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斑腿樹蛙入侵 動物園展開留白去斑行動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9-01 13:32
台北市立動物園這幾年發現,園區越來越多外來種「斑腿樹蛙」的蹤跡,為了保育本土原生物種,動物園從2012年開始,成立「留白去斑」小組,努力移除入侵動物園的外來物種「斑腿樹蛙」,同時進行園區兩棲類動物族群數量變化的監控。(林麗玉報導)
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原本沒有「斑腿樹蛙」的臺北動物園,2011年在溼地生態池,首次發現斑腿樹蛙,之後陸續在園區各地,陸續發現長臂猿島、紅鶴展示場、河狸、歐亞水獺、馬來貘等動物戶外展場都成了斑腿樹蛙的熱點,而這些場域有水池、有樹木,相當適合斑腿樹蛙生活,又不容易讓牠們被發現。動物園特別在2012年,與保育界暱稱「青蛙公主」的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楊懿如老師合作,成立「留白去斑」小組,4月到9月趁斑腿樹蛙生殖期間,展開移除計畫。去年累計出動651人次,展開夜間移除行動49次,總共移除1530隻(1122隻雄蛙、252隻雌蛙、156隻幼蛙)斑腿樹蛙個體及113個卵泡。而斑腿樹蛙和臺灣原生的白頷樹蛙非常相似,最大的差異點在叫聲,白頷樹蛙的叫聲像機關槍「搭搭搭」,斑腿樹蛙的叫聲則是「嘎嘎嘎」。這兩種蛙類從腿斑有90%的鑑別度
,成體白頷樹蛙像是穿白底黑網襪,而斑腿樹蛙則是穿著黑底白點襪,但在生活史其他階段,不論幼蛙、蝌蚪及卵泡等都很難區別。為了避免誤捕外貌近似的本土白頷樹蛙,參與斑腿樹蛙移除行動的夥伴,都先得接受兩棲爬蟲的辨識訓練。而捕獲的斑腿樹蛙,動物園也會充分利用,包括蛙卵、蝌蚪和小幼蛙都是昆蟲館的肉食性水棲昆蟲紅娘華、龍蝨和水蠆等動物的大餐,成蛙則讓貓頭鷹等猛禽及食蟹加菜。
動物園表示,斑腿樹蛙在生態棲位具有優勢,甚至還會捕食臺灣原生小青蛙,去斑小組就曾記錄到班腿樹蛙的蝌蚪圍攻小雨蛙的蝌蚪,因此移除外來物種是刻不容緩的工作。動物園的「留白去斑」移除行動相當積極,除了每周2次移除活動,每月會再加碼進行一次全園的兩棲類族群數量普查。今年統計到7月底,雖然已經移除1529隻斑腿樹蛙(公1269母192幼168),但這麼密集的移除行動,在計畫執行的第二年仍舊能捕捉到這麼多的斑腿樹蛙,可見移除外來物種是多麼困難的工作。動物園呼籲民眾飼養動物,千萬不要中途任意野放。(照片由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