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從金銀本位制到紙幣本位制(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4-01 10:37


市場中的政府信用及其基礎

就政府存在的經濟基礎而言,國家征收成為政府的收入來源,而政府因為一個國家治下所有人的集體生存所產生的公共消費,成為政府從社會總產品中所征收部分的基本目的或者用途;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政府圍繞公共消費所產生的政府行為,也就是這種社會組織或者行業的意義和內涵。作為市場體系中被壟斷資本勢力集團控制和操縱的一環,壟斷資本勢力集團同樣左右著政府行為本身,而政府同市場中其他主體、主要是企業、個人及家庭的關係,通過政府與這些主體之間的相向選擇行動來形成。政府除了維持其組織功能的財政分配活動之外,作為市場的主體和掌握人類部分生存資料和條件的占有者,它不僅參與和影響商品生產與交換過程,同產業資本發生關係,而且也參與和影響資本的社會設定過程或者金融過程,與金融市場中的信用資本發生信用關係或者借貸關係。在市場中圍繞政府這種機構或者人群的組織所形成的借貸關係及其行為規範,構成政府信用或者國家信用的內涵與外延。政府在金融市場中信用行為,是以政府的財政基礎為前提的;政府作為受信者向外借入資本,其償還以未來的財政支出為基礎,政府作為授信者向市場中的其他主體提供資本,以借入資本或者已經形成的財政收入作為前提。


在壟斷資本勢力集團操縱和控制政府行為的前提下,政府信用同時也成為壟斷資本勢力集團將金融資本運動和產業資本運動中所產生的損失向政府這個公共利益主體轉嫁的途徑和方式,成為壟斷資本勢力集團掏空國家財政基礎、將政府財政過程私有化和資本化的途徑和方式,中央銀行的產生和作為最後貸款人的社會角色被壟斷資本勢力集團規定為國家意志、政府出資設立存款保險(放心保)公司為資本信用膨脹冒險買單,不過是這種途徑和方式的具體體現,實際上將政府財政綁架上資本運動體系的戰車,操縱政府信用活動的利益歸壟斷資本勢力集團分享,而資本制造的麻煩和損失,一概由政府財政兜底。比如政府設立的存款保險公司與存款人之間的保險關係網絡,是一種小額資本之間的社會互助與補償機制,而政府出資的存款保險公司一般而言是不以盈利為目標的,因為資本推動的信用膨脹機制的固有特點,所有的存款人的損失都是資本的私欲和貪婪所致,窟窿的形成具有必然性,這種窟窿通過這種特殊的保險關係網絡,一方面由市場中所有的小額存款者最終分攤,另一方面,保險費收入不足以負擔理賠損失的部分,由政府財政兜底,也就不再與肇事者相干系。肇事者胡作非為之后,被肇事者卻只能集體吞下受害的苦果。

鑄幣

政府進行貨幣發行的歷史可謂悠久,有據可考的鑄幣最早出現在中國的春秋時代。最早的鑄幣,比如春秋時在齊國出現的青銅質刀幣,也是采用被廣泛接受的青銅工具材料,青銅的使用出現在社會分工開始發展的時代,它可以打造早期的多種生產工具和兵器,鑄造錢幣只是這種材料的一種用途。早期的鑄幣作為市場價值衡量工具因為政府的參與而標準化。鑄幣的出現,一方面是因為商品交換市場本身的發展,市場這種經濟組織方式在一個國家治下的區域社會生存體系中雖然未能占據統治地位,但是也成為這個國家之下人群的生存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政府發行的貨幣單純作為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在這個有限發展的市場體系中轉手。另一方面,是因為統治者的私欲私利使然,當時的國家財政與君主的私人財產並不可分,君主掌控的政府通過鑄幣,從商品市場抽吸資源用於君主個人消費、官員俸祿和對外戰爭消耗。鑄幣首先打上了君主私欲的印記,也打上了當時的人們的觀念的印記,並且通過與市場中其他主體的交易關係的形成以及交易關係網絡的擴展,使得鑄幣在市場流通。從早期的鑄幣我們還可以看出,貨幣從它的自然材料向它的社會物的角色轉換的過程,同市場作為人類生存的主要組織方式的時代一樣,都是私利推動的結果。以生存資料和條件的私人占有為前提,君主及其政府不過占有了最多的貨幣材料而處於貨幣創造者的位置;附帶指出,貨幣制造者的市場位置迄今為止仍然是一個讓人眼紅的位置,其中的利益引發的社會行為之一就是制造假鈔這種犯罪。至於貨幣的觀念化特征的發現和市場中信用膨脹機制的產生,都是市場經過長久發展之后的事情。

從金銀本位制到紙幣本位制

在中央銀行體系產生之后,其庫存的金銀主要來自以下方面:一是通過金融過程募集資本,擁有大量金銀的資本所有者提供金銀並且入股,比如美聯儲就是股份制的中央銀行;二是通過發行中央銀行券,向社會收集金銀;三是通過各家銀行的繳存法定存款準備金。

隨著經濟的運行的周期性波動,金銀貨幣資本化並且同步進入社會信用擴張和收縮過程,貨幣的社會屬性和它的自然材料屬性就會產生衝突,這種衝突在經濟收縮期會顯性化。一方面,在經濟收縮期的金銀被資本所有者或者工資勞動者從銀行體系中持續擷取,回到金銀貨幣被私人占有的狀態,同時不再向銀行存款或者提供資本融通;另一方面,被膨脹的銀行信用關係或者借貸關係的正常消解卻需要額外的金銀實物保證兌現,而金銀在自然界的礦產及其新增的開采量未必能夠被銀行獲得,並滿足整個銀行體系的兌現需要。這樣,限於一定數量的金銀材料在資本的私欲膨脹、信用擴張和資本循環的擴大的情況下,與保持市場體系運行的金銀貨幣量相比,會不敷使用。於是格雷欣法則開始發生作用,各種金銀貨幣的替代品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壟斷資本勢力集團為了將市場信用膨脹到極致,同時為了維護銀行體系的穩定,尋求新的在自然屬性上更易大量獲得的更廉價的材料也就成為必然,貨幣本位由金本位轉向銀本位,又轉向紙幣本位、直到當今的電子本位。

作為金銀貨幣替代品的紙幣(銀行券),是貨幣觀念化特征的產物。貨幣的存在,依賴於市場的復雜關係體系,並且被這個體系中的所有人認可和接受,從而成為一種社會觀念的承載物。銀行券替代金銀貨幣在市場使用和轉手,首先依托私人資本與私人資本之間的關係,從而進入市場過程,比如17世紀金匠與存款人之間的兌換關係,這種兌換關係在中央銀行出現后轉換成銀行券和金銀之間的兌換關係,這種紙質的銀行券材料依托兌換關係網絡,轉化成貨幣,同時成為信用關係的起點。其次,以兌換關係為依托,銀行券替代金銀成為觀念化的價值尺度,而又以它的自然物成為市場流通手段,從而開始將金銀逐步從市場活動中驅離。

銀行券對金銀的替代,不是一觸而就的,它首先是市場價值觀的嬗變的結果。就控制銀行體系以參與社會產品分配的壟斷資本勢力集團而言,他們會極力促成大規模廣泛使用銀行券,並且減少對金銀的依賴,於是通過自身控制的政府政治權力體系改變市場中人們的行為規則,比如法定貨幣與強制使用的法律的頒布與執行,壟斷資本勢力集團的對銀行券的親睞通過國家意志得以表現;或者對銀行券與金銀的兌換設定種種限制,比如一戰后出現的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含金量的規定不過是幌子或者說某一群人的主觀意志,這種法律規定的成色幾何,要看得到了銀行券與金銀兌換活動的多少支援,取決於兌換關係的市場廣泛性程度。

人類的社會生存資料與條件卻被私人占有並資本化,壟斷資本選擇銀行券作為貨幣,因為它同樣作為人獲取生存資料的前提,在市場中被人們被迫普遍接受。出現在市場中作為壟斷資本控制和操縱市場運行的一個重要方面的市場價值觀的形成與嬗變,不過是壟斷資本勢力集團的意志貫徹於市場體系的結果。銀行券成為貨幣不過是壟斷資本的意志的一個方面,因此加入資本對市場價值觀的灌輸和改造過程,逐步形成以紙質銀行券這種市場觀念承載物為中心的市場觀念體系,這種觀念體系的形成,來自於資本的社會運動,來自於以銀行券為貨幣載體的市場信用關係和交易關係體系的形成。金銀因此退出了它們在市場的貨幣位置和身份,回到它在市場中本來的商品位置。

所謂“主權貨幣”

在人們的觀念中,主權貨幣似乎是與國家主權相聯系的,也就是一個國家治下所有人的貨幣,或者說人民的貨幣。但是這是一種誤解。市場作為一種社會性的經濟組織方式,和國家的政治權力體系一起,構成這個國家之下所有人的生存體系。因為壟斷資本勢力集團以控制和操縱市場運行為前提,逐步獲得對國家政治權力體系的控制,並且使得政府體系成為資本的社會循環與運動體系的一部分或者一環,因此,一個國家的市場主權,掌握在控制這個國家范圍內的市場體系的壟斷資本勢力集團手中,換言之他們才是市場的主宰者。貨幣是因為市場體系的存在而存在的,“主權貨幣”確切的說法最好是“市場主權貨幣”,貨幣流通所至,也就是市場中資本進行活動的勢力范圍,國界線是政治勢力線,市場的邊界線是資本勢力線或者經濟勢力線。“主權貨幣”的出現,以國家信用作為最後抵押的,以千百年來國民民對自己國家的信任和認同為基礎,在現象上成為一個國家治下社會觀念的承載物;不過在市場條件下,與其說紙幣是國家法定貨幣,不如說是資本意志的貨幣,壟斷資本勢力集團冒用了社會觀念與價值體系,並且摻進自己的私貨(比如格雷欣現象的發生)。

所謂的貨幣發行準備

金銀作為貨幣,是因為資本主導的市場信用關係和交易關係體系,作為貨幣資本,它們聯結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循環。在從金銀貨幣向紙幣過度的過程中,人們一般認為中央銀行或者國庫里的黃金就是紙幣的發行準備。這種看法的產生並且長期流行,在於並未認識到金銀與紙幣的這種兌換關係背后的社會性質,這種兌換關係不是物與物的兌換關係,而是人與人或者由人組成的社會組織之間的兌換關係,從金銀因為格雷欣法則而逐漸退出貨幣地位、回歸其商品地位的一般過程來看,金銀和中央銀行券之間的兌換關係實際上就是一種交易關係,這和曾經作為貨幣的銅如今與紙幣的交易關係並無二致,而且在今天的市場中,金銀與美元、人民幣歐元等紙幣的交易活動不過是大宗商品交易活動的一種。紙質鈔票的發行並成為貨幣,同樣得進入市場中人與人的社會關係過程——達成市場借貸關係和或者交易關係,這些借貸關係和交易關係才是貨幣存在和進行市場流通的基礎和依托。

由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在當今的貨幣發行準備中,不僅有黃金白銀,而且也有各種信用工具。國債作為貨幣的發行準備,是因為中央銀行通過新發貨幣給政府財政墊款或者直接在國債市場購買,也就是所謂的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所致。貨幣發行準備中的商業票據,是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再貼現業務所致。中央銀行再貸款業務則是直接建立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之間的借貸關係,相應的再貸款合同成為貨幣發行準備。外匯出現在中央銀行的貨幣發行準備中也毫不奇怪,其背后發生的不過是跨越國境或者市場范圍的資本信用關係,外國貨幣在這里可以視同於有價證券或者商業票據,上述這些所謂貨幣發行準備不過是紙幣作為貨幣、在市場中形成信用關係的結果。

從鑄幣的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到,貨幣的發行也有因統治者私欲而導致的政治權力濫用,鑄幣或者紙幣通過交易關係直接進入市場體系,從市場中抽吸社會產品和資源。被買到並且作為政府物質儲備的商品,也被看做貨幣發行準備。在新中國建國初期,就出現過中央政府通過糧食為人民幣提供支援、推動人民幣進入上海市場並且建立人民幣交易關係的例子。利用紙質貨幣從市場中抽吸資源,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國家征收形式,政府在獲得社會產品或者勞務的同時,貨幣才開始社會化並且成為市場關係的工具。在資本的私人占有並且壟斷資本全面控制市場和國家的時代,壟斷資本一般而言是不能容忍脫離自身掌控的這種“財政赤字發行”的行為,因為這種行為並不符合於壟斷資本勢力集團對政府體系的絕對控制,會操縱法律制定對此進行限制;一個突出的例子就是美國所謂非常規貨幣政策——“量化寬鬆”政策的出臺,所謂“彌補財政赤字”的方式還是通過美聯儲這個私有的股份制中央銀行為美國財政部的國債發行墊款而進行的,壟斷資本勢力集團在此選擇是形成借貸關係,要求美國政府作為債務人對債權人的華爾街資本的代表及貨幣資本的創造者——美聯儲更加依賴,而不是自行其是;換言之,采用發行紙幣進行變相國家征收即使仍然是某些人或者集團的利益主導,也未必與華爾街這些掌控者的利益一致,美國政府不得采用這種方式沖擊華爾街資本控制的的私有資本制度體系或者秩序。對美國老百姓而言,他們在被國家以鑄幣變相征收的同時,因為壟斷資本對政府信用控制,又欠下華爾街大亨們大筆新債。

我們能夠回歸金本位嗎?

近年來,國內出現了世界貨幣回歸金本位制的觀點,提出這種觀點的一般是黃金貨幣論者。主張回歸黃金本位制者或許未能看到三個現實問題:其一,信用膨脹機制是一種自發性的天然不穩定的機制,黃金實物的有限性和資本信用擴張的無限性之間,也就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劣幣驅逐良幣的機制會持續運行,最終會使黃金退出貨幣流通領域,回歸它的商品角色。如果回歸黃金本位制,意味著壟斷資本的信用摻水過程不得不強制停止,世界所有國家的信用膨脹立即受到強有力的約束,這是與資本的本性相悖的!其二,黃金作為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回歸市場,是有前提的,首先它必須在市場交易關係體系中被人們運用,才能夠成為價值尺度;紙幣含金量如果僅僅是政府規定,徒具形式上的意義,因為市場價值存在於市場的交易關係體系中,並且通過人們交易活動來實現,換言之,紙幣實際含金量,必須體現在紙幣與黃金的兌換關係中,通過經常性的兌換活動才能夠形成。其三,因為兌換關係的存在,討論黃金儲備量也就成為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我們不要忘記二戰后的布雷頓森林體系是如何崩潰的,當時美元發行擁有最為強大的黃金儲備,美國擁有的黃金總量一度達到全球黃金總量的四分之三;即使是一度如此強大的和穩定的美元黃金匯兌本位制,在不到三十年間就垮塌了!而且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后,世界貨幣領域的局面也從布雷頓森林體系時期的“美元荒”變成了“美元災”,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絕不是一個偶然事件!其四,紙幣和黃金一樣,不過都是人們使用的工具,正如一把刀本身無關善惡一樣,紙幣本身也不可能泛濫作惡,造成貨幣混亂局面的始作俑者始終是人,不從人的行為和社會機制上想辦法,管不住人的行為,或者說人沒有能力去解決自己制造的麻煩和問題,反而去歸咎於為對象和客體的物本身,根本就是本末倒置,毫無意義。如果能夠管住人在市場中利用貨幣材料信用摻水、推動信用膨脹的牟利行為,紙幣流通同樣會穩定有序。(續完)

參考文獻:

《貨幣資本、信用摻水和格雷欣法則擴展》,清湖漁夫;

《資本與國家的關係》,清湖漁夫;

《倫當代資本全球體系下的世界貨幣》,清湖漁夫

(本文作者清湖漁夫系和訊博客著名博主)

善財有道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