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增速下滑 該不該為余額寶申冤
鉅亨網新聞中心
和訊特約
根據媒體報導,截至4月18日,a股16家上市銀行中已有13家披露了2013年業績。據統計,13家上市銀行去年凈利潤的平均增速約為14.86%。該數據較2012年17.36%的平均增速水平有所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13家已披露年報的上市銀行數據顯示,凈利潤合計達到10179億元,幾乎相當於a股所有上市公司半年凈利潤的總和。銀行依然是最賺錢的行業。
針對2013年銀行業績增速下滑的原因,不少銀行直指以余額寶為主的互聯網金融。
2013年,屬於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元年。隨著余額寶認可度的不斷提升,逐漸成為普通老百姓的主要投資品種。前一段時期,以理財通、活期寶、ppmoney、現金寶為主的各類理財平臺的迅速崛起,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的沖擊力也大幅度提高。
活期存款增速大幅下滑是最重要的體現。根據央行發布的3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4.72萬億元,同比少增1.39萬億;3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3.67萬億元,同比少增5576億元。
從部分上市銀行的年報數據分析,普遍的活期存款增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以平安銀行(000001,股吧)為例,據2013年年報顯示,平安銀行凈賺152.31億元,增速滑落至12.72%。同期,平安銀行的活期存款增速下滑了18%。
一般而言,儲蓄存款是中國銀行(601988,股吧)業最穩定以及低成本的資金來源。而活期存款是占一國貨幣供應的最大部分,也是商業銀行的重要資金來源。因此,活期存款增速的大幅下滑必然會對傳統銀行構成一定的影響。此外,儲蓄存款增速下滑會提高銀行的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抬高社會的無風險利率。但是,針對去年銀行業績增速下滑的現象,我們不應該完全歸罪於余額寶。
首先,上市銀行業績增速下滑現象已經持續多年。據數據統計,2010年全部上市銀行凈利潤增速為33%;2011年該數據錄得29%;2012年大幅下滑至17.36%。到了2013年,13家上市銀行全年凈利潤的平均增速約為14.86%。可見,上市銀行業績增速下滑已經發生多年。2013年是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元年,理應會對上市銀行的整體業績構成嚴重的影響。不過,從目前的數據分析,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的沖擊力並沒有那么嚴重。
再者,上市銀行主要收入來自於中間業務,中間業務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已經抵消了互聯網金融的部分沖擊。據悉,已公布2013年年報的上市銀行手續費以及傭金凈收入達到5568.65億元,較2012年的4555.85億元增加超過千億元。一邊是利率市場化降低息差收入的影響,另一邊卻是變相抬高中間業務收費,從而保證2013年上市銀行的業績增速維持雙位數增長。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銀行仍然延續以外延擴張為主的粗放式經營模式。在盲目追求規模的模式下,銀行整體的經營管理水平令人質疑。最為關鍵的是,部分銀行的風險防范能力並不高,從而導致不良貸款等問題頻發。
有數據表明,2013年整個銀行業新增不良貸款約1000億元。而2014年前兩個月,新增不良貸款已經高達600多億元,銀行不良貸款的問題突出。
筆者郭施亮認為,以余額寶為主的互聯網金融主要有三大功能。其一是實現了還富於民的目的;其二是打破傳統銀行的長期壟斷,倒逼其改革;其三是專注於小額貸款模式,有效改善中小微型企業的經營環境。
不可否認,余額寶們做到了過去我們不敢想象的事情。從某種角度來看,余額寶們確實值得我們尊敬。
作者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