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台灣面臨轉型考驗,風險更勝南韓、馬國與新加坡
鉅亨網新聞中心
MoneyDJ新聞 2016-03-30 13:32:22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所謂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只有自己最可靠。台灣多年來把資源集中在科技代工產業,為蘋果(Apple Inc.)等品牌代工手機、電腦等各式各樣電子裝置,電子零件佔整體出口額的40%、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5%,躍為亞洲四小龍。之後更把足跡拓展至中國大陸,靠著廉價勞工與製造效率在全球打響名號。
然而,這樣的模式如今開始動搖,不但中國需求日益趨緩,北京當局也積極打造自有的電子產業,從客戶搖身變為競爭對手。英國金融時報(FT)29日直指,雖然這樣的威脅全亞洲都得面對,但台灣因為過度仰賴科技產業、兩岸又緊密合作,因此曝險度特別高。
金融時報旗下宏觀研究服務機構Medley Global Advisors總裁Dan Bogler指出,相對於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與南韓除了科技產業外,還有汽車、原物料、製藥與消費性產品等經濟命脈,發展更為多元化,其中南韓更打造了數個國際知名的企業品牌。
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已經公開宣示,要把台灣產業的重心從效率轉型為創新,但Bogler認為,說的恐怕比做的容易,因為這需要完全不同的技能,管理層、員工都得重新出發。這也可能導致台灣業者流失現有客戶,例如蘋果肯定不想讓鴻海(2317)從代工廠商轉型為與之競爭的品牌。
就算企業真能轉型,一切還是得慢慢來,台灣外銷在1月年減12%、2月又續減7%,2016年GDP成長率預估值跟著從2.3%下修至1.5%。台灣政府現在火力全開,努力培植生物製藥、人工智慧等重要產業,央行也降息壓抑台幣,維持出口競爭力。台灣想要永續經營,需政府、央行同心協力,穩住經濟局面,靜待企業轉型的那天到來。
其他分析師則認為,假如台灣經濟持續走弱,那麼遲早會迎來負利率。Business Insider 3月24日報導,Capital Economics資深亞洲經濟學家Gareth Leather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台灣經濟展望相當嚴峻,在當前環境下,政府最好的做法就是放寬財政政策。然而,台灣背負的債務已逼近法定上限,總統當選人蔡英文更承諾要縮減預算赤字,因此央行勢必得一肩扛起刺激經濟的重任。他認為,除非經濟能在短期內好轉,否則央行遲早得採行負利率或是其他非傳統的貨幣政策,例如設置匯率目標等。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 技術分析變簡單了!化繁為簡實戰學招生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