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產業

鋼貿黑洞風險向地方銀行擴散 值得警惕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2-18 15:37


就在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紛紛對被業內稱為「風險高發區」的鋼貿企業貸款亮「紅燈」之際,一些跡象顯示,鋼貿融資開始從股份制銀行轉向地方金融機構,從長三角擴散到其他地方,風險值得警愓。

中新網援引《經濟參考報》報導,據雲南省銀監局披露,截至2013年11月末,鋼貿行業客戶在轄內銀行機構的表內外授信總額357.11億元(人民幣,下同),比年初增加3.9億元,增幅1.11%。值得注意的是,該轄區內銀行對鋼貿行業授信呈現出授信機構以股份制銀行為主,向地方法人機構轉移的特點。截至2013年11月,10家股份制銀行對鋼貿企業授信169.56億元,佔授信總額的47.5%,比年初壓縮9.02億元;大型銀行授信107.32億元,佔比30.1%;而地方金融機構授信77.24億元,佔授信總額的21.6%,比年初增加13.93億元。除富滇銀行外,其餘地方金融機構對鋼貿行業授信均呈現出明顯上升趨勢。


統計顯示,截至2013年11月末,轄內銀行不良貸款餘額8.88億元,不良貸款率達5.86%,在鋼貿行業整體風險暴露看似進入尾聲的情況下,地方銀行出現開始「接棒」的信號,風險值得警惕。

「鋼貿黑洞」風險早有先例。近日,中信銀行(0998-HK)(601998-CN)召開臨時股東會,審議並通過了該行2013年度不良資產核銷額度增加32億元的議案,而其中大部分新增的不良資產正來自於鋼貿行業。債務纏身、訴訟壓頂、老闆跑路……自長三角地區接連爆發醜聞開始,鋼貿行業債務黑洞迅速蔓延併發酵,銀行無疑成為最大的「受害方」。在高峰的2012年,民生(1988-HK)(600016-CN)、光大(6818-HK)(601818-CN)、興業、平安等銀行紛紛深陷鋼貿漩渦,甚至排隊到法院對鋼貿企業提起訴訟。

「很多不良貸款,即使起訴、打官司也無法追回,銀行只能通過核銷的方式來處理,這些血淋淋的教訓一定會讓銀行重新評估行業風險,包括提高貸款門檻、壓縮授信額度等。」一位熟悉鋼貿行業的股份制銀行人士表示,包括民生、光大、招行(3968-HK)(600036-CN)、交行(3328-HK)(601328-CN)、工行(3988-HK)(601988-CN)、浦發等多家銀行都在內部對鋼貿信貸進行了嚴格限制,大部分銀行機構基本叫停了單純的鋼貿企業互聯互保授信模式,要求客戶追加抵押、保證等有效擔保,並對表內外的授信總量實行控制。

對一直習慣於利用銀行槓桿來賺錢的鋼貿行業而言,「資金」無疑成為最尷尬的難題。

「對於鋼貿企業而言,只有資金運轉起來才有可能活下去。目前來看,相比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地方金融機構甚至一些民間資金拆借雖然資金成本高,但是門檻低,限制條款也會更加靈活,貸款會更容易成功。」一位鋼貿行業內人士說。上述人士表示,很多地方金融機構和政府的關係更為緊密,一些鋼貿商承擔了政府的項目,很可能通過政府出面進行融資。

上述人士坦言,儘管可以預見的風險擺在眼前,但是對於地方金融機構而言,最根本的驅動力來自於,這部分被大銀行擠出的來自鋼貿行業的資金需求,往往也給一些地方金融機構帶來可觀的收益。

一位來自江浙一帶的業內人士表示,比起產業的轉移,鋼貿商的轉移更容易。從一個地方貸不到款,為了活下去,他們會想辦法從別的地方貸到款,所以在長三角地區的授信額度急劇壓縮的情況下,授信很可能會向其他地區轉移。由於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的政策是全國統一的,因此一些小的地方性金融機構很可能成為這些鋼貿企業新的接盤方。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雖然很多鋼貿公司都已經解體,不再經營,但仍有一些企業存在一線生機,亟需引入新的資金來解決燃眉之急。一些地方的金融機構可能受到地方需求的壓力,而幫助地方的鋼貿企業來解決眼前的困難。「銀行若覺得風險不是太大,可能願意投入。另外,這種新的資金的投入可能會得到一些比較有實力的第三方機構的擔保,甚至得到一些來自地方政府的承諾。」連平表示。不過,在他看來,這種現象可能不能代表全局。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