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服貿卡關 吳中書:要敲東協的門 能不考慮中國因素?

鉅亨網記者王莞甯 台北


朝野對於兩岸服貿協議審查遲遲沒有共識,連2天「一字未審」,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中書今(14)日對此強調,早在幾年前即感覺到不要再繼續討論「兩岸」議題,而是要讓台灣趕緊跟上中國經濟成長以及東協市場發展的先機,儘管中國的確具投資風險,但至少要開放,給台商各自發展的機會,否則一直停滯不前,卻看到他國陸續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台商光是在關稅壁壘下就面臨極大困境。

台商駐陸優勢 日、歐肯定 惟別陷入兩岸議題 應轉向經濟議題 


吳中書指出,台商對於中國經濟的依賴性高,過去平均每投資10元就有7元投往中國市場,出口中國和香港占總比重也高達40%,儘管在中國投資風險高,但事實上,日商、歐商皆相當肯定台商在中國發展的能力,更希望藉由與台商合作當成是進軍中國的橋梁,顯示台商仍具有優勢。

不過,台灣藍綠陣營持續陷入「兩岸議題」的爭執,導致開放政策遲遲未能有快速進展,吳中書說,早在幾年前就感覺到不要再繼續討論兩岸關係,反而是要理解、並掌握中國發展的長期趨勢,也因此,中經院持續定期邀請在中國做過重要政策的重要人物或陸知名學者來台共同討論,希望透過日常交流來了解其決策過程和思考方向。

中經院指出,服貿通過後,是提供兩岸產業更有制度化的管道去處理問題和發展的機會,對於朝野爭議,事實上我方是完全未涉及開放專業人士,且投資也有股權限制,反對派擔憂陸企攻占台灣服務業已是多慮。

兩岸服貿協議是邁向大亞洲市場 開放的第1步!

吳中書更強調,最近台商最近對東協市場切入非常積極,我們提供的產品也多半符合東協國家需求,但「要敲東協的門,能不考慮中國的因素嗎?」,若我們自己內部都不開放,「開始都不開始,還要談後面的區域合作?」。

吳中書語重心重認為,現在其他國家對於自由貿易政策都持續往前,台灣若再停滯不前,只會對台商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造成更大擠壓。

中韓若簽FTA 台商於中國競爭優勢恐將喪失

中經院指出,我們以為台商在東協市場上的表現是高度成長,實際上,日商、韓商在東協市場的成長表現比我們更高,也就是說,台灣產品的市占已逐漸被擠壓。

韓國已繼中國和日本後與東協完成FTA,「日本、韓國都沒關稅了,而我們還沒簽,海外經商的台商多已明顯感受到競爭壓力很大」假若中國和韓國也簽了,台灣卻連服貿都無法通過,恐怕最後台商連在中國市場都將喪失競爭力」。

吳中書也直指,2008年金融海嘯後韓國和台灣一樣出口遭受到衝擊,但韓國從來沒怪罪FTA造成競爭,甚至更積極簽訂,台灣應該學習這點,不斷藉由擴展把餅做大,才能在國際上更具競爭性。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