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新回應人民日報:在中國依法經營 獲批19個省直銷牌照
鉅亨網新聞中心
金融界網站訊? 《人民日報》昨日刊文:《看“如新”怎樣編織謊言》質疑紐交所上市如新集團在華涉嫌傳銷,捏造傳播政府工作報告內容,舉辦大型聚會利益群體效應實現精神控制。該公司股價周三大跌16%,類似營養品直銷公司康寶萊也下跌2%。
如新公司周三下午通過《華爾街日報》作出了回應。
周四,中國工商總局要求介入調查核實人民日報文章所反映問題的真實性。
以下是如新對報導作出的回應:
出現在《人民日報》上的文章含有不準確和夸張的內容,並不能反映如新在中國的業務活動。記者沒有嘗試與如新核實任何資訊。我們不相信這篇文章是政府專門調查的結果。
我們致力於在完全符合中國政府解釋並執行的適用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運營。11年來,如新一直在中國依法經營。在迅速增長的中國市場,我們的業務活動定期接受政府監督。按照我們的一貫做法,我們將與監管機構進行開誠布公的溝通,以解決這篇文章產生的問題。
如新擁有經政府批準的、在中國許多省份進行直銷的牌照。政府在去年7月份最新發放的牌照進一步擴大了我們在中國直銷的范圍,包含了32個省份中的19個省份。
我們對旗下銷售團隊進行積極教育,以便使他們遵守一切監管規定及公司政策和程式,任何違反地方法律或公司政策的銷售團隊成員都將受到處罰。
張芳曼制圖
編輯同志:
我的小姨50多歲,在老家,收入微薄。
不久前,小姨來北京召集親戚們聚會。前往后發現小姨帶來一個女“老師”。這位小姨口中的“老師”三十來歲,很時髦,在飯桌上大談“倍增理論”“如新理念”,小姨不時應和著。
飯后,小姨宣布,她要來北京開個“如新”工作室。“老師”借機鼓動大家買些產品。大家礙於情面,只得紛紛掏錢。
后來才知道,小姨大約半年前在老家被這位做“如新”的“老師”發展為下線,從此立志“要將‘如新’作為自己后半生的事業,掙大錢,改變自己的命運”。為了做“如新”,小姨前后投進去好幾萬,還說要把房子賣掉。“老師”聽說小姨在北京親戚多,更鼓動小姨到北京來發展。
家里人都覺得這像是傳銷,可小姨完全迷進去了,誰勸也不聽,還有一套套的理論。誰也說不過她,大家都很無奈。我們都想知道,小姨的“如新事業”究竟是什么?
讀者田田
近日,有讀者來信反映,自己的親人迷上了“如新”事業,經常參加培訓大會,甚至要為此賣房子投資。在微博、微信等平臺上,也出現大量關於如新公司(NU SKIN)的宣傳,稱其產品可通過基因科技實現抗衰老,內容真假難辨。對此,記者展開了走訪調查。
直銷商說謊
捏造傳播政府工作報告內容
7日,一位如新直銷商邀請記者前往其位於北京朝陽門附近的工作室詳談。記者跟隨他來到一座住宅樓內的一個小房間,里面擺著1張桌子,3把椅子。
直銷員拉攏記者,“想不想半年就掙100萬?趕緊加入我們的直銷團隊,2007年十屆人大五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出‘直銷是現在的趨勢,是國民擇業的最好機會,無數人定會在這個行業中成功’”。
記者查證發現,200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並未提及直銷。
此外,如新的宣傳冊還提到2009年中國直銷協會秘書長提出,“直銷是未來十年能增長30倍的行業”。
記者調查發現,“中國直銷協會”是掛靠在香港某商業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並非在民政部登記的社會組織。
此外,直銷商介紹,“如新為直銷公司,必須經過直銷商介紹,憑編號才能購買公司產品”。
記者隨后登錄商務部直銷管理資訊系統查詢發現,如新(中國)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確於2006年12月31日在商務部核查備案為直銷公司,但其受商務部批準的直銷產品為3類84種。
而記者從直銷商處獲得的“如新(中國)產品一覽表”中,卻包含美容護膚品、營養保健品等共104種產品,比商務部批準銷售的產品多出20種。
[NT:PAGE=$] 宣傳冊說謊
所謂“基因重設”技術,純屬編造;所謂“科研顧問”只掛名不做事
如新公司宣傳冊稱,其擁有的抗衰老科學顧問團匯集了全球頂尖科研人士,多位中國教授參與其中。
記者聯系了顧問團名單中的上海復旦大學曹世龍教授,他告訴記者,“我已經退休了,一直沒給他們做過什么,只是掛名做名譽顧問。”
香港理工大學郝喬治(Georges Halpern)教授也聲稱,“雖然有顧問的頭銜,但從2011年起,一直沒參加過如新或顧問團的會議。過去3年間,與如新也沒有任何聯系。但是我的名聲卻被用來推銷我曾經強烈反對的產品和運作方式。”目前,該教授已聲明,從如新抗衰老科學顧問團辭職。
如新公司的宣傳冊稱,如新掌握的ageLOC技術可“重設老化相關的基因”“回復年輕狀態”。有直銷員稱,這一基因技術已經科學研究證實,相關研究成果發布在《科學》雜志上。
記者了解到,上述研究論文共兩篇,分別發表於1999年和2009年。記者通過《科學》雜志官網查閱發現,2009年的題為《熱量控制延緩恒河猴的疾病發生和死亡》的文章和1999年的題為《衰老的基因表現圖譜和通過熱量控制延緩衰老》的文章,均未提到如新所稱的“重設基因”技術。
安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副教授陳冬生認為,目前業界對於人類衰老機制的研究有基因學說等,“但還沒有一種學說能夠獨立解釋人類衰老的原因”,“我並不知道有‘重設基因’這個說法,轉基因也極少用在人類身上”。
專家還強調,“無論哪種動物與人類基因相似度多高,仍存在差距。任何沒有用於人類臨床實驗的產品或技術,不能保證絕對適用人類”。
利用媒體貼金
偷換“廣告”與“報導”概念,以媒體廣告標榜公司經營模式合法
如新宣傳冊中,在顯要位置印著“有26家電視臺聯手聯播”,並印出相應電視臺的LOGO。記者與其中多家電視臺廣告部取得聯系,對方均不能肯定參與過這樣的大型廣告聯播活動。一位上海電視臺廣告部工作人員稱,“宣傳冊既沒有說具體時間,也沒有說廣告內容和所在電視頻道,單純刊發電視臺LOGO,什么也說明不了”。
采訪中,如新直銷商反復給記者介紹媒體對如新的“報導”。他提到,《人民日報》曾一天刊發四個整版報導如新(中國)公司,同時還拿出一張顯示《人民日報》頭版“報導”其ageLOC技術的圖片,稱“我們公司的模式不會有問題,這些報導就是證明”。
記者發現,如新所稱的《人民日報》連續四版報導如新公司,實際上是連續四版的廣告,版面版名均清晰印有“廣告”字樣。所謂頭版刊發如新報導,更是其自行將《人民日報》某版刊發的如新廣告與“人民日報”報頭拼接,做成的“山寨”頭版。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這些廣告是合法的。該公司有意混淆“廣告”和“新聞報導”之間的區別,並擴大解讀,企圖證明廣告中未出現的內容和運作的合法性。
大型聚會“洗腦”
制造榜樣,利用群體效應進行精神控制
1月11日,記者參加了如新公司在北京市郊某酒店舉辦的“2014 NU SKIN星峰大會”。
在現場,記者發現,有來自太原、石家莊、天津等地的近2萬人齊聚,燈光閃爍,音響雷動。大會包含精英表彰、現場訪談等環節。被表彰的人依次走上講臺,並大聲嘶吼帶領全場齊喊口號。臺下近2萬人手持玩具手掌跟著鼓拍,氣氛狂熱。
對此,中國刑事警學院公安基礎調研部副主任康杰認為,熱烈的氣氛有極強的帶入感,尤其是通過表彰的方式在眾人面前塑造榜樣,被帶動的人會被“榜樣”的“成功”吸引。“在從眾心理和群體效應下,心理防線會逐漸被攻破。”
同時,據知情人士介紹,公司幾乎每天都有不同內容的聚會和培訓課程。重點是向成員們宣揚公司事業理念,要求成員們落實任務,包括“每天看書”、“聽碟”、“定期參加系統聚會,每會必到”、“每天講計劃”等內容。記者詢問內部初級經銷商,他們介紹“書”就是公司的宣傳材料,碟片就是演講錄音。
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講師胡江認為,這種行為涉嫌精神控制,俗稱“洗腦”。通過實施洗腦,團隊成員會逐步改變乃至否定原有的自我意識和社會認知,接受組織者所宣傳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他特別強調,由於成員喪失了自我意識和社會認知,組織方聲稱的“自由選擇”只是逃避法律制裁的借口。
據康杰介紹,近幾年,由於跨地域、隱蔽性強、新媒體傳播手段等原因,類似利用集會、培訓進行“洗腦”的現象不斷增多,且屢禁不止。究其深層次的原因,康杰認為,這是因為在現代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一些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發生扭曲的表現。
此外,據多年堅持反傳銷的李旭認為,如新公司的獎金制度包含層級提成、產品零售提成和額外獎金。其中,所謂的層級提成,指公司直銷成員可以獲得六代以內下線銷售額的提成,由此,公司的人員結構呈現金字塔式或梯形結構。根據國家相關法律規定,這樣的獎金制度和人員構成涉嫌組織傳銷。
據經濟之聲報導,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商務部已經注意到針對美國直銷巨頭如新在華涉及傳銷的報導,正在核實中。對此商務部的態度是,堅決打擊傳銷企業,也會保護正規直銷模式和企業的合法利益。
中新網1月16日電 據國家工商總局網站訊息,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新聞發言人1月16日表示,工商總局高度重視如新在華涉嫌違法違規的報導,要求相關工商機關調查核實情況。
工商總局新聞發言人表示,2014年1月15日、16日《人民日報》第9版刊登了題為“看‘如新’怎樣編織謊言”的報導。對此,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高度重視,立即要求相關工商機關進行調查核實。如情況屬實,工商部門將依法依規作出處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