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不是救市靈丹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4-30 11:36
和訊特約
在下跌趨勢中,任何缺乏實質性內容的利好政策均無法扭轉市場的頹勢。更多的時候,僅僅能夠起到延緩下跌周期的作用而已。
今年年初,險資三度救市,市場卻毫無反應。之后,管理層頒布了一連串的政策性利好,擬助推股市走穩。結果,利好出臺了,股市卻爬不起來。
4月29日,上交所發布了《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細則,此舉意味了實現滬港通的進程進一步提速。
從投資者的角度分析,他們最關心的是投資的范圍以及投資的門檻。
據悉,港股通方面,內地投資者可投資的港股包括恒生綜合大型股指數、恒生綜合中型股指數成份股以及不在前述指數成份股內但有股票同時在上交所和聯交所上市的發行人的h股,其中前述指數成份股內發行人同時在上交所以外的內地證券交易所上市的h股除外。有數據統計,按照上述提及的標的范圍,約有266只股票可供投資。
滬股通方面,滬股通標的范圍包括上證180指數及上證380指數成份股以及不在上述指數成份股內但有股票同時在上交所和聯交所上市的發行人的滬股,其中被納入風險警示板的除外。針對上述范圍,約500多只a股可供投資。
不過,滬港通設置的投資門檻並不低。按照市場的分析,如果個人投資者需要投資港股,賬戶內起碼要有50萬元的余額。
因此,相對偏高的投資門檻限制了大多數的投資者參與。滬港通更可能成為機構投資者的遊戲。
鑒於滬港通能否成為a股的救市靈丹,筆者郭施亮認為,其可能性很低。如果要細分分析,可以分為三個主要影響因素。
第一、市場運行機制不一致,必然導致資金從一邊分流至另一邊的市場。目前a股市場存在明顯的期限不對稱特征,且股市現貨交易基本屬於“t+1”的模式,當天普通投資者完全不能實現糾錯。至於港股市場,因其具備“t+0”與“股票交易無漲跌幅限制”的特征,市場給予普通投資者充分的糾錯機會。同時,港股市場也不存在期現間交易不對稱等漏洞。
第二、投資回報率差異性大,港股市場更具吸引力。2010年至2013年a股市場平均投資回報率錄得負數,同期港股市場的整體表現遠超a股。此外,兩地市場的無風險利率存在較大的差異性。近年來,內地市場的無風險利率高居不下,大幅提高了社會的運作成本。同時,股票市場卻沒有偏高的風險溢價,最終導致投資回報率持續偏低。至於香港市場,因其屬於國際資本的自由港,貨幣政策的自由度很差,基本缺乏了貨幣政策的獨立性,相應的無風險利率明顯低於內地市場。於是,兩地市場要求的股票風險溢價存在很大的差異性,投資回報率的偏差也在所難免。
第三、a股估值優勢並不明顯。從長期的角度分析,a股的估值水平並不如港股。從ah股的估值進行對比,a股股價比h股低的股票多屬於權重類的上市品種,而a股股價高於h股的部分上市品種基本存在一個特征,即股價存在高比例的溢價。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滬港通的逐步落實,內地投資者考慮最多的問題卻是如何逃離a股,轉戰港股。在此背景下,證明了a股市場的投資吸引力正持續下降,滬港通最終也難以成為救市靈丹。
作者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