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中關村競爭力最強 園區升級進行時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4-01 08:22


胡欣欣

創造了中國GDP超過10%的業園區發展到底如何?在轉型中的未來又怎樣?


近日,同濟大學發展研究院發布的“2013中國業園區持續發展藍皮書暨中國100強業園區排行榜”顯示,東部業園區持續發展競爭力明顯優於中西部地區。除了武漢東湖高新區以外,排名前十名的業園區均位於東部沿海省市,而北京的中關村科技園以對優勢位列榜首。

研究還發現,在現有國家級業園區中,高新技術業開發區的持續發展競爭力要高於經濟技術開發區。

截至2012年,我國已經批准建立435家國家級業園區、1222家省級業區。據統計,截至2012年12月,全國開發區以占全國不到2%的開發土地面積創造了全國GDP總量的12.8%。跟此次位列100強的業園區GDP總量約為71678億元,占所有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和高新業區GDP總量的78%。

而目前多數業園區依然依靠實行以稅收減免為核心的優惠政策,同濟大學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業園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任浩表示,各地政策方面的效顰,使得政策優勢呈現出邊際效用遞減的態勢,並難以適應新的市場規則要求。

任浩建議,未來需推進業園區法律體系建設,同時加強業園區合作以及園區內軟環境建設。

區域差異明顯

從“中國國家級業園區持續發展競爭力百強榜”(下稱“百強榜”)的區域書目分佈來看,進入“百強榜”的園區中,東部58個,超過半數,中、西部分別為24個和18個。

同時,各區域業園區的總分和均分也與區域書目比例的分佈相當。總體來,東部業園區的持續發展優勢高於中西部業園區。

任浩解釋稱,目前各區域業園區發展的整體現狀與中國的經濟現狀相符,“東部地區有首先改革開放的先天因素,因此業園區的發展也遠遠好於中西部”。任浩認為,未來各區域業園區應加強協作,“在合作當中拉近距離”。

以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長江中國經濟新支撐帶”為例,華東師範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院院長曾剛認為,可以在這一經濟帶中探索實施園區互動聯盟,“從東部向西部引入品牌、管理,從西部向東部輸入資源”。

目前國內園區並不乏合作先例,上海的業園區以“飛地”的形式參與長三角其他省份的園區開發,江蘇省內也有蘇南蘇北進行園區共建的模式。

“目前更為廣泛的區域之間業園區深度合作的障礙在於無法解決收益如何分配、值如何計算,甚至名字怎麼叫的問題。”一位業園區研究者稱,“背后都是地方利益。”

上述研究就建議,應探索建立區域間利益共享的合作機制,這一長期合作機制應包括承諾GDP、稅收利益共享、承諾轉移企業的管理營銷部門留在發達地區,使其擁有“總部經濟”優勢以及當地園區服務業優先委託給發達地區等內容。

此外,除了政府推動,創新管理體制,使更加多元的主體參與園區開發和建設也被多位學者認為是未來區域業園區合作的基礎。

轉型壓力:業園區新使命

事實上,此前 “不顧一切娶媳婦”、“撿到籃子都是菜”,依靠土地資源招商引資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園區發展。但是有來自業園區的人士指出,在目前土地資源緊缺的情況下,業園區也正面臨新的挑戰。與此同時,隨整個經濟轉型,園區也面臨招商困難、廠房空置等一系列發展問題。

“現在業園區的邊界在不斷模糊,業園區到底是要‘做籬笆’還是‘拆圍牆’?”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教授陳志宏。

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總顧問、亞洲開發銀行園區專家陳青洲認為,未來業園區要承擔更多改革試點的使命。

“此前許多園區已經承擔了科技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的任務,未來除了創造值的任務以外,業園區的轉型還將與各項改革的試點相結合。”一位中部園區的人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時,“目前業園區地域面積有限、企業集中,將會收到比較好的改革試點。”

多位學者分析,在園區轉型的過程中,必然會經歷優勝劣汰的過程,“有些發展不好的園區將會消失,而發展好的園區將會以其優質的管理越做越大”。

除此之外,同濟大學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朱國華認為,目前各類園區轉型還面臨法律體系不健全的問題,“應將園區的發展納入統一、透明、規範的法制軌道,分類制定各類園區的管理法規”。(編輯 孫小林)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