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忠達專欄】通膨為什麼不見了?甚至是通縮隱憂
呂忠達 2016-04-19 13:05
先進國家近來同時面臨通貨膨脹回落、CPI遠低於央行目標區、通縮隱憂揮之不去的徵兆,是否會重蹈日本「失落20年」的覆轍呢?顯然,通膨為什麼不見了,或許可能步入通貨緊縮,是這幾年備受全球經濟圈關注與討論的問題。
惡性通膨固然是對經濟有極大的殺傷力,但沒有通膨或是通縮的後患同樣可怕,其實在經濟實務上,通縮比通膨更難處理。
長期低通膨或通縮,會拖累才剛萌芽的經濟成長,甚至造成停滯,消費者會因為預期商品價格將更低廉而延遲消費,企業缺乏投資誘因,不願增聘人才,失業率增加,內需不足,經濟活動放慢,政府財政收支惡化,形成一個「自我實現」的惡性循環,舉世領導階層對此種現象都是戒慎恐懼的。導致全球面臨低通膨或通縮壓力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應是:
* 就業情勢不理想,造成儲蓄率上升,消費需求因而減少
全球會處在一段較長時間的「消費冰河期」,金融風暴和債務危機留下的需求缺口很難補上,先進國家陷入了規模約為1兆美元的總需求不足狀態,儘管大家寄望中國大陸內需市場接棒,成為經濟復甦的主要需求動力,但大陸消費的增加,卻是需要時間蘊釀,短期不足以彌補美國消費的萎縮。
* 人口成長趨緩,弱化消費力量
全球人口雖然已突破70億大關,但人口老化及低生育率卻愈趨嚴重,包括美、日、德、英、法、加等已開發國家,以及中國大陸、台灣等新興市場,都面臨人口老化的危機。統計資料顯示,美國自2011年起至2029年,每天約有1萬人邁入65歲;而中國大陸在2020年時的65歲以上人口,將高達23%。一般而言,人口成長將創造對於房屋、汽車等物品的需求,而當人口成長放慢時,相關需求便逐漸減少;同時,勞動力下降、社會福利增加而排擠經建支出、經濟成長減緩,進而加速低通膨或通縮的風險。
人口結構對於房地產週期和債務週期,也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全球性的高齡化加劇與勞動人口減少,使得房地產需求擴張,以及政府債務擴張失去基礎條件,這是企業部門資本支出動力,與金融部門信貸擴張謹慎的核心原因。
對央行而言,透過實施極度寬鬆貨幣政策,是很容易解決流動性不足的問題,央行也有能力拉抬通膨的預期與帶動資產價格。但是,如果要在物價穩定的條件下, 讓經濟能夠維持持續性的成長,還是得靠生產力的上升,而這並不是單靠央行的貨幣政策,就可以奏效的,最終還是必須靠結構性的改革。
投資人面對現階段全球「低通膨、低成長、低利率」的三低環境,從安全避險的角度切入,黃金、美元、固定收益證券包括主要國家政府債、投資等級公司債、REITs、公用事業等標的,都是「相對不錯」的選擇。
- 白宮變天!美股前景佳 惟須留意三大隱憂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