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金融時報: 中國遠非世界首強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新浪財經訊 北京時間5月4日上午消息,日前世行稱中國今年或將成全球最大經濟體,對此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署名為《中國遠非世界首強》的社評,以下為內容摘要。

中國的經濟奇跡繼續令人瞠目結舌。2000年以來,年均10%的增長率使得GDP增加了三倍。這種奇跡般的復合增長意味,中國注定會超越增長放緩的美國。作為全球廉價商品供應國,中國去年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頭號貨物貿易大國。人民幣躍居全球最常用支付貨幣第七位;2013年中國擁有2000億美元左右的經常賬戶盈余,美國則存在約400億美元的經常賬戶赤字。


GDP作為一國財富衡量尺度的用途是有限的。不可否認,中國仍是個發展中國家。從人均角度看,美國比中國富數倍。對數字沒有揭示在衛生、教育和環境方面的差距———特別是沒有充分揭示出污染在中國大型工業城市的影響。在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排名中,中國在186個國家中排在第101位,而美國排第三位。

經濟成功必須對照其他基準加以評判。生力和投資確實重要,有多少世界級企業把總部設在你的國家境內也很重要。同樣重要的還有一國大學和科學基礎的規模與實力。在這方面,中國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就黯然失色了。美國控制全球事實上的儲備貨幣。印製美元的能力使美國擁有了一張終極保單,而中國持有的外債主要是美元債務。

此外,一國的排名不能僅依據經濟狀況來判定。近期事態已表明,軍事實力仍是一個重要的力量源泉。盡管中國正對其武裝部隊大舉投入,但美國的年度國防預算仍是中國的三倍。盡管中國擁有全球最為龐大的軍隊,但美國的硬件與科技實力的儲備仍大大領先於中國。

無論是資源還是技術進步,中國都依靠其他國家。中國在全球重要機構中的作用相對較弱。美國和歐盟(EU)依舊主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和世界貿易組織(WTO)。沒錯,早就該實施改革來解決這些不匹配了,但中國要想獲得更多的權力,就必須在更大程度上接受國際準則。(鐵軍)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