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風光或膨風?解密中國海外併購背後 反成噩夢開始
鉅亨網李家如 2016-03-29 15:20
中海油2012年併購加拿大油企Nexen(圖:AFP)
儘管國內經濟成長趨緩,但中國企業在海外併購熱潮仍不減。但在風光背後,相關併購問題開始浮現,舉凡政治、經濟與文化的種種問題與磨合,成為中國企業另一樁難題。
《CNBC》報導,表面上看來,中國企業海外併購是朝滿足國內人口的戰略資源需求面向所布局,例如農業、食品與能源等。這些進行海外併購的公司通常具備規模大、資金雄厚,並有政府在背後撐腰等條件。
但就算有上述背景,也不保證每宗海外併購都是絕佳交易。
2004-2014年間,中國對歐洲與北美的海外直接投資翻了兩倍。據紐約榮鼎集團 (Rhodium Group) 統計,去年中國企業共達成創紀錄的 600 億美元境外併購,預計今年可望再破去年紀錄。
這些併購案不僅投資總值持續成長,每宗交易規模也更龐大且大膽。2012 年,中國海洋石油 (0883-HK) 以151億美元買下加拿大石油巨頭 Nexen,在當時創下中國有史以來最大海外收購案。次年,中國經營肉品處理的萬洲國際 (0288-HK) 以 70 億美元收購美國豬肉生產商 Smithfield Foods,創下中國企業在美國最大收購案。
之後,這些海外收購案背後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差異等問題逐漸浮現。例如今年 2 月美國飛兆半導體拒絕中國投資人組成財團的 26 億美元報價,以美國外商投資委員會 (CFIUS) 恐不接受的監管顧慮爲由,選擇另一家出價較低的美國公司。
即便通過政治審查,以中海油為例,收購加拿大油企 Nexen 後就持續面臨成本超支、產量受限、漏油和工人因爆炸身亡引來監管部門調查等一連串難題。
在經濟風險方面,由於中國買家往往表現出急欲收購的態度,最後反倒付出大筆金額,並因此承擔過多債務,甚至對買家本身後續戰略發展產生侷限。
除了政治與經濟風險,中西兩方的文化差距也是外國收購者經常忽略的問題所在,不少中國企業收購外國公司後,經常面臨整合與管理問題。
中海油併購加拿大油企 Nexen 至今,許多加拿大員工仍在努力適應中國企業的管理風格,中海油也未徹底理解 Nexen 的業務模式。加上油價低迷不振的外在條件,今年虧損連連的 Nexen 已宣布裁員 120 人以節約成本,讓中海油頭痛不已。
不幸的是,中海油在加拿大受挫的經驗並非例外,如萬洲國際等其他進行海外併購的中國企業,也陸續遇到類似問題。這就像日本公司在 90 年代瘋狂併購海外企業之後所面臨的困境一樣,對企業日後營運才是真正挑戰的開始。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