司首席執行官、年輕的法國籍極客(Geek)馬克·卡爾佩萊(MarkKarpels),長期存在的失盜致使Mt.Gox損失了85萬個比特幣,其中包括用戶持有的75萬個和公司持有的10萬個。按照2月25日的比特幣兌換率計算,丟失的比特幣總價值超過4.8億美元,大約相當於目前市面上流通的所有比特幣總量的7%。

這不僅對於將比特幣存放在那裏的投資者來是個噩耗,對比特幣這一誕生僅5年的目前最有影響的虛擬貨幣的前景來,也將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可能正因為有Mt.Gox危機在前,我認為《新聞周刊》這篇報導的可靠性非常令人懷疑。老實,看到這條消息時,我的腦子裏還立刻飄過另一種近乎陰謀論的念頭:為什麼這位銷聲匿跡了近3年的中本聰早不出現、晚不出現,偏偏在比特幣交易風雨飄搖的當下突然重現江湖?我並非意指《新聞周刊》故意製造假新聞,它的操守和專業性是值得充分信賴的。但並不能排除比特幣的捍衛者試圖利用這樣一則戲劇性的“重磅新聞”來輓救比特幣的可能性——— 所周知,這些虛擬世界裏的騎士們都是想象力超人的密碼高手,而比特幣則是他們賴以締造新世界的聖杯。

[NT:PAGE=$]關於中本聰(英文為Satoshi Nakamoto)與比特幣的故事,國內已經有許多報導和評論,我在這裏不再贅述。

根據《新聞周刊》記者利婭·麥格拉思·古德曼發表的那篇題為《比特幣背后的面孔》的長篇報導,加州的這位中本聰1949年7月出生在日本,他的母親於1959年帶他和他的兩位兄弟移民美國,目前使用的名字是多裏安·普倫蒂斯·聰·中本(英文為DorianPrentice Satoshi Nakamoto)。報導,他的職業十分神秘,曾經為一些大公司和美國軍方做過機密工作,最大的愛好是收集火車模型。這一點,看起來與比特幣發明者比較接近。

按照古德曼的法,她通過社會保障記錄在北美及其他地區查到了若幹名叫“中本聰”的人,進而對照相關信息加以排除,最后找到了加州的這一位。然而,古德曼採訪的所有相關人士,除了他的家人,几乎全都是與比特幣事業息息相關的圈內人,例如比特幣基金會(這是一個致力於宣傳推廣比特幣概念、維護比特幣日常交易的志願者組織)的首席科學家加文·安德烈森(他曾與比特幣發明者有過長達幾個月的電子郵件往來)等。這很容易令人懷疑,這些人有沒有對她的採訪工作做出過什麼有意無意的誤導。

此前几乎所有的報導都,自2011年春以后,中本聰便突然消失在茫茫互聯網中,從此再也沒有出現過。由於這位開啟了“未來世界”之門的“網絡彌賽亞”流暢優美的英語文筆給許多人留下過相當深刻的印象(據,3月6日在南加州被尋找到的那個中本聰的英語磕磕絆絆,這更令人難以將他同那位網絡騎士聯繫在一起),加上他的郵箱地址又注冊在德國,論壇上的極客們大多認為“中本聰”是個假名。美國媒體之前進行過很多調查,關於他身份的猜測包括一名年輕的英國銀行家、一名芬蘭程序員、一名美國法學教授……還有人認為,鑒於比特幣原始創意的複雜程度,它不太可能是一個人創造的,除非這個人是個天才。有人因此懷疑這位中本聰其實是谷歌(G oogle)公司的某個秘密研發團隊的代號,還有人大膽設想,中本聰的背后是美國中央情報局或俄羅斯情報機關……

但是,几乎所有的“嫌疑人”都斷然拒接受這份無上榮譽。

古德曼的報導給讀者留下這樣的深刻印象:這位加州的“比特幣之父”最顯著的特點便是生性膽小敏感、低調到了孤僻的程度、極端注重隱私……就連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研製比特幣的事情。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極度擔心招惹是非的人(古德曼第一次上門採訪他時,他的反應是報警!),居然會毫無顧忌地用自己的真實姓名在互聯網上肆意縱橫馳騁,創下那麼大一片天地,而他又不肯承認自己就是那位發明了比特幣的中本聰!這裏面的邏輯無論怎樣去理解都難以得通。

此外,古特曼的報導還告訴我們,這位中本聰的經濟狀況似乎相當困窘。然而,比特幣圈子中人普遍猜測,比特幣創始人應該擁有市值高達6.5億美元的比特幣。因為有人研究過,這位創始人在項目啟動時自己曾獲得了數量不菲的比特幣。很難想象,這樣一筆天文數字的飛來橫財竟沒有對他的生活發生絲毫影響!

關於比特幣的一波三折的故事還沒有完。

3月20日,已經宣佈破的Mt.Gox突然對外宣稱,在一個被遺忘的“電子錢包”裏找回了近20萬個此前丟失的比特幣,占丟失總額近四分之一。Mt.Gox還,正在配合警方的調查,並誓言該公司將從這起醜聞造成的損失中恢復過來。這不禁令人揣測這家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究竟是如何運作和管理的,以及那些丟失的比特幣最終能找回多少?

總之,比特幣世界裏的謎團實在太多了。

有一點古特曼是對了,她經過兩個月的調查和採訪發現,迄今有關這一全世界最知名數字加密貨幣的揭秘和猜測几乎全都是“神話”,真實情況比我們普遍接受的想象還要更加撲朔迷離。在我看來,她在《新聞周刊》上發表的這篇文章,很可能只是這一連串“神話”中的最新一個。

但對於大多數普通的比特幣的持有者和交易者而言,“中本聰究竟是誰”這個問題其實並不十分重要。因為這個志存高遠的虛擬貨幣網絡一經啟動之后就開始自發運轉,即便中本聰本人也無法控制它。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