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房產

土地財政“熱度”不減 政策成“空中花園”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年伊始,國土資源部就公布了2013年有關全國土地出讓收入的總金額,高達4.1萬億元,更新了2011年3.15萬億元的歷史記錄,是由於土地出讓的規模增加了,還是土地出讓的價格增加了?

如果按照市場的說法,房子價格是在土地開發、房屋建造和經營過程中,凝結在房地產商品中的活勞動與物化勞動價值量的貨幣表現。房地產商品的價格由成本和利潤兩部分組成,用公式表示就是:商品房價格=成本+利潤,還可以進一步分解為:商品房價格=商品房的綜合造價+流通費用+利潤+稅金。


土地出讓金就在成本中占大頭,占房價的1/3還多,而其次就是稅金,根據首創董事長劉曉光的說法,利潤中的61%都用於繳稅了。而土地出讓金是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占到地方政府性財政收入的86%。一方面是通過政策手段控制房價,一方面是為了要保證地方財政收入,兩者出現矛盾,到底該如何辦?不管是分稅制改革,還是“新國五條”、“新國十條”,對一線城市來說,都沒辦法控制住房價,那么,面對節節走高的土地出讓金,房價是不是也將繼續上漲呢?為此,我們連線了君領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分析師。

 

君領財富的分析師指出:土地是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財政收入對土地的依賴一直在持續增加,地方政府是城市土地所有權單位,依靠出讓土地,可以獲得地方政府可支配收入,土地出讓金自然也就成了地方政府的“小金庫”。從第一次的土地拍賣交易開始,本來由政府確定的土地價格,由於拍賣的形式,使地方政府獲得越來越多的土地出讓金,也就增加了政府出讓土地使用權的熱情,也對房地產市場形成了沖擊,房價上漲過快與土地出讓金的大幅增長相聯系,這樣“地王”頻現也就不足為奇,那么讓地方政府去自己調控自己,意愿自然不會強烈,配合度也不會高。

2013年年末,多省市出臺了房價調控措施,但也是由於控制房價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緊急出臺措施。但2014年初,尤其是新政府,並沒有言明對房價進行控制,並強調長效機制,不愿過多扯房價問題,反而認為在2014年維持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是中國經濟保增長的重要保障。

 

君領財富的分析師最後指出:根據目前的土地成交情況,城市土地越來越稀缺,拆遷成本越來越高,土地出讓凈利潤也會越來越少,賣地模式的可持續性受到嚴重影響。而一線與二、三、四線城市房價比較,樓市出現高度分化現象,大部分城市由於樓價處於高位,成交量難以為繼,已普遍出現供大於求的狀況,只有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存在“過熱”問題。無疑在告訴我們,地方房地產或將達到飽和狀態,地方的土地出讓也將告一段落,接下來的情況將是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時候,通過供求關係,通過購房者與賣房者之間的選擇,實現房地產價格的市場化。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