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電視企業生存的第三種模式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4-08 12:02
自2013年開始,電視行業掀起一股智慧化浪潮,繼小米、樂視殺入電視圈后,康佳與cntv合作推出kktv,tcl與愛奇藝發布tv+……電視行業正圍繞智慧時代的發展模式展開一場角逐,業內人士認為這是電視行業一次不得不進行,也不能不進行的自我革命。
就在傳統電視企業與互聯網企業對電視行業發展模式各執一詞之際,一種新興模式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記者在瀏覽百度某榜單時發現,近來一款名為模塊化電視的 產品關注度持續飆升,成為用戶和專家眼中的熱點。部分業內專家甚至稱其開創了電視企業生存的第三種模式,認為“模塊化電視的出現將是行業發展進程中的標志 性事件”。
那么,一款亮相不到兩周的產品緣何被認為開創了電視企業生存的第三種模式?記者查閱相關資料后了解到,雖然智慧化浪潮席卷了整個中國電視業,電視產品在內 容、架構、終端價格等方面也出現了明顯改變,但在模式上卻一直未有定論。從目前來看,這場模式之爭主要是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之間的角逐。
對此,業內人士曾指出,與傳統企業做電視不同,互聯網企業把電視當成企業和用戶之間的一個橋梁,通過這個橋梁不斷給用戶提供新的服務和內容,通過延長價值 鏈來獲取收益。傳統電視企業主要還是靠賣硬體產品來獲取用戶,過程更像是“一錘子買賣”,但目前這種模式依舊是電視行業的主流。
不過,記者把模塊化電視的運營模式與這兩類企業發展模式對比后發現,模塊化電視在運營模式上的確完全不同於前面所講的這兩種模式,模塊化電 視的本質是讓用戶“基因”在產品中得到體現,它提供給用戶是一個“半成品”,另外一半需要用戶親自參與才能完成,其模式已經完全“跳出”這兩種模式之外。
海爾電視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海爾模塊化電視並不是要做一個單純的電視,其更重要的是為用戶提供一個需求滿足平臺、為產業分工者提供資源輸出口。在這個平 臺上,一方面供應商可以根據用戶的差異化需求設計相關的功能模塊,另一方面用戶可以根據需求選擇相應功能模塊實現“組裝”電視的體驗。
美國杜克大學企業家精神與商業化研究中心主任vivek.wadhwa認為,未來將會出現一種“創造者經濟”,個性化生產將取代大規模生產。按照這一理論,模塊化電視顯然最符合這一發展趨勢,這就難怪業內輿論將其譽為電視行業新模式的開創者。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