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媽不甘心被套 謀求奪取黃金定價權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年,“中國大媽”聞名於世。每一次西方機構大手筆做空黃金,就有一批中國大媽出現在實物黃金市場大量掃貨。全球最大的黃金基金SPDR在2013年累計減持黃金552.6噸,相對應的,中國1到7月進口黃金總計633.94噸,估算全年進口量將在1000噸左右。中國已經取代印度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黃金進口國。
然而,中國也好印度也罷,作為黃金的傳統消費大國,卻始終缺乏對黃金價格的影響力,這無疑是個頗讓人沮喪的現實。現在,改變的機會來了:上海黃金交易所計劃在半年內在自貿區內啟動黃金國際版。
一直以來,實物黃金的價格都是跟隨國際金價而動,而國際黃金價格則是在金融市場中交易決定。目前全球最主要有四個黃金交易場所,倫敦、紐約、蘇黎世以及香港。前三者就不用說了,即使香港,背后也因歷史原因與英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也就是說,黃金的定價權一直由歐美市場控制。
再加上黃金以美元計價,那么美國經濟數據的好壞、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美元指數的強弱直接決定了黃金價格的漲跌。因此,中國要謀求黃金定價權,首先就是要提高以人民幣計價黃金的國際影響力。
中國黃金市場一直處於相對封閉的狀態,國家對黃金流向進行了嚴格管制。但隨著2013年上海自貿區的成立,中國金融改革也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在自貿區內,啟動以人民幣計價的黃金國際交易平臺,無疑對提升中國黃金市場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有著極大的推進作用。
但是,不是沒有風險的。在西方看來,中國金融市場長期以來都處於“人傻錢多”狀態,無論交易制度還是交易理念,都相對落后。如此大的一塊肥肉,只是由於中國的金融管制,才讓西方餓狼們不得機會下口。一旦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會不會引狼入室,引發劇烈的金融風險,一直是在國內引發極大爭議的話題。
可是,溫室的花朵永遠長不大。要發展壯大,要提升國際影響力,要謀求定價權,開放是必然的選擇。那么,在黃金市場對外開放的過程中,比起讓外國投資者直接進入,在一個大的政治框架下,聯合香港共同合作,是否是更加有效的方法?畢竟,香港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主要黃金交易場所之一。而隨著上海自貿區的成立,由於地理因素以及政治版面限制,必將進一步沖擊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
是競爭還是聯合,仍將是一個留待時間來證明的問題。但無論如何,中國黃金市場將迎來一個更加開放的時代。
- 9/17講座➤專家揭密獲利契機竟然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