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殭屍wifi”背后:品失魂與需求失焦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3-19 08:28


為何深圳公園免費wifi大餐市民不感冒?以品經理的思維,品基礎硬傷、爬坡時長過久、設計者與用戶之間缺乏交流互動,套用到“殭屍wifi”上,這三點“全中”,空有軀殼,品之魂蕩然無存。

此外,若跳出單純品設計的範疇,進一步延伸至用戶需求上,公園wifi本身就有些“失焦”。


2011年,深圳一些市政公園在全市率先實現部分區域覆蓋wifi信號。據媒體報導,目前該市的蓮花山公園、深圳灣公園、梅林公園等15家市政公園均已開通wifi服務。

不過近日,南都記者在上述公園“考察”發現,情況並不理想:有的公園始終搜索不到w ifi信號;有的公園可以搜索到w ifi信號,卻始終連接不上網絡;真正能夠順暢使用w ifi服務的只有兩家——— 位於福田區的園博園和位於羅湖區的翠竹公園。

這是個典型的失敗品案例。從最表層看,品本身做得不紮實是硬傷。其實沒有一款品生來就是偉大的,任何品都有從差到好的爬坡過程。第一代蘋果iPhone問題多多,直到現在,iPhone在基礎使用上的問題已越來越少,或者過去的老問題隨時間推移一一被解決,明在強調創新的同時,不斷的后期補正也是重要工作。

另外,爬坡的時長也是關鍵。比如中國移動是最早在國內推出4G服務的電信運營商,因此在一段時間內,經歷過3G發展的用戶對4G信號較差是可以容忍的,認為是情理中事。在這個過程中移動的首要任務就是完善網絡,逐步提升用戶體驗。但時間若太長,其他運營商逐步上馬4G並提供了更優質的用戶體驗,競爭加劇,再讓用戶去容忍就會變得越來越難。

再次,發現問題和改正問題不能只靠品設計者,需要設計者與用戶之間的不斷交互,集思廣益。

套用到“殭屍wifi”上,這三點“全中”——— 首先,無論搜不到wifi信號還是有信號連不上,都代表品基礎沒有打好,連最基本的功能都無法實現。其次,時隔近三年,經歷了這麼漫長的爬坡過程,品卻毫無改善,用戶一次連不上,兩次連不上,三次還是連不上,難免心灰意冷。若是更惡意的揣測,這三年時光或只是靜靜地逝去了,納稅人的錢白交了網絡費用,其間根本未曾有過任何改進工作。至於品設計者與用戶之間的交流,從媒體報導中可看出,几乎沒有暢通的反饋渠道。問題在哪?從何改進?怎麼改進?都是空對空。

筆者很欣賞“殭屍wifi”這個提法,它好像只有軀殼,而品之魂蕩然無存,失敗並非偶然。

按照報導的內容,未來這些“殭屍wifi”將在有關部門的統一要求和公園的全力配合下,變得“有血有肉有靈魂”。不過,這還不是問題的全部。若跳出單純品設計的範疇,進一步延伸至用戶需求上,公園wifi本身就有些“失焦”——— 公園需要全面覆蓋wifi嗎?這項服務到底滿足了哪類用戶的需求?它會受市民歡迎,甚至讓“在公園上wifi”成為一種潮流嗎?這些問題本身仍值得商榷。

業內在討論“公共場所覆蓋免費wifi”時,經常會提到美國費城的例子。早在2004年,費城便提出了這一概念,隨即在全球各大城市掀起了一股免費wifi覆蓋的熱潮。但回顧費城案例,礙於經費、盈利模式和用戶實際使用情況,進展並不順利。

在我國的“公園wifi”案例中,由雩都是政府項目,經費和盈利模式這兩點並不是重點。但假設未來用戶體驗有提升的可能,wifi使用率進一步增加,基礎設施投入就會跟增大,這仍會成為有關部門需要考慮的問題。

至於用戶到底需不需要在公園裏用wifi,在看到“殭屍wifi”報導時,一位騰訊的品經理正好在筆者身邊,他提出了這樣的觀點——— 第一,要看“逛公園”的人主體。從目前情況看,老人和小孩是公園的“主力”,但他們對wifi的需求並不明顯。若希望以此來吸引更多年輕的“手機低頭族”,這又和公園的傳統功能性質格格不入。第二,若公園裏滿眼都是低頭玩手機的人,會不會有治安隱患?何不考慮在公園裏只設立小範圍的wifi區域,讓有迫切上網需求的人,能在固定的地方解燃眉之急,這樣既能將對wifi有需求的人聚合在某一處,不影響公園的正常運作,又能節省網絡經費,把品“做小”,更便於管理。

對這些,我不能同意更多。

南都經濟評論員 方南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