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奧賽康打了誰的臉
鉅亨網新聞中心
厚德安泰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 李飛
奧賽康(300361,股吧)的高市盈率上市以及老股轉讓的高層套現最終惹惱了證監會惹惱了肖剛。ipo緊急叫停的背后,除了證監會本身的雷霆手段之外,另外兩個更加深層次的問題被擺放到投資者面前:第一,新股發行改革究竟還有多少漏洞?第二,政策大錘再出手背后,中國股市是否永遠都無法真正的市場化?而這兩點恰恰是證監會此輪新股發行改革的重心所在。一次奧賽康事件,宣布著過去一年的努力幾乎以白卷告終。
證監會的出手,讓自身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既然要推進市場化,為何還要行政手段。在新股發行改革中,就有聲音認為,中國股民看不懂市盈率,不理解高市盈率的意義,因此意見稿之時,規則有規定市盈率30倍,超過需要特批。然而定稿中這一選項不見了。既然證監會這么明確在一個市場化剛起步的地區推行歐美的完全市場化模式,為什么最終還要自身出手來遏制呢?
而另一方面,一旦政策出手,市場化就又會變得不倫不類。改革姑且不論,更加令人擔憂的未來市場的蝴蝶效應。有了奧賽康的前車之鑒,后續的ipo企業必然有意的壓低發行價,進而導致二級市場的套利空間,在這種模式之下,新股的炒作簡直是可以預期的。一旦如此,實際上就與初衷背道而馳。而反觀2009年時,不少新股發行頂著高市價高市盈率,然而最終落得一地雞毛,可見市場本身有一定的判斷能力,反而是監管層,在該追求細節的時候放任,在該相信市場的地方卻又“怒不可遏”。這與股民所期待的改革,確實是有一定距離。
從奧賽康來說,嚴格來看公司本是按照遊戲規則在玩,僅有大股東一家符合老股轉讓資格,資金規模巨大也只能說是沒有摸清楚政策風向。打擦邊球被一記耳光打死,如此一來,剩下的公司更不敢涉足轉讓制度,新股發行改革如果無法投放市場,那么意義何在?
奧賽康一攪,證監會一怒,尷尬的情形上演了。股民們驚喜的發現星星還是那個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市場還是當年停發之前那個市場。700家公司2500億融資堰塞湖待解,而等待了一年的改革成為了竹籃打水,實在是可笑。(本文作者系厚德安泰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李飛)
--關於我們--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歡迎關注<善財有道>微信公眾號scyd82995448。《善財有道》由資深股市和期貨界人士攜手推出,傾力打造中國投資界影響力最大的實戰投資微信公共號。每日精選若干條對資本市場影響重大的文章或者股票、期貨專家訪談,周末更是特別推出獨家宏觀經濟和實戰戰略指導等文章,幫助投資者提升投資思維的深度、廣度和高度。資深投資人士最關注的股市和期貨市場投資動態和名家觀點,每日定時分享。投稿或推薦文章,請發送到郵箱scyd8848@126.com同時請附上機構名稱或者您的名字和職務。
善財有道微信二維碼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