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祖孫共學 重拾童年讀書樂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2-27 08:38


祖孫共學 重拾童年讀書樂(黃麗鳳報導)

「鈴響」


上課搖鈴聲響,阿公、阿嬤一個個進入教室,小朋友們也陸續回到座位上。這堂課是日文唱遊,阿公、阿嬤們戴上老花眼鏡,和小朋友坐在同一間教室裡,一起上課。

阿公阿嬤一邊動筆做著筆記,一邊大聲念日文、唱日文歌,比身旁的「孩子同學」還要賣力!

為了讓退休長輩有個學習的地方,宜蘭縣政府借鏡鄰國日本的經驗,把校園裡的閒置教室,改成「祖孫共學」的學堂,邀請學校週邊社區的阿公、阿嬤回到學校,用一顆年輕的心,和中小學生們共同學習。

台灣社會少子化及高齡化,改變人口結構,以宜蘭縣為例,全縣65歲以上人口比例達百分之13.5,縣府今年起,輔導礁溪國小及蘇澳國中,在學期中,開辦「祖孫共學」課程,活化校園教室的同時,也提供長輩樂齡學習的空間。宜蘭縣長林聰賢邀請長者回到校園,在學童歡笑陪伴中,重溫童年讀書時光。「透過祖孫共學,讓老人快樂,活到老學到老;照顧社區長者的同時,也向孩童借力量,引入快樂泉源。」

70歲的黃奶奶說,重返校園是一件開心的事,能和孫子同齡的孩子們當同學,比肩而坐,一起學習,這是全新的經驗。

「祖孫共學」課程今年在宜蘭第一年試辦,社會處長邵治綺說,課程規劃以長輩有興趣的唱遊、旅遊攝影、認識日本舞蹈等課程為主,導入校園律動和社團,讓老人在地化到學校學習,而長者們也可以運用自身才能,教學童種菜,在地傳承礁溪著名的中秋節盪鞦韆民俗及綁鞦韆架技巧,學校和社區相互借用資源,彼此共享。

礁溪國小六年級學生林佳霓是祖孫共學班的學員,她觀察到,爺爺奶奶級的新同學,上課很認真、很活潑,一改過去對老人的刻板印象。「對老人家刻板印象改觀了,感覺只會罵小孩,發現變得更加活潑。」

宜蘭縣政府表示,希望藉由祖孫共學計畫,活化國中小學的閒置教室,未來逐步轉型設置老人日間照顧中心,在擴展照顧長者生活學習面向的同時,也引導長者成為學校志工人力資源,將高齡友善種子深種在孩童心中。

(攝影:黃麗鳳)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