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貿四大誤解 大摩:台灣若自外於全球景氣 經濟直接受衝擊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3-27 10:55
服貿爭議已經進入第9日,仍然無解,摩根士丹利證券昨(26)日警告,政治因素可能將成為台灣經濟的絆腳石,或許服貿抗爭短期內對經濟的直接衝擊有限,但若造成民間消費縮手,或阻斷未來2年經濟改革、兩岸政策開放等,將直接衝擊台灣的經濟表現。
《工商時報》報導,摩根士丹利證券表示,若這次服貿抗爭真的是多數人心中的意見,那未來2年內,目前的執政團隊將會受到相當大的阻力,包括兩岸開放與國內經濟政策,由於台灣已展開一波長期改革措施,若再自外於全球景氣循環外,經濟前景將不具吸引力。
摩根士丹利證券指出,目前社會輿論對於服貿協議普遍存在著「四大誤解」,包括:服貿協議等於把台灣賣給陸資、香港簽訂CEPA後造成房價高漲的模式將在台灣複製、台灣中小企業會受到服貿協議嚴重衝擊、ECFA早收清單開放後3年經濟表現還是很差。
摩根士丹利證券針對這四大誤解作出說明,表示根據服貿協議內容,台灣對中國開放幅度不大且限制頗多,陸企對於大舉買入台灣資產不會太感興趣。此外,陸企員工來台工作簽證發放有嚴厲的限制,台灣勞工才是陸企來台最大的受惠者。第二,香港房地產價格飆漲的最主要原因,是因為接近歷史新低的利率與供給有限。台灣對對陸資來台買房地產除了有嚴厲限制外,ECFA並未允許中國民眾移民台灣,故推升房價效應有限。
第三,對中小企業而言,提升競爭力最好的方式就是開放競爭,過去10年,台灣服務業每年平均成長率僅2.9%,遠低於製造業的7%,原因在於製造業早也融入國際競爭的環境,因此,在開放且變動的環境中,服務業反倒可以從中獲得更多成長機會。最後,ECFA早收清單開放的時間點,剛好就是全球總體經濟環境最差的時候,故成效有限;此外,早收清單企業所享受到的關稅減免優惠仍有限,預估僅有7億美元,僅佔早收清單出口產值比重的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