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美國的民營銀行是怎么活的?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3-13 11:47


這兩天,有關民營銀行試點的新聞鋪天蓋地。

大家都操心死了,除了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有互聯網金融基礎的企業,其它的企業去做民營銀行,讓他們去跟國有銀行競爭?讓這些民營銀行怎么活?


有人對這些民營銀行的定性吐槽:阿里巴巴的定性是“小存小貸”,其實意思就是不讓你搶銀行存貸款的大客戶;騰訊的定性是“大存小貸”,這不就是不讓搶貸款大客戶的同時,還不讓搶小儲戶么?至於天津的定性是“公存公貸”,那不就是機構信用金庫么,都快不成銀行了。至於其他的銀行,“特定區域限定業務”,其實就是農商行,比農商行還慘。

剛好相反,從這個吐槽中,正好能看出管理層的意圖,民營銀行還是能存活的。

中國銀行(行情,問診)業以前被民間資本視為“唐僧肉”。但從引進民營銀行的第一天起,其實就是引進了銀行破產機制,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那么對銀行業的看法就必須隨著改變。

以前到美國的時候,就想過一個問題:人家美國有那么多的銀行。有的銀行還是小的可憐的銀行,可人家怎么活的都好好的?

后來我算是明白了,美國的銀行業跟中國的銀行業那是天壤之別。

美國的這些小銀行,能活下來的訣竅,就在於市場定位,它們走的是異質化發展之路。美國的這些小銀行早就想好了,大銀行有大的壞處。

先來看貸款層面,大銀行沒有辦法去識別借貸企業將來有無可能歸還貸款,而且小企業貸款金額少,還不夠大行的審貸成本。而草根性的民營銀行,是和民營企業在一起生長出來的民營金融家來參與組建的,他們是本鄉本土的,資訊對稱,他們的本事比那些中小企業更大,他們能夠識別誰講的是真話、誰講的是假話,從而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去放貸。

所以美國絕大多數的民營銀行將當地家庭、中小企業和農戶視為主要的服務對象。這些小銀行做什么?主要從事關係型信貸業務。所謂關係型信貸,是指這些銀行主要憑借與中小企業以及社區成員長時期交往中所獲取的定性“軟”資訊來發放貸款。這些“軟”資訊包括:銀行信貸員與中小企業所有者常年直接交往形成的對其人品、可信度的評價;銀行過去為中小企業提供存貸款或其他金融服務獲得的中小企業收支記錄;與中小企業供貨商、顧客、鄰近商家交流形成的對該中小企業發展前景的預測等,這些資訊只能在一定范圍內獲取,難以在一個機構龐大、層級繁多的大銀行內部有效傳遞。相比之下,大行都是依靠財務報表分析、抵押物借貸等“硬數據”

也難怪,美國本土中有7000多家銀行,大部分都是定義為社區銀行,分散在美國各個州。盡管資產不足10億美元的社區銀行,占銀行業總資產的比例低於11%,但其向小企業發放的貸款卻占到全行業的近40%。

至於存款方面,咱們中國之前一直擔心民營銀行吸收不到存款,國有大銀行都有國家保證,他們如果也出高存款利率,誰還存到民營銀行去?

這個想法是多余的。美國也曾有過這樣的擔心,但重要的是,美國推出了存款保險制度,在這個制度之上,美國的這些小銀行照樣能夠獲得大量穩定的核心存款。從這些社區銀行來看,存款客戶主要是社區內的企業和居民,他們的存款利率敏感性低,短期內存款余額可能有所波動,但長期看是相對穩定的。這部分存款為社區銀行提供了廉價且穩定的資金來源,是社區銀行保持流動性的“核心”。在有既定的核心存款來源的情況下,社區銀行對存款服務收取的手續費通常會低於大銀行。

貸款和存款的來源去向解決了,對這些小銀行來說其實就解決了一大半問題了。而且你想想,小銀行多是向難以從大銀行獲得信貸的當地小客戶提供資金支援,因而會收取比較高的貸款利率。這樣,小銀行獲得的凈利差就高於大銀行,從而能向存款支付更高的利率。

在這個基礎之上,美國的小銀行還有個絕招,那就是個性化服務。他們往往能與客戶形成良好的互動。這些小銀行的員工通常十分熟悉本地客戶,這些員工本身也是社區生活的成員,地緣和人緣優勢使得他們具備豐富的社區知識,從而能為客戶提供更為人性化的服務。小到專門對13歲--17歲的社會成員提供指導性儲蓄賬戶,大到對高負債社區成員設計有針對性的債務轉換及清償方案。我們很有感觸,在美國的小銀行的時候:“當你有較多資金需求時,社區銀行馬上會恭敬地把你請到銀行辦公室,提供一對一的服務。”

回到中國來看這個問題,正像剛才的吐槽一樣,其實國家不就是幫著民營銀行去尋找自己的定位么?

真正的民營銀行該長得如何?高富帥還是屌絲樣?我想類似於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互聯網金融基礎的企業來說,辦民營銀行自不必愁。但其它眾多的民營銀行,大家其實也自不必多擔心他們的死活。這些民營銀行的存在,就是為了填補我國商業銀行特別是大型商業銀行無法或無力顧及的市場。從這個角度來看,絕大多數的民營銀行,甚至也可以像美國一樣定位於社區服務。

不要糾結於自己的銀行還像不像銀行了?先學會“屌絲樣”,才能長久的存活。

當然,還有一點才是最關鍵的!民營銀行開始后,中國的銀行跟美國一樣了,也能破產了。在中國,民營銀行的存活,一定需要兩項重要政策支援:一個是存款保險制度,這將使民營銀行獲得更多的公眾信任,也有利於保護存款人的利益。另一個是真正意義上的利率市場化,主要是存款利率市場化,這將為民營銀行的自主經營奠定重要基礎。

要是缺乏這兩項政策環境,民營銀行還能活下幾家呢?可見如果中國傳統的金融體制不進行深入徹底的改革,不為民營銀行的存在設定好的環境,那么民營銀行的引進又有何意義呢?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