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勢冒起 韓搶攻軍火市場 出口額7年飆逾13倍創新高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4-16 15:49
韓國三星電子產品和現代汽車世界知名,成為賺取外匯的重要來源。該國軍工產業出口目前雖仍難比擬,但近年急速冒起,備受世界關注。韓國防衛事業廳日前公布,去年軍工產業出口額達34億美元(約264億港元),創歷史新高,更是2006年2.5億美元(約19.4億港元)的逾13倍,令韓國晉身全球增長最快的武器出口國之一。分析指,韓國武器價格較歐美便宜,加上中國崛起導致東南亞國家軍備需求增加,為韓國軍工業帶來龐大商機。
香港《文匯報》報導,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數據顯示,韓國在2008年至2012年間是全球第4大武器進口國,佔整體付運量5%;武器出口同期排16,佔整體付運量不足1%。雖然出口額遠遜美國等武器出口大國,但已扭轉該國一向著重進口武器的形勢。
分析普遍認為,韓國軍工產業崛起涉及多重因素:其一是韓國透過大量進口外國尤其美國軍備,吸取外國先進技術。在政府大力推動下,國防私人研發投資額亦由2005年的1322億美元(約1兆港元),增至2008年的4107億美元(約3.2兆港元)。
其二是地緣政治因素。除朝鮮軍事威脅逼使韓國大力推動國防發展外,東南亞國家為抗衡中國崛起,紛紛引入先進軍備,為韓國帶來商機。與中國有主權爭議的菲律賓去年便提出向韓購買12架FA-50戰機;馬來西亞近年亦斥資4億美元(約31億港元)添購韓軍備。
其三是價錢上的優勢。雖然韓國武器質素上稍遜歐美競爭對手,但其勞工成本和部件費用較低,受不少「荷包緊絀」的國家青睞。此外,相比美國嚴格限制軍事技術出口,韓國對軍事技術轉移態度較寬鬆,亦是受歡迎的原因。
韓國不滿足於東南亞市場,希望進一步拓展軍工產業出口。總統朴槿惠與波蘭總統科莫羅夫斯基去年10月簽訂防務合作協議,為韓軍備進軍歐洲打開大門。拉丁美洲國家自2006年起亦已從韓國入口4890萬美元(約3.8億港元)軍備,包括軍車、防彈衣、彈藥和通訊器材。
2007年,時任韓國總統李明博計劃將國防業務打造成「經濟引擎」,到2020年達到年均出口額40億美元(約310億港元)和聘用5萬人。韓國航宇工業公司(KAI)計劃以T-50訓練機,與洛歇馬丁等軍事巨頭爭奪美軍T-X訓練用戰機採購合約,試圖進一步打響名堂。KAI指,若T-50成功被美軍選中,有助韓國爭取全球訓練用戰機合約。 (接下頁)
[NT:PAGE=$]
K9自走砲在朝鮮2010年突擊炮轟延坪島期間有等於無。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韓國近年在武器研發上屢遇挫折,當中三大坦克和裝甲車生產商頻頻技術出錯,愈來愈多政客和軍事專家對此不滿,批評政府放棄進口高科技軍備,轉而採用自行研製武器,試圖推動軍備出口賺取外匯,但本土軍事技術落後西方國家,令國家面臨嚴重防衛漏洞。
韓國國防採辦項目局(DAPA)表示,K2坦克、K9自走砲、K11雙口徑作戰步槍、K21步兵戰車和導彈巡航艦的研發工程均遇嚴重挫折。以K2主戰坦克為例,由於坦克引擎和傳動系統多次測試失敗,令原定2011年出產100輛的計劃停頓。DAPA早前宣布將K2的部署押後一年,國防部亦決定從德國進口K2坦克一款主要零件,以確保坦克如期部署。
執政大國黨議員金鶴松認為,軍方對武器戰鬥能力的要求過高,導致不少本土武器不符合標準。他認為當局應面對現實,承認研發先進武器的能力有限,考慮下調相關戰力標準。
DAPA在2011年一份報告中稱,國家核心軍事技術水平只及美國和英國的78%。韓製K9自走砲表現差勁,朝鮮2010年突擊炮轟延坪島期間,部署島上的6台自走砲其中兩台被朝鮮砲彈擊中而失靈,一台被砲彈卡住無法發射,其餘3台共發射80枚砲彈還擊,絕大部分未能擊中目標。
有大國黨議員認為,政府應優先加強國家安全,而非提升本地武器的出口競爭力。在野國民中心黨黨魁沈大平則認為,韓國生產商必先成功研發可靠的武器,才嘗試向海外推銷。
韓國是美國在東亞地區內最密切合作夥伴之一,雙方素來會分享技術。然而韓國積極取得美方技術,製造出幾乎一模一樣的軍備,令美國不安,害怕韓國會向其他國家出售有關技術,損害美國防工業利益,甚至威脅美國安全。
韓國的反艦導彈、電子作戰設備、魚雷、多管火箭系統,以至自行研製的神盾驅逐艦部件,都與美國的武器相似。韓國還加以改良性能,如參照美國阿布拉莫斯坦克設計的韓國K1型坦克,便加入液壓氣動裝置等設備,新型的K1A1則加入120毫米口徑滑膛砲。
韓媒去年8月報道,韓國軍方的做法引起美國不滿,華府已調查韓方有否竊取其軍事技術,美國官員雖否認進行調查,但坦承對韓國國防工業的野心感憂慮。
韓國軍事工業發展蓬勃,3年前政府加大投資力度,目標是2020年躋身全球10大武器出口國,意圖超越中國的地位。韓國軍方高層早前表示,軍方將從今年開始全面推進「幼鷹項目」,計劃研發120架KF-X戰鬥機,爭取於2023年量產,之後的7至8年內投入服役。
韓國今年的國防預算中,KF-X系統的開發規模為200億韓元(約1.49億港元)。但該項目的推進日程有所推遲,戰機投入使用時間從原先的2020至2027年,推遲到2023至2030年。
韓國軍方去年11月決定了戰機多數的作戰性能要求,國防部、聯合參謀本部和防衛事業廳等未來將決定在戰機裝配的引擎數目,並提交KF-X系統開發基本計劃。軍方表示,若採用雙引擎,開發費用將增加,投入使用的時期可能推遲。
此外,韓國還拉攏其他國家聯合研發武器。韓聯社去年報道,韓國有意邀請土耳其參與研發KF-X戰鬥機,而印尼已答應加入。
英國軍火製造商英國航太系統(BAE System)早前成功奪得韓國的戰機升級合同,負責為該國逾130架F-16戰機進行裝備升級及系統整合。該合同由美國防部牽線,美空軍及國防安全合作局均參與磋商。
根據合約,BAE將分兩期升級,第一期是為韓國的KF-16C/D Block 52戰機度身訂造升級設計;第二期將於明年開始,包括落實設計、生產零件及在所有戰機上安裝升級組件,預期需時數年。
BAE對改裝F-16經驗豐富,現時是全球F-16電子零件及飛行系統的主要生產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