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分析〉美國勞動市場 恐已遭永久性傷害

鉅亨網劉季清 綜合外電 2014-02-19 18:50


图片说明

泡破終於開始破了?美國就業市場近2個月表現不佳,讓投資人原本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樂觀態度,逐漸轉為懷疑和憂心。12月月就業人數遠遜預期,1月也持續疲軟,意味著不僅是嚴寒天氣影響美國就業市場,背後藏有更深層的原因。


雖然就業市場表現疲弱,但失業率卻意外傳來捷報。美國勞工部表示,1月失業率降至6.6%,寫下5年來新低,離聯準會6.5%的降息門檻僅一步之遙。


《經濟學人》指出,美國失業率逐年下降,從美國經濟復甦的角度來看,這一事實透露出奇怪又樂觀的消息。然而,聯準會和其他研究機構卻低估了失業率下降的信號,認為就業市場仍供過於求。上周二(11日),聯準會新任主席葉倫(Janet Yellen)首次在國會作證時便表示,美國勞動市場距離完全復甦還遠的很,仍需進一步努力。此外,葉倫也指出,失業率並不足以描述美國勞動市場所遭遇的困境,無法斷言美國就業市場已經完全復甦。

聽聽數字怎麼說

近來的研究都顯示,失業率是相當重要的數據。只是,目前的消息令人沮喪:美國勞動力供給恐將永久委靡不振。

野村證券分析師路義斯‧亞歷山大(Lewis Alexander)在最近一份報告中指出,2007年,美國就業人數佔總人口比例為63%,到2009年時卻降至59%,之後就未曾改變過。這表示,美國實際產出和潛在產出間的缺口,尚未被填補。若用失業率的角度來看,現在美國的失業率僅比預估的自然失業率高出1.1%,意味著大部分的產出缺口已經消失。再換個角度,若僅觀察近6個月失業的人數,就會發現產出缺口已經完全消失。(接下頁)

[NT:PAGE=$]

而選擇要用哪種方式來解決問題,可以測定為什麼如此多人離開美國就業市場。美國的勞動參與率(包含目前在職的人和正在求職的人)在2007年從66%下降至63%。針對此一現象,國會預算辦公室(CBO)表示,其中1/3的原因可以歸咎於部分人因心灰意冷而暫時放棄求職。另一部分則是因「嬰兒潮」世代提早退休,且長期失業的人最終放棄求職。基於上述原因,CBO大幅砍低美國潛在勞動力預估,且歸納出美國產出缺口僅較GDP高出4%。

2005年,歐洲央行一名經濟學家發現,短期失業率和長期失業率相比,更能準確預測通貨膨脹。然而,這個結論卻不適用於美國,因美國的短期失業率和長期失業率的移動方向往往相同。然而,最近這兩項指標,卻不再攜手並進,長期失業率下降幅度放緩,短期失業率幅度則是快速下降。

聯準會紐約分行多名研究員近來發現,若要解釋為何工資沒有進一步下降,以短期失業率來觀察較為準確。目前美國通膨僅高於1%,遠低於聯準會2%的目標,其中部分原因可歸咎於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美元走強。此外,美國工資成長疲弱,但單位勞動成本,卻已經回到經濟衰退前的水平。

當然,聯準會大可以使通膨高於目標,冀望藉此進一步拉低失業率。然而,這卻是一場注定失敗的戰爭。普林斯頓大學一份未公開的報告指出,2010年間,每個月約有18%的長期失業者退出勞動市場,而現在,這一比例已攀升至24%。與此同時,這些人找到工作的比例也逐漸下滑,降至10%,且就算找到工作,大多數都是暫時性的,或是兼職。因此,隨著時間流逝,就有越來越多人在失業和就業間惡性循環。過去,或許貨幣和財政刺激政策還可以稍起作用,現在政策的效用已經大不如前。

若想要長期失業者再度就業,那政府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和心血。美國總統歐巴馬1月發表國情咨文,特別要求企業僱傭長期失業者,並強調不應歧視他們。或許總統親自出馬呼籲,可以稍起作用,但不幸的是,若不從根本解決問題,這番話最終也將淪為空談。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