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輕人就應去“北上廣”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4-14 08:28
因為“北上廣深”的學校還結合了城市的好處,給了你更多的選擇。
在高考成績發布后,中國學生們就要開始填報志愿,以便進入大學。那么在你分數上線的情況下,應該報考那里的學校呢?微博上有網友稱,應該報考江浙滬的大學。為什么呢?因為淘寶上的商家包郵江浙滬的居多,這樣四年大學下來,就能省下不少郵費了。這當然是戲言。
不過如果都上了本科線的情況下,有差不多的學校可以選擇的情況下,學校所處的地理位置當然是一項重要的考慮。選擇發達地區或者大城市的學校,不一定是戲言。理由何在呢?
簡單的回答就是同等分數線的學校,大城市的學校質量更好。盡管這里說的質量更好不一定全然是因為學校,還因為城市。2010年的時候,清華大學做過一輪分層隨機抽樣調查,在全國2305所高校中抽取了100所。第一輪調查了19所學校的6059名應屆畢業生。
結果發現大部分畢業生選擇去東部求職,畢業生起薪平均工資為2262元,高於西部2048元,中部1936元和北部1903元。人才往東南沿海城市聚集的現象,被稱為“孔雀東南飛”。但這一選擇是實實在在的,因為東南沿海城市就業的工資的確高於全國其他地區。
那么不妨接著問為什么東南沿海城市能提供比較高的工資?這與產業分布有關。畢業生報告的起薪最高的是來自外資企業,平均工資為2741元。而東南沿海城市的外資企業積聚密度要遠遠超過其他地區。這兩廂里重合,就部分解釋了“孔雀東南飛”的現象。
當然會出現例外的情況,例如北京這樣的大城市依舊吸引大量的畢業生。並且由於北京得天獨厚的政治文化中心的條件,也擁有大量的大學,大學生畢業之后選擇留在北京的不在少數。與北京類似,上海、廣州和深圳也有同樣的吸引力。
“北上廣深”吸引了超過25%的畢業生求職,且這四個地方的平均工資為2529元,比其他地區的平均工資要高出27%。這對未來的大學生而言,是個重要的資訊。
以上是從大學生的去向上來談北上廣深的吸引力,而且還僅僅是聚焦在這幾個地方能提供較高的工資。但城市的好處並不限於此。從學生來源處,也能看出端倪。盡管進入大學意味著學生的戶籍可以轉變為城鎮戶籍,但在進入大學之前城鎮戶口與農村戶口依舊造成了路徑依賴,並會影響大學生畢業后的薪資。
李宏彬等人的調查還表明,進入大學前如果是城鎮戶口的學生畢業后平均起薪比大學前是農村戶口的學生要高出8%,達到2250元。這其中有一部分解釋是城里頭的英語教育水平要遠遠高於農村,盡管農村孩子也有后天發憤圖強,后起趕上的例子。
但統計上來看,城鎮孩子的英語水平遠高於農村孩子,這一英語水平的差距是累積性的。以大學英語4級考試的成績為指標,如果處於前20%的學生,畢業后會比處在后80%的學生平均工資高18%。這是一個巨大且不容忽視的差距,也是所謂“輸在起跑線”上的一個例證。
令人擔憂的是,這種巨大且不容忽視的差距除了讓農村孩子入城學習外,並沒有其他特別有效的方式去縮減這一差距。而目前的城市公共教育服務體系並沒有大規模容納農村孩子入城受教育的可能,這不僅是在基礎教育上是如此,高等教育上也是如此。
教育的差距或者說不平等還不僅僅如此。在微博上也能看到偏遠地區的學校以各種夸張的口號激勵學生拼命努力,以便考過“高富帥”、“官二代”。但情況恐怕不容樂觀,貧困家庭和農村地區的孩子要進入好的大學正在變得越來越困難。
而此外,官二代和富二代的優勢卻一直在累積。同樣根據李宏彬等人的調查,家庭人均收入在前20%的學生,其畢業后的平均工資為2549元,高出家庭人均收入后80%的學生約25%。而父母中至少一方具有一定行政級別的學生,也就是所謂的“官二代”的平均工資為2486元,高出其他學生約18%。
在這些教育差距存在的情況下,去“北上廣深”的學校以及畢業之后在這些地方找工作,恐怕依舊是抵消教育差距造成的負面影響的有效辦法。這不僅是因為大城市的就業機會多,畢業生起薪高,更重要的是大城市提供的自由選擇集擴大可能催生創新。典型的例子就是杭州的馬云及其創立的阿里巴巴和淘寶網,這一創新改變了原來做生意的方式,也改變了不少商業遊戲的規則。
現在的問題是不少學生認為北上廣深的競爭太激烈了,所以不妨考慮去一所競爭壓力相對較小的學校。就單獨個人的選擇來說,或許沒有太大的疑問,但如果大部分學生這么想,就不是一件好事了。因為競爭激烈一方面固然淘汰一部分人,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競爭激烈也是挑選出最優秀的人。而這個過程本身具有強烈的正外部性。
舉個例子來說,在上海這樣的城市,有很多職業需要各種技能,這些技能往往有一個證書進行認證。因此在學生中不乏“考證一族”。這考證族有什么外溢性呢?至少有兩點。
一、考證族將這個資訊傳遞給了周邊的同學,使得原本沒有接觸過此類認證的同學有了一個認知,開闊了其眼界;
二、考證族由於不僅要考證還要兼顧學業,通常會比較認真學習,這也會帶動周邊的同學更為認真的學習,這種學習氛圍的營造有利於所有的學生,是一個很大的正外部性。而這在小地方的學校里就比較少見。
另一個在小地方的學校里比較少見的是對外語的熱情,尤其是英語。在大城市的學校外部交流的機會遠遠多於小地方的學校,不僅造成了學校對學生英語能力的強調,而且學生也會更加主動的學習英語。
除了英語能力未來能在就業市場上幫學生一把外,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習英語實際上鍛煉了另外兩種能力,一種是學習新知的能力,另一種是社交的能力,這兩種能力恰恰是未來就業市場上極為重視的能力。
學習新知的能力比較容易理解,而且多學習一門語言的確能增廣見識,也有助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一個問題,反而有較大可能激發新的創意。
為什么說還鍛煉了社交的能力呢?這是因為學校語言需要不斷交流,而交流就需要和其他人打交道,當你使用非母語與其他人打交道時,為了盡快達成交流的共識,就會使用更多的溝通技巧,這是十分有利於社交能力培養的。
與此同時,“北上廣深”的學生在校外能接觸到的選擇要遠遠多於其他地方,這是“城市”的好處了。我在《思想市場》一文中曾經說到過,大城市有一些職業是小地方完全用不著的,例如智庫研究人員。如果你在小地方的學校就無法獲取此類職位資訊,也可能限制了你的就業選擇。
另外,城市里流動性大,你能接觸的各種各樣背景的人多,就擴大了交流的范圍。且因為城市便利的交通設施,使得個人行動的范圍極大擴大,也增加了面對面交流的頻度,更有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因此如果考生在同等分數條件下可以選擇學校,不妨考慮“北上廣深”的學校,因為你不僅僅要選擇學校,你其實還要選擇城市。因為“北上廣深”的學校還結合了城市的好處,給了你更多的選擇。(BWCHINESE中文網)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