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中債資信:《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解讀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3-19 15:56


  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下稱《規劃》),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對此,中債資信研究開發部分析師方偉對《規劃》出臺背景及其長短期影響進行了分析與解讀。

  一、1、2月份經濟下行超預期,此時出臺《規劃》提振信心意味濃。從已有數據來看,1、2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驟降至8.6%,前值9.7%,去年同期9.9%;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季調后環比增速折年率僅7.4%。3月上半月,雖然從六大電廠日均耗煤量推算,發電量增速小幅回升,但結合當前主要工業品高庫存以及房地產投資向下周期來看,我們預測一季度經濟增速將回落至7.4%,完成全年預定的7.5%目標壓力增大。在此背景下,政府出臺《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體現出底線思維和托底意愿上升,相較市場預期的降準降息貨幣政策調整,該規劃對終端需求的刺激或更快更直接。據辜勝阻估算,城鎮化每提高1%,可替代出口10萬億元;同時,城鎮化建設也將帶動投資增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以人均10萬元的固定資產投資標準計算,能夠增加10萬億元的投資需求。總體來看,該規劃在當前時點上的出臺有利於提振市場信心。


  二、《規劃》全文延續了前期與中央城鎮化工作有關的系列檔案和會議精神,再次明確了推進新型城鎮化將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要求,“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的基本原則。《規劃》正文首先強調新型城鎮化最根本的是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並圍繞該目標積極推進教育、就業、社保、醫療、住房等配套措施建設。在此過程中既堅持市場主導,尊重主體參與意愿,同時又進行頂層設計,要求政府引導破除制度障礙,為農業人口市民化過程搭好臺,同時推進城市集群和農業現代化。總體來看,《規劃》闡述的核心要義和基本原則降低了社會對政府強制推進城鎮化的顧慮。

  三、《規劃》目標為到2020年實現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后工業化時代實現該目標或更多需要依賴服務業的較快發展。應該說,從國際比較來看,當前世界主要經濟體城市化率都在75%以上,而截至2013年,我國城鎮化率僅為53.7%,提升空間巨大;從本國發展歷程來看,1978年-2013年,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02%。按照該經驗值,接下來6年每年1%的速度估算,至2020年實現60%的城鎮化率是有可能實現的。不過需要注意到,當前我國已步入后工業化時代,這與國際上城鎮化和工業化基本同步的特征有所不同,由於吸納勞動力的傳統制造業黃金增長期趨於結束,這增加了我國城鎮化的難度;一個替代的潛力源或許來自我國服務業的發展,《規劃》提到利用傳統餐飲零售等服務業具有較高的容納勞動力能力,這或許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城鎮化難度。

  四、《規劃》特別提到了創新城鎮化資金保障機制,市政債發行值得期待。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13年城市藍皮書》粗略計算,考慮到居民教育、住房、醫療等公共支出,農民市民化的人均公共成本約13.1萬元,因此要實現1億人市民化,需要新增公共成本約13.1萬億元。《規劃》中列明的城鎮化公共支出資金來源主要有三個渠道,一是財政轉移支付;二是地方稅;三是健全地方債發行和評級制度,允許發行市政債。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政府已提出不增加宏觀稅負,同時從立法程式考慮,開征房地產稅最保守時間需要一年半,因此前兩個渠道的支出力度短期內難有明顯提升,值得期待的是市政債的推出。該債種的提出或許是滿足城鎮化新增公共支出的重要創新途徑。

  五、《規劃》的提出利好交通運輸、設備制造、資訊網絡、教育、醫療、環保等行業。第一,新型城鎮化要求強化綜合交通運輸網路支撐,《規劃》特別提到了城市集群,要求大力發展城市群間和群內內的交通運輸網絡。第二,農業人口城鎮化要求不斷提升市政公共服務,加強道路交通,水、燃氣供熱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污水、垃圾處理等城市環保治理事項;第三,《規劃》明確了“智慧城市”建設方向,要求充分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實現新興城鎮生產生活資訊化;第四,《規劃》提出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保障隨遷子女受教育權利,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和改善基本醫療服務業。

  (中債資信研究開發部分析師 方偉)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