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刊》浦東星河灣舉辦“生活家的家”首發式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5-02 08:33
誰是生活家?什么是生活家的家?中國人應該怎樣優質地居住,理想地生活?新周刊、生活方式研究院攜手星河灣試圖給出答案。
和訊房產訊息 4月30日下午,上海(樓盤)浦東星河灣酒店,《新周刊》“生活家的家”首發式暨生活方式論壇盛大舉行,由著名主持人蔣昌健先生擔當現場主持,著名學者、生活方式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於丹,著名學者、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許子東,美食家、《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沈宏非,著名情感顧問、《非誠勿擾》嘉賓主持黃菡,中山(樓盤)大學中文系教授謝有順,著名古民居收藏家姜偉,新周刊雜志社社長孫冕,《新周刊》雜志執行總編封新城,星河灣集團副總裁張學鳳出席了此次盛會。
新周刊《生活家的家》首發式啟動
“生活家”這一概念的創始人,《新周刊》執行總編、生活方式研究院聯席主席封新城向大家解釋了“生活家”這一概念的由來。2005年《新周刊》第一次提出了“生活家”的概念,該概念一經推出,就在地產、家居、生活方式界產生廣泛影響。《新周刊》有ab 兩面,a面是大家熟知的新銳,b面就是對生活方式演變的關注,也就是今天大家看到的成立於2011年的生活方式研究院。
《新周刊》“ 生活家的家”首發式暨生活方式論壇現場實錄
到底誰是生活家?每位嘉賓都給出了各自不同的理解,封新城認為近30年由於商業和物欲的擠壓,中國人無法慢下來去體會生活,體會“家”給我們真正帶來的感覺。“生活不是生存、生計、生意、生氣,生活家就是能夠放松、放空、放慢、放心與放下的人,最好的生活和最好的家,是屬於生活家的。”
星河灣集團副總裁張學鳳女士則為我們闡述了星河灣一直以來的戰略“第一居所”:“星河灣定位於所有房子當中家的首選,永遠是你自住的第一選擇。”而星河灣則以自己對品質的恪守與用心舍得的態度奠定了自己“優質生活方式創領者”的價值觀。
著名學者、生活方式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於丹開宗明義,為“生活家”這一群體提出了精準定義:“生活家是活出質量而不一定要很多數量的人,是有所不為然后才能有所作為的人,是人心恒常面對無常歲月的人,是能夠讓自己穿越不同境遇,一片真自我,在這種安祥靜好中優雅老去的人。”
嘉賓合影
在於丹老師看來,真正愛生活的人必定是心存樸素的人,生活家應該是會做減法的人,做加法的歲月是年輕的資本,提高品質一定要用減法。一個人在不同地方遇見不同的氣息、方言、禮俗等等,都能用心看出它的好來,“此心安處是吾鄉” ,生活家的家應該無所不在。
著名學者及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也是《鏘鏘三人行》的資深嘉賓許子東,以《兩岸三地樓盤名中的價值觀差異》為命題,分享他曾對此做深入研究的成果,經他研究發現后,樓盤起名字的宗旨有兩個,一個是炫耀,一個是彌補內心,“我沒有什么,那我做夢就夢什么,這很像文學里面兩種出題目的方法,一種是點題,一種是反諷。歸根到底我們樓盤的名字也是建造一種夢境。” 他說:“樓盤名像一個符號,代表了公眾的一種集體想象。把在香港、上海、北京(樓盤)與台北出現過的樓房名字做一下對比,也許就能勾勒出不同地方的人所追求的不同‘住房夢’。”
美食家及《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沈宏非,著名情感顧問、《非誠勿擾》的嘉賓主持黃菡與《新周刊》雜志執行總編封新城,以“生活家的生活觀”為主題,進行了第一組的討論環節。封新城講道:“生活最首要的一點是:你有什么樣的生活觀?近30年,中國人逐漸失去了生活本身,甚至可以說被剝奪了生活。我是從80年代走過來的人,我的這種被剝奪感越來越強,覺得自己越來越沒有生活。對於‘什么是生活家’這個命題,我覺得這是一次呼吁,讓大家想想生活是什么。”沈宏非則認為:“‘生活家’代表了我們在生活上的缺失,只有缺什么我們才要什么,然后缺到一定地步就到家了。”黃菡則從家庭生活的角度分享了她對生活的理解:“我認為愿意在家里好好生活的人,就是生活家。家有一段特別重要的情感關係在里頭,最重要的不是那個地方,是那段關係。”
參與第二組討論的嘉賓有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謝有順、著名古民居收藏家姜偉、《新周刊》雜志社社長孫冕以及星河灣集團副總裁張學鳳,他們以“生活家的人居觀”為主題分享了他們對“家”的看法。從建筑的角度來說,姜偉提及了建立家的必要因素:“我們一說到老房子和古建筑,其中都蘊含了兩個字——風水。風就是氣,作為一個房子潮氣太重的話人會得很多病。水是生活的必需品,我們住一個房子必須離水近。”謝有順則從空間的規劃談及家的構成要素:“正如林語堂所說:‘人的生活應該被安放在一個適當的尺寸。’所以中國古人畫山水畫往往把人畫的很小,這是一個原因,他覺得人應該在大自然里面,應該在一個適當的尺寸里面。你問我生活家的家應該怎么樣,我覺得人和世界、人和人、人和家應當要有一個適當的尺寸、適當的距離,那就是生活家的家。我覺得星河灣考慮到這些。舉個例子,比如說樓距比較合適,包括石頭,水與樹林,窗戶與園林的關係,我覺得考慮了人居的基本要求。”星河灣集團副總裁張學鳳則以星河灣為案例,分享房地產在構思“居住夢”時應有的立足點:“我認為居住環境必須滿足每一位家庭成員的需求,比如孩子需要學校,父母需要最好的環境與交通,還需要與朋友交往。所以家的選址很重要,生活環境也很重要,一切都必須能讓人回歸家庭生活才是好的家居環境。”老爺子孫冕則以親身故事,勾勒了“家”應有的感覺:“我離家38年,跟母親一直分居。后來,我們幾兄弟湊錢給她買了一個二手房。媽媽住在七樓,我們住五樓,從她家可以看到我們的陽臺。但后來,媽媽說樹長得太高了,看不到我們的陽臺。到了前段時間,樹因為長蟲,所以我們把它據掉了,后來媽媽便說:‘我看到你房間的燈亮了。’所以對我來說,在一個斑駁的晚上,只要有發光的地方,就是生活家的家。”
最後,首發式迎來了高潮環節——由孫冕、封新城、張學鳳共同啟動了首發式的水晶球。隨著新周刊《生活家的家》封面的揭開,這場別開生面的首發式與生活方式論壇也落下了帷幕。
- 如何低成本實現子女留學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