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美聯儲印發的“錢”去哪了

鉅亨網新聞中心


  作者莫西干撰文,鑒於美聯儲印發出來的紙幣是不會憑空消失的,增發的大量現金究竟去了哪里呢?

  在美聯儲啟動大規模QE政策刺激經濟以后,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已經增長到超過4萬億美元,這意味著,金融危機以后,美聯儲已經印發了超過3萬億美元的貨幣購買資產。


  鑒於美聯儲印發出來的紙幣是不會憑空消失的,增發的大量現金究竟去了哪里呢?其實,美聯儲印發的現金有兩大重要去向:

  第一是個人、企業等經濟實體持有的實物美元紙幣,這部分大概有不到1.3萬億美元;

  第二是銀行業存放在美聯儲賬戶上的現金(也被稱為準備金,當然銀行也持有一定實物紙幣),銀行存放在美聯儲的現金可以賺取美聯儲派發的超額準備金利率(IOER),這部分的規模大概有2.2萬億美元。(以上均為2013年年末數據)

  IOER是在美聯儲使用QE救市的時候為了保持貨幣體系的穩定同時引入的,銀行業一直可以通過把現金存放在美聯儲賬戶上賺取0.25%的年收益,但在很多公眾眼里,IOER是美聯儲隱性補貼銀行業的政策,雖然美聯儲一直辯護稱這只是正常的貨幣政策。

  更令很多美國人不滿的是,IOER的補貼似乎大量流向了非美銀行(特別是歐洲銀行)。截止2013年年末,外國銀行的美國分行持有了幾乎1萬億的準備金,占美國全部準備金的43%。

  (紅色代表非美銀行持有的美國國債,藍色代表非美銀持有的準備金,紅線代表非美銀行持有的準備金占總準備金的比重)

美聯儲

  這個現象是奇怪的,因為如上圖所示,美聯儲所購買資產並非主要來自非美銀行(非美銀行持有的美國國債規模在危機以后並沒有大幅變化),但非美銀行的準備金規模一直在飆升。[NT:PAGE=$]

  就算在歐債危機中,歐洲銀行似乎也未減持美國準備金,當時甚至有人指責美聯儲在暗地里補貼歐洲,實情真的是這樣嗎?國際清算銀行(BIS)最近的報告似乎揭開了謎底。

  報告指出,這種現象的根源是危機以后美國存款保險制度的細微調整。在危機前,不接受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擔保的非美銀行在美國的運營模式是,美國分行從美國的貨幣市場基金(MMMF)和其它機構借入美元來支援其母公司在美國以外的資產負債表。

  然而2011年4月開始,FDIC的存款保險規則作出了調整,把保險的范圍擴大到旗下銀行的短期批發融資活動,保險的費用從2.5個基點到45個基點(費用的計算方法非常復雜,而且銀行也不會公布,據報導最大銀行的費用大概是8個基點)。

  在FDIC的新規實施以后,不受FDIC監管的非美銀行在批發融資市場的競爭優勢突顯,並成為了一個無風險的套利空間。其中一個最簡單的套利模式如下圖所示,非美銀行成為了“幫助”貨幣市場基金賺取25個基點超額準備金利率的中介。

美聯儲

  然而去年下半年美聯儲開始測試的全新逆回購工具,可能將終結非美銀行利用IOER的套利模式。如下圖所示,以后貨幣市場基金就不需要繳納高昂的終結費用,才能賺取在美聯儲存放現金的利息了。

美聯儲

本文發於華爾街見聞。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