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美國富豪吃慣了政府福利
鉅亨網新聞中心
編者按:專欄作家紀思道認為,美國目前針對窮人的補助的確實實在在地減少了饑餓、減輕了痛苦,並創造了機會,但給富人的補助卻導致更多的私人飛機和游艇,原因可能是因為“我們如今擁有美國歷史上最富有的國會,第一次出現國會多數成員都是百萬富翁的情況,我們因此有了一場一邊倒的討論,只要求削減對窮人的公共補助,而罔顧對富人的公共補助。而一邊倒的討論就帶來了一邊倒的、短視的政策。”和訊網特摘編如下,以供理論界學術研究與參考。
在有關貧困的辯論中,批評者認為政府援助使人不思進取,且讓國家難以負擔。在對這一問題深入了解之后,我不得不承認,這些人說得有些道理。以下五項公共福利項目靡費甚巨,正將我們變成一個“索取者”之國。
首先,針對私人飛機的福利補助。美國向擁有私人飛機的巨富們提供三種補助:加速稅款沖消;以購買私人飛機是出於安全考慮為由,規避個人受益稅項;使用空管的服務,那是由坐民航的傻瓜支付的。
當喬治·w·布什(george w. bush)政府中的左翼試圖終止這個耗資巨大的項目卻沒能成功時,他們這樣說道:“一家四口進行一次廉價旅行,就是在贊助ceo們乘公務機出行。”
我擔心這些巨富們在揩政府的油。難道我們的縱容不會讓他們的性格變壞?難道他們就不會對這種福利文化上癮,甚而為他們的游艇要求補助?哦,等一下……
第二,針對游艇的福利補助。減免按揭利率是為了鼓勵中產階級居者有其屋。但其范圍卻已擴展到為購買海灘別墅甚至游艇提供補助。
與此同時,針對美國最貧困人口開展的公共住房項目,其資金卻在去年遭到大幅削減。那么這樣吧,我們讓無家可歸者住進那些由公共資金贊助的游艇,怎么樣?
第三,針對對沖基金和私募股權公司的福利補助。美國稅務體系最令人發指的一個漏洞就是“附帶權益”,允許收入最高的人繳納微不足道的稅款。他們能夠神奇地將他們的勞動所得收入重新劃為資本利得,因為此項稅率較低(今年最高為23.8%,而勞動所得稅的最高稅率則是39.6%)。
讓我們按照勞動所得稅的稅率來為資本利得征稅吧,在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總統這個臭名昭著的資本主義禍害的治下,我們就這么做過。
第四,針對美國最大銀行的福利補助。美國那些太大而不能倒閉的銀行可以以超低利率借款,因為政府暗中承諾對它們施以援手。《彭博視點》(bloomberg view)去年統計發現,這相當於納稅人每年向我們最大的10家銀行進行830億美元(約合5154億元人民幣)的補助。
奧巴馬總統提出了一項銀行稅來對這種補助加以限制,今年資深共和黨議員戴維·坎普(dave camp)也對這一建議表示支援。而大型銀行則瘋狂地進行游說來保住它們的補貼。
第五,美國市、縣、州給予企業的大量福利補助。一年多以前,《紐約時報》的路易絲·斯托里(louise story)經過計算發現,美國每年向公司提供逾800億美元的補助,主要為了鼓勵它們在當地開展業務。(利益衝突警示:紐約時報公司[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也是一家從市級、州級政府拿到數以百萬計美元的公司。)
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吧。我們所說的是政府福利項目的不可持續性,以及這給人們行為可能帶來的破壞性影響,這些是實實在在的問題。為了支援單身母親而推出用意良好的項目,可能會錯誤地激勵她們保持單身,或者說提供給一名貧窮兒童的補助金,可能會被錯誤地用來購買毒品。讓我們承認,幫助他人相當復雜,充滿不確定性和瑕疵,需長期努力。
但是,可能因為我們如今擁有美國歷史上最富有的國會,第一次出現國會多數成員都是百萬富翁的情況,我們因此有了一場一邊倒的討論,只要求削減對窮人的公共補助,而罔顧對富人的公共補助。而一邊倒的討論就帶來了一邊倒的、短視的政策。
當蓋洛普(gallup)調查發現,有將近五分之一的美國家庭2013年在飲食支出上遇到困難時,我們正在削減一種食品補助——食品券。與此同時,我們卻無視每年為企業用餐和娛樂提供的逾120億美元的稅收補貼。
沒錯,偶爾的確會發生食品券不當使用的情況,但任何熟悉這一問題的人都知道,企業對食品補貼的濫用要嚴重得多。每當高管拿著公司的錢趕赴熱辣的約會,大吃大喝之時,普通納稅人就在幫著買單。
那么就讓我們現實點。為了制止濫用,我們的首要目標不應該是那些加入營養計劃的貪吃的嬰兒,而是坐著公共資金補貼的灣流(gulfstream)公務機的巨富們。
針對窮人的補助不論有多少瑕疵,的確實實在在地減少了饑餓、減輕了痛苦,並創造了機會,但給富人的補助卻導致更多的私人飛機和游艇。那我們是更愿意補助機會還是游艇呢?究竟是哪種補助需要嚴加審查呢?
包括俄克拉荷馬州參議員湯姆·科波恩(tom coburn)在內的一些保守派看出了這一點。他已經提出,“向百萬富翁發放荒唐可笑的補助凸顯福利系統和稅法急需改革,這類補助需要減少。”
歸根結底,除了浪費的考慮,我們也不想寵壞了超級富翁們,更不想讓他們不思進取。(來源:紐約時報中文網,翻譯:曹莉。)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