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槍砲聲中入市?分析師:考量政治現實 普丁不會撤軍克里米亞


图片说明
克里米亞半島地圖(圖取自維基百科)

烏克蘭的局勢發展,已經超過西方世界先前的預期。以美國和歐洲為首的西方世界,希望普丁 (Vladimir Putin) 能知所進退,停止動武的打算。不過有分析師認為,西方世界這麼想只是一廂情願,政治現實並非如此,投資人也應據此現實,判斷自己的買入選擇。


投資公司 Evergreen-Gavekal 的 Anatole Kaletsky 發文指出,西方世界想靠感情喊話,甚至經濟制裁來打動普丁,實際上不太可能,金融市場也不能如此多愁善感。銀行家羅特希爾德 (Nathan Rothschild) 過去主張「在槍砲聲中入市 (buy at the sound of gunfire)」,就是一種純粹的現實考量。

烏克蘭動盪演變至今,俄羅斯有意吞併克里米亞,已經成為冷戰之後,除古巴導彈事件外,最危險的地緣政治事件。Kaletsky 認為,現在只有 2 種可能,一種是俄羅斯迅速取勝、重畫國界,並達震懾鄰國的目的,另外也可能西方世界反擊,讓烏克蘭陷入南斯拉夫式的長期內戰。但無論那一種結果,都會破壞歐洲的長期穩定。

如果是其他結局,那將令人難以想像。普丁從克里米亞撤出?那就是說普丁準備結束總統任期了。大多數的俄羅斯民眾,更不用說軍方及安全機構,根本上就認定克里米亞是俄羅斯的領土。1954 年這裡的行政權交由烏克蘭管轄,純粹是歷史的偶然錯誤。在這種情況下,無論西方採取何種外交或經濟制裁,都不會改變俄羅斯的想法。

普丁的決策,在西方世界看來,是愚蠢的戰略錯誤,但 Kaletsky 認為,這正是現實政治的典型例子。西方世界若想阻止,只能一戰,但這似乎比普丁撤兵更不可能。如今的問題就變成,烏克蘭是不是願意捨棄克里米亞,或者不惜一戰,結果反而給了普丁順勢入侵最好的藉口。

在這樣的政治認識後,投資人再來考量,羅特希爾德所說的買入機會是否到來。Kaletsky  指出,就歷史經驗看,這種情況最後常以較和平的方式收場,也就是西方默許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在基輔建立個普丁較能接受的聯合政府。全面開打的可能性遠低於此,但也應預做準備。現在同時因應 2 種結局的投資方式,就是做好平衡的投資組合,在美股及美國長期公債做相同權重的布局。

比較過去歷史,在面對嚴重的地緣政治危機時,投資人往往都做了不錯的應對。1962 年古巴導彈危機,在 10 月 16-23 日,標普 500 下跌了 6.5%,23 日 Kennedy 總統發出最後通牒,投資人選擇觀望。4 天後情勢明朗,赫魯雪夫退縮,標普 500 在之後半年漲了 30%。

類似的例子,1991 年的波灣戰爭,股市則是在勝利在望後開始反彈,整個夏天漲了約 25%。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