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牛犁:去產能、去杠桿、去泡沫是未來調整的三大任務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3-19 15:28


  金融界網站訊 3月19日上午,2014年(第四屆)國際煉焦煤資源與市場高峰論壇在山西太原煤炭交易中心隆重開幕。作為煉焦煤資源與市場最高層次的得國際性盛會,高峰論壇的舉辦及其權威的報告、科學的分析、詳實的數據對於加強行業間資訊交流、謀劃產業鏈結構調整,推動區域性戰略合作、促進全球性貿易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影響和深遠意義。

  國家資訊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在高峰論壇上作 “2014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展望”主題演講,全面解讀2014中國經濟指標及宏現政策調整方向、中國房地市場格局、全球大宗商品走勢及金融。他表示:今年我國政策的基調是穩中求進、改革創新,“去產能”、“去杠桿”、“去泡沫”是三大調整任務,全面認識持續健康發展和短期經濟增長的關係有助於企業實現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雙提高。


國家資訊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 牛犁

國家資訊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 牛犁

  以下為文字實錄:

  尊敬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來到太原,跟大家探討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式,以及下一步的中國的政策走向。由於時間關係,直接進入主題,第一部分簡要介紹一下世界經濟的開礦,第二部分是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第三部分是最近中國剛剛召開兩會,有關經濟熱點的問題,談一點個人看法。

  首先經濟總體情況,應該說2013年以來,最大的一個特征,就是出了新的分化這樣特點,金融微機之初的時候,我們發現新型國家采取超常規的政策之后,經濟出現短期內局面,發展國家壓力非常困難,但是到了4、5年過了之后,發達國家結構調整,取得了進展,使得系統性金融風險大大降低了。特別是在工業化以及新的增長點培育,包括制造業的數字化等等,這些方面取得突破,所以他們結構方面,改善了金融方面系統性的風險降低了。上次我們看到去年以來,歐美市場、股票市場創新高,所以基本面得到改善,恰恰相反的特征,現在面臨著經濟下行的壓力,這是一個最大特征,發達國家復甦狀態比較鞏固明朗了,而發展中國家面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結構問題,包括美國貨幣政策調整以后。

  所以總體上新興國家面臨很大的困難,由於時間關係,大的觀點做一個交代,從全球總的增長角度來看,國際機構的判斷,相對樂觀一些。像今年1月份的時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其到3.7%,比去年提高0.7個百分點,這是一個相對質的提升,我個人持一個謹慎的態度,新興國家面臨很大減速的壓力,恰恰在新興國家。所以全球經濟增長,比上一年略微有所好轉,但是我估計回升到過去30年平均的水平,3.4%相當不錯,能達到3.7%我們外部環境得到非常大的改善。這是對於全球經濟格局增長粗略判斷。

  第二個方面把政策的角度,應該說大家都是退出超常規的政策,向正常狀態下回歸,既然這樣的話,即便我不是有意緊縮,但是相比以前政策都是趨緊的。美國制訂十年減持計劃,新興國家面臨著退出,效果淡出這樣一個局面。說到貨幣政策,以美國為標志,去年5月份提出量化寬鬆,減少購買債券200億美元,現在逐步判斷,今年年內應該說是量化寬鬆是完全退出的,而且到了下半年或者年底前,大家高度關注的美國人加息的問題,不關心量化寬鬆,這樣的話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是趨於收緊這樣一個狀態,美國這樣政策的變化,美元走勢,很有可能將進入升值周期,這是對於世界主要貨幣走勢的判斷,根據我們大宗產品價格是高度關聯的。美元指數在2002年初大道上一輪高點,102左右,一度對主要貨幣貶值40%,到2008年美元貶了6年功夫,轉過來該升值了,短期內升值20%以上,按照一般的理解反轉了,9月份雷曼兄弟一倒閉,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此后長期地位徘徊,升不起來,沒有大幅的貶下去。

  現在隨著專項,美國財政赤字,不斷的縮減,它的基本面的改善,所以美元將可能進入一個升值這樣的周期,這是過去多年來波動的特征,由於前面經濟、政策、美元的走勢,我們對大宗產品價格的判斷,包括油價等等,可能是一個穩中趨降的走勢,基本面比去年好了,帶來需求增量新興國家面臨下行的壓力,不一定是絕對,非得減速,發達國家,發達國家經濟結構,70%以上服務業為主,帶動大宗商品的增量是有限的,所以基本面仍然是沒有顯著的改善,還是供過於求的寬鬆狀態。

  第二個從經營市場投資炒作來看,加大監管力度,貨幣政策收緊,也不至於說炒作多么厲害,貨幣因素,基於這樣的判斷,大宗產品可能是趨降的走勢,至少之前我們判斷,最大伊朗核問題,得到較大的改善,緩解這樣的狀態,敘利亞沒有開展,近期又是烏克蘭這兒風險是不斷加大,但是這個加大。第一烏克蘭並不是資源產出出口大國。第二個方面從近期的跡象表明,美國采取措施,一個是加大油氣,對歐洲市場供應,環節亞洲的壓力,第二個戰略石油儲備。這個是總體特點。這是我們全球情況做一個簡單介紹。

  下面把中國的情況,做一個分析,首先就是回歸一下去年以來,這樣中國經濟的特點,其實我們從12年,13年包括今年年初的時候,我們都發現我們經濟很困難。那么12年的時候,到了5月份,中央覺得經濟減速壓力太大,出臺穩增長更重要的措施,穩定增長。2013年年初的時候,經濟大幅減速的狀態,之前政府工作報告,今年是最困難的一年,經濟下行的風險很大,但是嚴重的說13、14年年初,經濟不是減速下行的壓力,而是實實在在的減速和下行,變成現實。這樣一個局面。

  所以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新措施,包括管理框架,穩定市場信心。這個為什么強調,因為去年年初的時候,當時國內判斷上一屆政府上臺,底線在哪兒?大家不知道。李克強總理做報告的時候,中國經濟下降到3%去,這種背景下,必須完成7.5%穩定預期的作用。光說空話也不行。去年全年國務院出現74項穩增長的措施,不提大概念,而是踏踏事實一條去落實政策。第三個改革激發市場活力,總共出臺22項改革措施,包括資源價格改革,成品油的,天然氣的財稅方面,去年貸款利率市場化。

  還有最關心的行政項目審批的改革,去年有300多項,今年出的82項這都是對市場活力有幫助的事項等等,基於這樣情況,中國經濟穩住了,今年以來又有這樣的情況出現了,中國的經濟大的階段,現在是一個什么樣子。這個角度也看,我們的經濟增長,按照中央大的判斷。

  第一個我們現在正在增速換檔期,也就是由原來35年平均9.8,接近10%的這樣兩位數的增長期,現在初步換檔減速變到7%到8%這樣一個速度,可能大家都還在留念過去的增長。但是現在事實上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第二個,我們目前處在結構轉型的鎮痛期,2003年以來,我們進入新一輪的增長之后,積累了大量的產能,金融危機是一個很好調整機會,但是全球性的恐慌,G20經常在一起討論,所以我們進一步加劇產生過剩的壓力,所以現在到了不得不調整的時期了,所以面臨很大的鎮痛、壓力。

  當然還有一個一般在正式場合,官方是不說的,就是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因為我們現在強調刺激政策不能帶來後遺症,但是確確實實金融微機之后,采取的措施,是帶來很多結構性問題的。現在需要慢慢消化這些問題,所以我們現在正處於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的鎮痛期,以及前期刺激政策消化階段。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

  所以每當年初不太好了,中間政府想方設法采取措施,12年到4季度,回升了,13年3季度,今年到底怎么樣,還是面臨著很大不確定性,今年的年初數據表明,許多增長指標遠遠大於大家的預期。所以面臨的現狀是減速下行的壓力。這是一個總體的特征,對於中期的判斷,我這里是再強調兩句,到底到了一個什么樣的水平上來,前面是大的階段判斷,這個就是說從經濟增長的要求角度去判斷,因為一般我們短期去分析,從生產上,也是從另外一個角度需求上,投資、消費和出口,這個角度,還有國民收入,政府和企業各切多少,這都是不同角度。

  我們從生產要素的角度,從人、錢、技術這種角度來看,經濟增長發生什么變化,過去這么多年之后,中國現在進入一個為富先老的狀態,中國人還沒有富起來,老齡化已經來臨了。勞動人口2010年16歲到60歲人口占總人口比重,11比例下降,12、13總量下降,勞動力投入不成正比。第二個,隨著社會創造財富和干活的這一部分人小,小孩、老人等著吃飯人越來越多,自然社會的國民儲蓄率要下降,這就意味這投資率由高點也開始減弱。資本存量也是減弱的。第三個都歸結到全要素這個角度,短期內,危機之后大家資金比較困難,對於研發、投入、技術進步這些方面比較緩慢的,也包括制度的變革,改革開放這些方面,至少前幾年的進展是不夠的。所以就是技術進步的貢獻,這幾年也出現了明顯的放慢的特征,所以這就是我們經濟增速,由高速轉到中速。

  現在我這里強調一下社會各界普遍認為的中速高速是7到8這樣的水平,悲觀有6到7的,政府高層和領導人認為是什么,之前都認為是中蘇,但是領導人認為是中高速。一方面我們認為到10左右,由高速掉下來到中蘇,另外一方面發達國家個個都在3%以下,新興國家在5%以下,我們7.5%比他們高多了,我們還是高速,所以他們叫做中高速。

  再一個李克強總理提到他委派人測算,至少7.2%的GDP的增長速度,所以領導人老資力的概念7.2%,不是大家預期6到以下,甚至到3去,還有一個大比,18大確定,2012年翻番的,這就意味著十年年均GDP,是7.2%,前三年稍微高一些,9.3,7.7,后面有6.8,6.9就夠了,中國政府做出的所有目標,都是絕對的底線,無論如何一定要完成的,所以從這個里面,大家未來幾年到2020年前,平均水平肯定在7以上。年均增速是7%,就不要過於悲觀,這是一個判斷。

  但是現在再會到過去兩位數的階段已經過去了。說到這個階段,跟我們相關產業,我談一點個人的看法。大的來說軍工國防為主,改革開放之后,老百姓吃穿用都沒有,輕工業補課的階段,十多年將近20年到亞洲經濟危機之前我們完成這樣的一個任務。那金融危機之后,老百姓溫飽問題解決了,住行,住房和汽車為龍頭升級,到13年,進入輝煌時期,二次化工工業,能源、原材料加速增長的一個時期,可是經過這一輪輝煌之后。第二次重化已經補了,盡管現在看到住房也好。第一個汽車,我們並沒有完全飽和。我們汽車,我們千人汽車保有量是80輛,全球水平是130,發達國家水平500、600輛,我們哪怕是500、600輛的一半,我們現在還是有很大的空間。

  第二個住房房價嚴重扭曲,十年翻了十倍,但是我們的綱需還是很大的,並沒有真正的滿足,我們城鎮化還在快速推進,所以首先我們的能源原材料,這些行業還有一定的增長空間,但是另外一個判斷是,加速增長期,高峰期過了。再等到2003年那樣一個狀態肯定是沒有了。所以可能還會保持一定的增長空間,但是不會比平均的工業水平高出多少,這是一個大的階段性特征的判斷。

  我們出現高速增長期到中速這樣一個轉換入市彝良我們增速到10%就已經不錯,國際失衡強制調整,勞動力成本急劇上升,利率資本成本非常之高。還有從匯率成本,已經升值35%,加上增援環境的壓力,等等也出現這樣一個轉軌的特征。

  從2014年總體的經濟運行角度來看,短期鎳最突出的矛盾,大家非常清楚,一個產能嚴重過剩,而且今年毫無疑問,淘汰落后產能,特別是我們許多產能是無效的,低階的產能,所以說大家關注密切鋼鐵的產能,但是一旦我們需求中高階鋼材有嗎?還再進口,所以我們停留在中低階,而部分是落后的無效的產能,本身是沒有用的,必須做出調整。這樣的話短期內有可能會帶來工業增長的一個減速,包括下崗失業的問題。

  第二個房地產的問題,一二線還在往前,第三四線,住房供應已經過剩了,現在看鬼點似乎已經出現,風險已經很大很大的了。另外一方面,近期來看以杭州這些地方為例,一線城市,也出現了可能調整的跡象,但是這里面今年兩會,根本沒有提“調控”這樣一個詞。重點是加大保障放的一些供應,來解決中低階的問題。原則可能是以堵為主,現在轉向供給端解決問題,通過市場,不僅保障房、用房地產稅,這個必須先立法,不動產登記,加上下一步規範以后,老百姓買賣房子要比較便捷,交易環節是靈活的,這樣才能真正稅費負擔降下來。

  第三個財政金融風險上升的問題,不僅是制造領域不良貸款率上升,如果房地產出現一些風險和問題,銀行也會跟著受到牽連,特別現在銀行賺了上萬億的利潤,但是企業和老百姓困難嚴重不堪。從總量現在的期末值看,似乎還在安全緊接限之內。所以作為中央工作會議里面,今年單獨就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提出一條專門的任務。

  這是可能的一些問題,從積極角度我們再看,這是一個大改革年,而且中央先先從哪些穩增長的領域去著手,這是一個。第二個我們結構方面,第一個產業結構,去年服務業已經超過二產了,我們的主導產業在發生本質變化,包括內部高新技術產業,平均增速快得多。地區之間差距縮小,城鄉之間,農民收入,增速比城里邊快,也是在縮小的,所以結構是在改善的過程當中。第三個有投資和消費的空間。第四個對外開放,更高層次的開放,加上我們的政策,如果說經濟你再出現明顯的減慢的時候,政府手里還是有一些余地。包括貨幣政策,別看現在為了去杠桿,盡可能在加大影子銀行的監管,穩健的貨幣政策是偏緊的,準備金率還在20%左右,完全可以來釋放一些流動性。

  財政政策我們這里先點到今年1.35萬的赤字,比去年明顯增加的,所以還是有一定空間,所以今年全年增長的角度我們判斷,仍然是中高速的特征。增長7.5%左右這樣一個水平,但是現在來看,年初情況確實是比預期的還要低一些,這樣一些局面,一季度可能要放慢到7.3%去,這樣一個水平上來。

  由於時間關心,最後把政策再做一個簡單的交代。

  從大的基調,連續三年穩中求進,但是今年核心改革創新,貫穿於經濟生活各個領域,我們這個里面,把這個經濟增長的目標,再做一個介紹。今年最後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還定出7.5%的數字,其實總理他講的我們經過認真推敲,反復討論,最後確定這個,他不是空說的,背后有很多含義的,其實之前的時候,各方面的研究機構,甚至包括部分部門,建議弄到7%,我們可能會更主動一些。但是,政府會議為什么定在7.5%,第一個現在從總理腦子里面,現在穩增長就是保就業以往是900萬,現在是1000萬,如果增長放慢我們許多問題暴露出來,就業是基本民生。

  第二個去年7.5%是上一屆政府討論出來的,新一屆政府再調降了,給市場社會預期是很不好的。再一個從大的角度,18大的核心基調,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而不要看霧霾那么嚴重,現在仍然是經濟建設為中心,只要某個水做的那個位置上,希望速度穩一點,快一點,這樣的特點。好多領導人,提上去了,我們調結構,改別的,但是在某一個地方,肯定想方設法,穩定增長財政稅收更多一些,所以是這樣一個特征,跟導向、位置有很大的關係。從支撐增長的預算類投資角度,比去年增加200億,這是中央預算內的增長也是增加的,重點的投資領域。特別中西部嘗試基礎設施建設,還有資訊消費的基礎設施,這些都是下一步可能的一些投資領域。

  另外一方面,從消費的方面資訊消費打造住房和汽車之后的消費增長點。還有衣食住行基本考慮之后,大家開始考慮健康、娛樂,健康服務業社區服務這是我們未來的增長點,而且這里面的虧缺是非常之大的。

  最後就是改革大的思路,從原則上三中全會確定改革60條,330項改革措施,不可能全面鋪開來什么都去改沒有秩序不行,原則是區分情況,有序推進,這是第一個。第二個從大的習總反復的強調,膽子一定大,步子一定要穩。但是只要政府承諾,一定要兌現,不說空話,這是新的特征。那么現在從具體做法里來看,行政改革是最快的。第二個國企改革方面,混合所有制為標準,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到在金融、石油、電信、鐵路公共服務,拿出一部分讓民營資本參與進來,特別是國有資本的收益,上交的比例肯定是往高了提一些。同時成立國有資本的投資運營公司,以往是什么經營、人事什么都管,現在光管資本,這是在改革,這是在專項。

  財稅方面銀改增聯明顯擴大,所以把地方,包括土地財政其他非稅收入,特別是進一步的界定中央和地方之間的權責,至少按照目前的動向和思路,地方承擔的一部分責任,由中央給你承擔起來,但是全力、錢不會給地方,是這樣一個可能的方向。金融方面就是利率市場化,應該說在加快推進,貸款放開了,把政府從里面騰出來了,因為我們現在完全靠政府,包括我們某些理財產品,信托,出了問題,政府還兜底。這個客觀的講,一定是讓老百姓知道,是這里面有風險,而不是政府什么都給你管,那樣可能出現風險更大。

  這里面我們點到一個存款、保險之后,大家資金錢分散放到不同銀行可能好一些。我們可能大家議論的現在還沒有最終的政策出來,是50萬人民幣,你50萬以下存一個銀行,超過了就不一定了,如果這個小銀行,破產有問題,可能清算了,所以有這樣一個特征,按照周小川的看法,一到兩年內,能夠把存款制度完善就不錯,放開浮動范圍,盡管近期出現一個匯率我們人民幣貶值的特點,但是我個人認為有升有貶的信號,從今年內,可能還是一個小幅升的這樣一個總的趨勢。

  還有要嘗試設點中小銀行,股票注冊制就更慢了,房地產明確提到新開工700萬套的保障放,比原來還是增加了,特別是李克強總理從常務副總量負責項目,棚戶區的改造,進一步達到470萬套,這是比原來大多了。還有新型城鎮化,核心解決3億人,1億城鎮化,1億已經到了城里了,但是沒有享受到市民的待遇,讓他成為真正的市民,還有1億是中西部的農村地區轉到就近的縣城或者小城市,這樣3億人的城鎮化目標。

  最後一個生態文明建設,李克強總理提到向貧困宣戰,提出一系列的目標,包括淘汰鋼鐵,水泥等等這些產品,很清晰的任務。其實包括習總到河北群眾路線教育,河北是必須淘汰,不然他烏紗帽保不住了。

  最後就是我強調兩句,確實作為能源原材料相關的行業,目前面臨很大的困境,一個方面毫無疑問要轉型升級創新,尋找出路,靠規模不行,必須節約化的。二個方面,利用現代的金融手段,資訊手段,使我們的利益盡可能保住。第三個抓住改革機遇,尋找增長的紅利空間,因為我們改革開放以來,老百姓萬元戶不得了,企業做點小買賣,改革開放是不可以的,92年這一次改革之后,老百姓百元級的,企業已經是千萬元級的企業。誰抓住機會將會千元的家庭和億萬元的企業,希望各位都成為億萬元的企業,謝謝大家。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