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可穿戴設備 “泡沫”隱現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3-03 08:27


文 / 劉燚

巴塞羅那電信展已經曲終人散,可穿戴設備熱潮還方興未艾。那麼,可穿戴設備的前途到底如何?巴展上的可穿戴設備又有哪些值得一提呢?首先,我想旗幟鮮明的提出自己的觀點:可穿戴設備,呵呵。


可穿戴+設備=謬讀

有時候,科技很唬人。而且,往往以一個怪異的名字存在,比如,雲計算,經常聽的人云山霧罩,其實,就是基於互聯網的計算;比如,大數據,其實早已有之,和互聯網結合后,不如是基於互聯網的數據挖掘更貼近本質,哪怕叫i-BigData也可以。

但是,這些概念都不如可穿戴設備蹩腳,感覺就像“可肩扛毛驢”、“可拆卸汽車”一樣,遠離問題的本質。我有3部智能手機,經常放在自己口袋裏,不知道算不算可穿戴設備?

所以,從第一眼就不喜歡這個詞。我看到在展會上,三星、華為、索尼們展示了智能手錶,那不如我們就把它直接叫智能手錶好了,為什麼歸入可穿戴設備呢?僅僅因為它確實是可穿戴的?可是這就像“可肩扛毛驢”一樣沒有意義。

究其實,一個品的定義和本質,取決於它背后是何種核心價值。比如從“電話”到“移動電話”,它的核心價值就是移動,名副其實,帶來的價值顯而易見;比如,手機和智能手機,智能就是其本質,意味互聯網、意味軟件層面的可定製,帶來的新用戶體驗和價值也極具革命性等等。

以此類推,可穿戴的手錶也好、健康手環也好,確實是可穿戴的,但是,這個名詞裏包裹得到底是什麼,才是決定它是否有前途的基礎。

以智能手錶為例,我總體上不看好它,除非出現新的顛覆性應用。因為,從目前的各種智能手錶中,不是Android就是Tizen,而且,除了報時、天氣、測量運動指標之外,也看不出讓人激動的應用——這些功能恰恰都是智能手機已經具備的,為什麼要多此一舉呢?按照奧卡姆剃刀原理,這種品往往難以成功。

同理,智能手環可能也是如此。雖然它本身不算重,但是它提供的功能實在還是太少,可能也只是一個小的應用……最核心的是,它還是太麻煩。比如,如果它能極為方便的植入到皮膚,只是幾十個、幾百個納米見方,或許能讓人足夠驚喜。

對此,筆者有一個理由並不充分的斷言:除非我們的想象力打破現有的藩籬,或者這個功能是現有智能手機無法替代的,智能手錶、智能手環等常見的智能設備可能還會是一個小的應用,不會有太大的前途。

可穿戴未來暢想

可穿戴設備什麼時候摘掉可穿戴的帽子、去掉這個標籤,找到一個或者多個核心應用的時候,那麼,可穿戴設備的未來就可能變得清晰起來。對此,筆者有幾個自己的小小揣測,智能化才是問題的核心,提升生力和創造新體驗才是關鍵訴求:

首先,非常看好智能駕駛汽車領域——盡管,它通常不被看做是“可穿戴”。因為人們駕駛汽車的時候,需要占用大量的時間,智能駕駛意味解放人們的雙手,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而且會創造全新的體驗,對此,充滿想象——這個領域,Google是先行者。

其次,看好一些顛覆性的“可穿戴設備”,比如“可穿戴電影&電視”。方案一,未來由柔性屏體現的“移動電視”或移動影院,可以設想,隨身帶一塊柔性屏,隨時可以實現大屏幕直播,這個用戶體驗肯定會高於手機;或者,方案二,通過全新的全息技術,可以讓手機也好、專門的微型投影儀也好,實現“隔空投影”,實現家庭影院、現場直播的效果。

第三,或許在一些垂直領域,物聯網和互聯網結合,可以創造一些全新的可穿戴設備。比如,現在的智能手環無非測測血壓、步速等,未來可以專門針對不同類型的病人進行遠程診療、數據遠抄,最終通過雲端的管理、“病友”的互相管理來實現新的社交形態……;或者,大量的中小學生不需要隨身攜帶一個笨重的PAD,可以有更加輕薄如紙,且嵌入了教育軟件的新型品。

第四,或許360之類公司的安全類設備也是另一種思路,可以幫助監管兒童、老人,不至於走失……但是,這種應用往往還缺少一些互聯網特性。比如,你如果能夠把兒童和老人的行動導入網絡,形成大數據分析、結合搜索功能和LBS,則可能更具實用性。

這些,不過是在暢想,暢想的核心是:你得解決實際的問題,或者創造全新的體驗。而不是繼續以智能手機的思路,再發明一個不那麼智能的變形的手機,不要過於相信Android可以到處移植和複製!

所以,我們拋開“可穿戴”過於狹隘的概念不談,拋開“物聯網”這個過於寬泛的概念不談,回到真實的生活需求當中來,嗯,不定,你真的能找到新硬件的突破口。巴塞羅那展上的可穿戴設備沒有告訴我們未來什麼可能成功,但是,至少,告訴了我們哪些基本是沒戲的。(編輯 盧愛芳 辛苑薇)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