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的立場界限不容模糊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4-20 16:53
趙華奇
說來也奇怪,每次總書記召開與網絡有關的座談會,發表一些利於網絡空間治理的講話,總招致一些人的調侃與攻擊,這次當然也不例外。
「4.19」網絡座談會上,習近平指出,對網上那些出於善意的批評,對互聯網監督,不論是對黨和政府工作提的還是對領導干部個人提的,不論是和風細雨的還是忠言逆耳的,我們不僅要歡迎,而且要認真研究和吸取。
就是這樣一句話,卻被一些人惡意解讀成是對在網上公然發表反黨推牆言論的間接表態,荒誕的程度令人瞠目結舌。什麼前不久某位被封號的律師大V何時回來?而那位在網上公然發表反黨言論的共產黨員又何時能復活?
醉翁之意自然不在酒,這些人這麼做無非是想借此次網絡座談會引發輿論關注的話語權先機,不斷制造輿情熱點,以便完全對總書記座談會中系列講話的曲解定性,從而混淆「抹黑與批評」、「詆毀與批評」的清晰概念,進而「洗白」曾經在網上的那些斑斑劣跡。
批評,這是個被他們「玩壞了」的詞語,經常被這些人拿來做反黨反社會的幌子,但凡遭到網民駁斥,都能拿來當辯解理由。某位大V身為共產黨員,不顧黨章約束,公然在網上宣稱被這個口號欺騙了一輩子,他說這是對黨善意的「批評」;某位律師,枉顧事實,長期在傳謠造謠制造網絡霧霾,惡意攻擊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言語之污穢不堪入耳,他也說這是對他人善意的「批評」。滑稽的程度並不亞於一場憨豆式喜劇。
事實上,批評與詆毀、批評與抹黑之間有着極為清楚的立場界限。立場在,自然是非清、界限明;立場失,則善惡不分、界限難明。身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員,若能以身份證上的國籍為天然立場,那麼對於總書記話語中善意批評的含義是必然有所領悟的;但若喪失國人應有的國家民族立場,顯然會對這「善意批評」的含義呈現出大幅度的理解偏性,這或許就能解釋為何這些人至今仍在這批評的解讀里找不着北。
我們的國家需要批評,不止是因為善意的批評能讓我們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以沉穩的心態去解決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一個個問題,還因為這些願意提出善意批評的人對於當下的中國而言更顯珍貴。這些人往往有一顆赤誠的愛國心,若能與他們保持緊密的聯系,作為政府管理者搜集民意的有效途徑,那麼無疑將對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重大的積極意義。
來源:指尖的陽光微信號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