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新立:383改革方案誤解很大 產能過剩需市場解決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1-08 11:36
中國國際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
和訊網訊息 十八屆三中全會是否能開啟未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以及社會成功轉型,最終將有時間回答。但無疑,2013年,對中國影響最大的事件莫過於三中全會改革措施的出臺。
三中全會后的兩個月,新股改革ipo重啟確定,隔三差五的省部級高官落馬,反腐持續深入,這無不凸顯中央改革的力度之大。
綜合改革中,最備受外界矚目的莫過於國企改革。在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現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看來,中央《決定》講的很清楚,國企至少有四個方面的改革:第一,以管資產為主變成以管資本為主,成立若干資本管理公司和資本投資公司;第二,吸收民間資金進入,辦成混合所有的股份制的公司;第三,混合所有制的公司允許員工持股;第四,一些壟斷性行業要通過網運分離引入競爭機制。
在許多外界學者看來,中國國企改革的路徑似乎與新加坡淡馬錫模式接近。但鄭新立指出,新加坡的經濟規模比較小,一個淡馬錫就解決問題了。中國國有資產管理涉及到一個龐大的數量和體系,比新加坡不知道復雜多少倍,不能與淡馬錫相提並論。“我們除了中央這一級,還有省、地級市,實行分級管理。除了控股參股以外,少量企業還需要由國家獨資。實行以管資本為主和參股控股之后,將放大國有資本的控制力和影響力。而不是縮小國有資本的功能。”
此前不久,有相關人士向和訊網透露,2013年10月份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向社會公布的“383”改革方案,由於未經相關部門允許,而造成事故,“383”改革方案相關人員已經就此做了紀律檢查。
對此,作為直接參與並執行多屆中國經濟政策的參與者,鄭新立也認為,在中央決定還沒有出來之前,你先把你的建議發表出來,而且標明是向全會決定提的建議,這是不符合規定的。因為你的建議不知道中央采納還是不采納。當然,你以個人名義發個文章那就另當別論。我們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也給中央提了很重要的建議。不光我們,社科院也提了,各個部門、各個省也都提了,好多民主黨派也提了,如果大家都去發表,這就違背了黨內民主的程式。
以下為和訊網對話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現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先生的部分內容:
和訊網:國企改革大家都非常的關注,下一步怎么走,當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出來個383,很多人非常關注。
鄭新立: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各個單位都在搞研究、提建議。在中央決定還沒有出來之前,你先把你的建議發表出來,而且標明是向全會決定提的建議,這是不符合規定的。因為你的建議不知道中央采納還是不采納。當然,你以個人名義發個文章那就另當別論。我們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也給中央提了很重要的建議。不光我們,社科院也提了,各個部門、各個省也都提了,好多民主黨派也提了,如果大家都去發表,這就違背了黨內民主的程式。決定發表之后,相信群眾會有一個正確評價。
和訊網:給市場很大的誤解。
鄭新立:對,很大的誤解,誤導社會輿論。
和訊網:在您看來,國企改革的路線應該怎么做?有沒有1、2、3步驟,怎么去改?
鄭新立:中央《決定》講的很清楚,至少有四個方面的改革:
第一,以管資產為主變成以管資本為主,成立若干資本管理公司和資本投資公司。
第二,吸收民間資金進入,辦成混合所有的股份制的公司。
第三,混合所有制的公司允許員工持股。
第四,一些壟斷性行業要通過網運分離引入競爭機制。
國有企業至少要進行這四個方面的改革。不知道383說的是什么,我也沒有看。
和訊網:是不是國企要先去官員化,然后聘請全球的一些ceo?
鄭新立:那是企業管理制度的改革,國有企業的改革首先是企業產權組織形式的改革。國有企業的管理人員要增加市場選聘的比例,加上這個應當是第五項改革了。
和訊網:目前來看,國企改革是不是要走類似於新加坡淡馬錫這種模式,也不一定非得控股?
鄭新立:我們可以從淡馬錫管理模式中吸取一些經驗,但是與淡馬錫又完全是兩個數量級的,不可同日而語。新加坡的經濟規模比較小,一個淡馬錫就解決問題了。中國國有資產管理涉及到一個龐大的數量和體系,比新加坡不知道復雜多少倍,不能與淡馬錫相提並論。
我們除了中央這一級,還有省、地級市,實行分級管理。除了控股參股以外,少量企業還需要由國家獨資。實行以管資本為主和參股控股之后,將放大國有資本的控制力和影響力。而不是縮小國有資本的功能。
和訊網:大家關注國企,最關注的點就是壟斷,像電信、醫療,當然醫療現在開始放寬準入,電信是不是應該更放開一些?
鄭新立:電信,將實行網運分離的改革,就是作為基礎設施的通訊網絡屬於自然壟斷,不能搞過多的重復建設,現在已經有三套系統了,已經足夠了,但是它的增值業務可以放開來進行競爭。
和訊網:中央多次談到產能過剩問題,這方面您認為是政府主導讓一些過剩的企業、產業逐漸回歸理性,還是要采用市場化淘汰機制?像環境污染,一部分原因也是產能過剩。
鄭新立:產能過剩的問題,最終要通過市場優勝劣汰來解決,盡可能不要用行政手段。過去之所以出現產能過剩,本質上是地方保護、市場分割的結果。對一些工藝落后、污染嚴重的企業,地方政府為了保護就業和財政收入,在執行環保標準上睜只眼閉只眼,對一些污染視而不見,所以導致目前這種情況。
下一步通過市場競爭,由市場決定資源的設定,如果你的生產規模小、技術設備落后,污染嚴重,要么通過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法被關閉,要么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
- 遊學是年輕人的專利? 壯世代遊學團正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