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劉軍洛:中國制造業將被二氧化碳毒死在國門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2-24 10:44


節選自東方出版社即將上市的《中國式金融魅影:地方債的危機與救贖》

雖然國家一直在努力對發電結構進行調整,但煤電還是占很大比重,根據我國的電力戰略規劃,2030年前電力的發展仍將以火力發電為主。據估計,2020年我國裝機容量將達14億千瓦,其中火電約9.5億千瓦。因此,火電廠的節能減排任重而道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雖然碳關稅的全球性推進可能會在2014年~2015年,但是,趨勢影響卻從現在開始了。

歐美發達國家或將任意制定標準,針對中國提高碳關稅率,這將嚴重損害我國產品在歐美市場上的競爭力。另一方面,碳風險將是未來企業面臨的最大風險之一,會導致中國的投資大量減少。目前,跨國公司已經開始對碳風險的問題采取行動了,通過各種方式降低自己的碳排放。沃爾瑪公司已經要求10萬家供應商必須完成商品碳足跡驗證,並貼上碳標簽,這將影響全球超過500萬家工廠,其中大部分在中國。這意味著,中國大量相關企業必須進行碳足跡驗證,承擔減排責任,否則跨國公司的訂單將與你無緣。可見“低碳”標準一旦實行,不僅增加我國企業生產成本,削弱產品競爭能力,一批高污染、高能耗的企業還將被淘汰。

美國在技術上和能源上突破了制造二氧化碳的最大元兇煤炭的束縛,改用頁岩氣,這無疑是全人類全動物界全植物界的重大福音。美國要求碳關稅,是對全球生態的救贖。但是這一切帶給現在中國制造業的將是被淘汰的命運。中國過去30年的改革開放中經歷了體制改革和房地產經濟的二次結構性洗禮,變成了低階高耗產能過剩的經濟結構,根本無法抵御美國等發達國家正常科技進步的沖擊。

全球環境保護和碳關稅只要處於全球性政府的大討論中,市場的資本家們就不會投資中國了。因為誰都會防范這種可能發生的系統性風險。這樣,全球性產業資本自然都會開始設定美國市場的重要戰略,這是一種風險對沖的行為。

碳關稅是2020年開始實施的問題,但是2015年~2016年美國就會全面推進全球性環境保護。如果2014年中國爆發大規模失業,正常情況下,中國再推一場4萬億的財政赤字,就可以再解決2014年中國的大失業問題。雖然,這是把問題推移給下一代的做法。但是,至少2014年~2015年中國就不會爆發社會災難了。

不過,如果美國在2014年~2015年推進全球性環境保護,我們也無法去反對。但是,全球性資本就會加速度回流到美國經濟體中,畢竟資本是逐利的。美國可以利用頁岩氣的優勢和碳關稅的手段,加速度地達到制造業回歸美國的戰略目標。

全球氣候變暖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巨大挑戰,保護氣候安全是國際社會的共同目標。為此,國際社會需要密切合作,及早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對於中國來說,我們可以怒斥碳關稅就是一種貿易保護主義的新手段。但是對解決了能源問題的美國來說,制造業回歸自給成為了現實。耗電最嚴重的電解鋁產業在美國也將不再是高成本的貴族產品。服裝業等民用輕工業的生產在能源方面幾乎是零成本,不但解決了美國的就業問題,在出口方面更是具備了絕對優勢。中國制造不過是美國去高污染火電工業化的轉型的墊腳石。

競爭力、碳泄漏和政治經濟考慮的首先是碳關稅,發達國家提出碳關稅的主要目的眾所周知,有:

一是提高本國競爭力,維護經濟霸權,削弱中國、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大國的制造業出口競爭力。提出嚴格的碳排放標準,對擁有世界先進減排技術的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地區具有明顯優勢,有利於其在節能環保領域和新能源領域搶占新興市場和新興技術的制高點,遏制新興國家的崛起。

二是通過征收碳關稅,維護其國家經濟利益。征收碳關稅不僅可以獲得高額財政收入,減少貿易赤字,同時,美國通過對碳排放較高產品征收關稅,將使該類產品進口量減少,導致該類產品國際市場價格降低,美國將能以更低價格進口,獲得更大貿易利益。

美、日、歐等發達國家地區通過向發展中國家進行產業轉移,轉嫁環境污染較高產業應承擔的減排成本,同時通過提高減排標準迫使發展中國家向其購買先進減排技術,使發展中國家承擔了減排成本和費用。美國向中國出口的幾乎都是低碳產品,但中國向美國出口的產品碳含量很高。

在中國有力的執政能力下,中國政治經濟形勢是可控的。但是對於外界猛烈的沖擊,卻沒有招架之力。美國能夠實現能源自給,而且是低價無碳的,讓中國制造在出口上失去了談判的籌碼。這種來自外界的合力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內部再大的消化力也將走到盡頭。

目前針對2013年后全球減排目標和減排機制正在進行的國際談判,將決定后京都時代的全球主導權。美國征收碳關稅的時機成熟了,美國可以任意制造碳關稅的遊戲規則了。中國這個碳排放第一大國,必然是美國打擊的對象。

碳關稅對我國出口產品的影響可謂泰山壓頂,一份由世界銀行和美國彼德森研究所專家撰寫的研究報告顯示,一旦實行碳關稅,中國制造業出口額較之目前規模將削減1/5,所有中低收入國家出口額將削減8%。在高耗能和資本密集型產業中,則分為兩種情況:以鋼鐵、塑料制品為代表的大宗出口商品,碳價值率中等,同時又是我國優勢出口產業,碳關稅的沖擊將較為嚴重。特別是這類高耗能產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能耗差距較大,發達國家很有可能在這些產業上實現“實體經濟”的回歸,加劇國際競爭和貿易摩擦。據世界銀行研究報告稱,如果“碳關稅”全面實施,在國際市場上,中國制造可能將面臨平均26%的關稅,出口量因此可能下滑21%。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