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唇槍舌戰余額寶:“吸血鬼”論調激起千層浪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2-27 08:37


新浪科技 穆媛媛

4000億元規模,40%貨幣基金市場份額,從橫空出世到規模猛增,余額寶只用了8個月。


然樹大招風,隨規模裂變式增長,余額寶招來熱議的同時也遭遇質疑。

事件還原

2月21日,央視證券資訊頻道執行總編輯、首席新聞評論員鈕文新撰文炮轟余額寶是趴在銀行身上的“吸血鬼”,是典型的“金融寄生蟲”,呼籲應“取締余額寶”。

此言論一出,即刻掀起一場關於余額寶的大討論。至此,鈕文新與余額寶之間的PK正式拉開序幕。

撰文中,鈕文新分析稱“余額寶和其前段的貨幣基金將2%的收益放入自己兜裏,而將4%-6%的收益分給成千上萬客戶的時候,整個中國實體經濟、也就是最終的貸款客戶將為這一成本買單”,他聲稱余額寶“衝擊的是中國全社會的融資成本,衝擊的是整個中國的經濟安全”。鈕文新還批評中國金融監管當局基本屬於腦殘,居然對“金融寄生蟲”無動於衷,他認為,“余額寶”是不該被容忍的“邪惡金融”行為,應該取締。

對此,支付寶官微以一篇“賣萌”文章《記一個難忘的周末》做出回應,稱利潤並非2%,余額寶加上增利寶,一年的管理費是0.3%、托管費是0.08%、銷售服務費是0.25%,除此之外再無費用,費用合計是0.63%。

PK升級

24日,鈕文新再次發文稱,余額寶並沒有創造價值,而是通過拉高全社會的經濟成本並從中漁利。余額寶衝擊的不只是銀行,還衝擊到了全社會的融資成本,他之所以呼籲“取締余額寶”,是出於國家宏觀經濟利益的立場。

對於鈕文新的法,支付寶方面做出回應:余額寶的核心價值觀是用創新的思路,市場化的方法,讓普通人零門檻、低成本地享受適合自己的金融服務。“余額寶”並沒有威脅到國家經濟安全,相比銀行存款總量,余額寶乃至貨幣基金的總體規模都較小,無法干擾到利率市場。

鈕文新對於余額寶的質疑並未就此結束。就在25日,鈕文新再次對余額寶發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表示,余額寶蠶食百姓收益,已經成為第二個央行。

至此,鈕文新與余額寶之間的舌戰已然白熱化,由此引發的業界聲音層出不窮。

業界聲音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金融品須符合經濟規律

我們看一項新的金融品也好,或者一項新的金融服務也好,是不是符合市場的要求,符合投資者的要求,更主要的是看它的品服務是不是跟經濟和投資的規律相適應,是不是給投資者降低了成本,給經濟增加了活力,或者給融資提供了方便。在這中間,投資的規律和經濟的規律是起主導作用的,如果這個品或者服務不符合投資規律也不符合經濟的規律,可能就不會長久。

那麼,如何判斷品和服務能被市場長期接受,健康成長?趙錫軍強調,一方面是要符合經濟規律和投資規律;另一方面,要確實對提高市場效率,降低成本有推動作用。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余額寶規模 尚不必大呼小叫

如果余額寶是吸血的寄生蟲,那要看吸了誰的血,現在主要吸取的是銀行這一暴利行業的血,還沒有到該大呼小叫的時候,畢竟銀行的儲蓄存款有40萬億元之巨。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劉勝軍:銀行應放下身段,擁抱互聯網

互聯網金融是中國經濟體系中多年來罕見的正能量。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利率市場化、不分所有制平等使用生要素等金融改革目標,已經被互聯網金融“不等、不靠”地部分實現了。那些習慣於“高大上”的銀行,與其臨淵羡魚不如退而結網,放下身段、擁抱互聯網革命,或許能避免諾基亞、柯達的命運。

央視經濟評論員葉檀:余額寶抬高市場利率的法是因果不分

近期市場上有觀點余額寶抬高市場利率,從而導致貸款利率提高轉嫁到貸款人身上,這個法因果不分。因為銀行拆借利率高,所以余額寶才介入銀行拆借市場。銀行拆借利率本來就高,余額寶資金進入后,反而壓低了拆借利率,怎麼能抬高了市場利率呢?

她指出分析這個問題,最關鍵的是明確目前中國利率高還是低,受央行發放貨幣多少影響。因為中國企業現在的負債率整體比較高,所以央行發放的貨幣減少。在緊縮的貨幣政策下,銀行利率上升,所以社會整體的利率水準就會走高,余額寶資金進入銀行體系,實際上會引導利率小幅下降。

此外,余額寶和整個拆借市場相比規模還是比較小的,即使已經成為貨幣基金中的大塊頭,但還不足以去抵抗央行的政策,更不可能左右市場利率。只有央行的回購或者逆回購這樣級別的動作,才會使得市場利率發生變動。

具體看,余額寶的總量雖然現在達到了4000多億元,但每天的增量是有限的。余額寶、再加上未來理財通等互聯網金融品大規模入市,會達到萬億元級別,其去向可能會影響一定的市場影響,但成不了根本性因素。目前中國的貨幣體系主要由央行控制,全市場都聽央行的指揮。銀行的利率定價是根據央行的指揮棒,根據市場需求來定的,貨幣基金不可能左右市場利率。在緊縮的貨幣政策下,中國企業負債率在全世界居於前列,地方債又如此之高,近期信托風險的輿論不斷升溫,這樣的基本面決定了貸款利率必然上升,這是金融定價體系自然作用的結果。

當然,余額寶已經對中國金融和投資者生了非常大的影響,但需要強調的是,互聯網只是一個通道,互聯金融還是要落到其對應的金融品上來,金融品的質量是重中之重。各類互聯網金融品在競爭中不要過多的強調收益率,忽視了投資風險。現在政策緊縮,利率水平上升,因此收益高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誰在退潮的時候保證金融安全,誰才是真牛。相對來,未來資金面整體依然緊張,市場利率依然處於高位,但央行不會再允許出現去年6月份和12月份的資金爆倉現象,各類貨幣型理財品的年化收益率在6%左右是常態。但金融機構不能過於強調高收益率,刻意迴避利率下行周期風險,以免給投資人造成錯誤的心理暗示。

經濟學博士、著名財經主持人馬紅漫:鈕文新論據正確,結論錯誤

鈕先生的基本立論可能有他的基本道理。余額寶這種互聯網金融品的發展是金融創新的必然趨勢,這個立論當中所提到的一點我是持贊同意見的,也是唯一同意的一點。就是由於余額寶這種新的互聯網金融的生,實際上提高了銀行以及一些金融機構的融資成本。以前銀行拿老百姓的錢只要支付一個活期存款的利息就行,這個活期存款利息是很低的,即便是定期存款利息也比余額寶所支付的貨幣市場基金的理財利率要低很多。所以銀行以前拿老百姓的錢融資成本是偏低的。通過余額寶,把老百姓零散的錢湊到一塊兒,將這些錢放到銀行間的市場當中去,然后銀行是拿所謂協議存款的高利率來拿到這些錢。換句話,銀行要拿到同樣的老百姓的一百塊錢,現在付出的成本越來越高了。這是鈕先生這個立論當中我個人比較同意的一點。確實是銀行的融資成本提高了。

但這樣一個論據的正確,並不意味結論的正確。因為鈕先生的核心觀點認為銀行融資成本提高了,就必然會把這個成本轉嫁到老百姓身上、轉嫁到企業身上,這中間存在論據鏈條的斷裂。這個邏輯並不成立。

一石激起千層浪,關於是否“取締余額寶”的辯論不於耳,孰是孰非尚未定論。不過,正如多數業內人士所言,無論金融品抑或金融服務,均須符合經濟市場規律,方能生存。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