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年:國企改革最好從東北開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3-27 21:05
和訊網消息 3月27日,「國有企業改革—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戰」理論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由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主辦,和訊網作為特邀媒體全程報道。
在《國企改革的新供給經濟學原理與中國應用》主旨演講中,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成員、諾亞(中國)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官金海年表示,對於國企的解困和盤活方面,我認為國企改革最好從東北開始。東北作為老工業基地,作為國有企業基本上在很多重要城市它的國有企業基本上是個核心,如果國企不能解決重要的問題,恐怕國企改革也就失去它特別重要的意義了。
以下為文字演講實錄:
金海年:很高興跟大家交流一下關於國企改革研究的一些看法。前面我感受特別深的首先是劍輝院長從歷史的角度,從非常廣博的數據研究角度來分析了國企改革的一些大的背景。我基本上從理論和應用的角度做一個解讀。
首先,如果一個改革的方案沒有問題的針對性,可能這種改革推行起來也不一定有迫切性和現實性。從前一段國企改革的一些文件上看起來,我個人感覺似乎跟要解決的問題沒有太多的關聯性。所以,我首先把問題提出來,國企改革其實是兩個層面的問題,並不都是從國企內部所有制、薪酬體系這種微觀層面,這只是一個方面。國家政府推動作為主體,可能需要政府更多的是從宏觀層面,從制度環境層面來推動。因此。所有的問題應該從宏觀問題和微觀問題兩個層面研究。
我們也看到中國的國企其實也存在不同的類型,我曾經在中信工作過,它的一個市場化、商業化運作非常成熟的,非常健康的一個國企,它和不同類型的國企還沒有重大的差別。另外,還有一些公益型的國企,壟斷型的國企,還有一些產能過剩,處於這種方面的國企,我認為他們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非常不一樣的。
從宏觀層面來講,首先我們看到最近比較突出的一些問題,一個是東北作為老工業基地,作為國有企業基本上在很多重要城市它的國有企業基本上是個核心,鞍山、長春都是這樣一個核心,圍繞一個國企做一個核心,即使有眾多的民營企業,它實際上也是圍繞着比如鞍鋼等等一個生態體系來生存的。所以,這種情況下東北的勞動力不斷的外流,東北在兩會期間也有眾多的事件產生,員工的工資等等薪酬問題的產生。如果國企不能解決重要的問題,恐怕國企改革也就失去它特別重要的意義了。因此,東北問題,還有僵屍企業,這肯定都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問題。
我提到凱恩斯陷阱和傳統的意義上的流動性陷阱還不太一樣,我覺得如果過多的依賴於政府投資,過多的依賴計劃體制的這種投資,實際上前面幾位專家已經提到,它賦予了國企過多的責任,這個也是有問題的。企業應該承擔一個什麼樣的責任,尤其是國企應該承擔什麼責任,目前是個多目標的,既要求它是企業,又是國有企業,國有企業肯定比企業承擔更多的責任,肯定是多目標的管理。這塊也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壟斷問題,社會廣為詬病的問題。還有在統計上已經體現出來「國進民退」的爭論,首先這種現象2003年以後存在,但是好事還是壞事有很多的爭論。
國有資本的產業布局,公益型,壟斷型,還有競爭領域究竟應該怎麼樣進,怎麼樣退,是進還是退的問題,宏觀層面更多的應該是國家政府改革的重點。至於企業微觀的機制,這是微觀的問題,包括產能過剩、高槓杆、高庫存,我認為這都是企業微觀的問題,是不是應該政府過多的關心恐怕他不應該從行政干預的角度來做,而更多的應該從法制的角度,應該依靠市場的力量來進行,包括剛才說的企業員工的下崗、破差,企業辦社會的問題,以及國有企業高管薪酬的問題,我認為這是一個微觀層面的問題,應該更多的依托於市場的機制來進行解決。我們看基本上兩類,一類是好的企業,好的國企是有爭議的,例如是來自於不平等的競爭環境還是來自於壟斷呢?薪酬是不是公平,是不是擠占了非公領域民間的投資呢?對於好的國企有爭議。對壞的國企,現在產能過剩如何退出,僵屍的問題怎麼解決。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整個在中國的破產清算也好,破產的改制也好,都缺乏一個可操作的路徑,法律在那兒,但是目前看起來國有企業基本上沒有破產,沒有辦法破產,變成僵屍,變成職工通過上訪解決薪酬的問題,其實民營企業也存在這個問題,民營企業沒有正常的破產途徑變成跑路。民營企業和國營企業有一些面臨着同樣的制度問題。
我們做一個簡單的比較,發現私營企業和民營企業有這樣幾個,從主體來,從動機、收益、優勢和劣勢做一些差異,是一個私企業還是一個國企,關鍵是動機上有顯著差異。私企就是為了利益最大化,國有企業並不是只局限在經濟利益方面,包括一些公益性的國企可能承擔的社會責任更多一些,也對國企的經營帶來了更多的復雜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收益也是一樣,國企能不能讓收益作為國有企業,包括原來是全民所有制企業,為什麼會從全民所有改成國有,肯定也是有一些原因的,但是無論怎麼樣,它應該讓全社會的全體公民來享受這樣一個利益,利潤怎麼體現在全社會,而不僅是提供的服務創造了社會價值。另外,從優勢來講,作為私有企業,我本人曾經在國企、私營企業、事業單位、美國公司工作過,在各種各樣的所有制企業都感受過,私營企業相對來講主體明確一些決策效果會高,國有企業由於有各種各樣的領導,它的決策效率肯定不如民營企業更加直接,更加果斷一些,這是一個總體上的情況。另外,競爭損失一般不會外溢,創新動力(310328,基金吧)相對足一些。國企有相對的優勢,首先政府的支持,無論是顯性的還是隱性的支持實力強大,融資的等等條件,其實在一些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包括美國、英國,也會有很多的項目需要這種國有的資本才能有實力進行這樣一個投資和運作。同時,還需要按照一個社會的總的需求,不僅是經濟方面的需求,社會上的需求來設計一個綜合的目標,這個並沒有一個簡單的只為掙錢就能實現社會價值的簡單的主體,社會是復雜的,確實需要這種綜合目標,通過國有企業來運作,比私人企業更容易實現多目標的管理。私有企業和國有企業都有劣勢,私有企業最明顯的就是它的外部性的問題,很多的社會責任的問題,這個不如國有企業。另外,它的競爭淘汰的風險會更大一些,國有企業存在的很多問題大家也有很多的共識。
在很多情況下,私有企業有失靈的地方,市場有失靈的地方,國企也會有失靈的地方,甚至私有企業和國有企業都會同時失靈的情況。比如一些公益的不賺錢的設施,作為民營的資本它很難投入。比如像郵政、高鐵這種大規模、長期的項目,在美國也是一樣,美國最尖端的航天技術也是在國家來主導。國企有失靈的地方,因為機制的問題。目前來講,對於產能問題,槓杆問題,2014年我們跟姚所長一塊做了很多去槓杆的研究,中國主要的槓杆從總額來講60%到80%的槓杆還是在國企,尤其地方國企。同時,壟斷不僅是國企的問題,如果開放給私企,私企壟斷可能產生比國企更大的問題,國企還有國家的責任,對它領導人任命的問題,在制度缺失的領導下,如果把天然壟斷從國企轉成私企可能會造成更大的對社會的損害,包括污染的問題也是一樣的,並不是私企就沒有污染。我們遇到很多國企業會產生污染,不是因為國企和私企的問題,這兩個方面都存在的情況下是因為他們共同的制度,基礎性的制度缺失導致這樣方面的問題。
核心來看,市場有三個方面的核心職能,一個是價格職能,反映供求信號,同時反過來調節供求關系,還有競爭的職能,還有淘汰的職能,市場上這樣三個職能並不是說一定是國企還是私企業才能實現。同時,為了保證市場上這三個核心職能完好的運行需要政府提供三個職能,一個制度的供給保證價格的信號,保證公平的競爭,保證一個合法的淘汰機制,現在我們還是有制度缺失的。外部性供給對於環保,對於公益,對於社會責任來講肯定需要政府進行規定。包括宏觀調控的問題。
因此,我們發現國企改革的前期配套可能放在國企改革方案里就不見得合適,因為它超出了國企改革的范圍就是市場機制的完善,首先還是要完善價格機制。我們大部分情況下價格能夠反映供求關系,但是我們在很多情況下價格不能反過來調節供給,這是需要完善的一個。還有競爭的秩序。所謂壟斷、反壟斷實際上也是競爭秩序的一種特殊情況,需要保證足夠的競爭主體。所以,這塊也帶來一些學術上的疑問,混合所有制並沒有增加競爭的主體,所以,它不能解決壟斷問題,如果變成私有反而帶來利益上的問題。混合所有制價格定高了,民營資本進來可能就不符合投入產出的衡量,價格定低又面臨國有資產流失。所以,混合所有制是一個很尷尬的境地。另外,消費者權益的保護,競爭秩序的問題,制衡的問題,博弈均衡的問題,還有外部性,包括污染的處罰,資源的稅收,排放稅,生態的審批,無論對國有企業還是私營企業其實都應該是同樣的門檻。我們現在產能過剩的問題等等,為什麼需要有關部門審批呢?為什麼不能企業自主經營?其實這些審批應該是考慮對於環境的影響,對於污染的影響,我覺得這是一個外部性的主要的核心方面。另外,要解決職工的下崗問題,稅收的問題,失業的問題,轉行和職業保護的保障體系問題。無論對於國有企業,還是對於私營企業都是一樣的。我特別同意不要救企業,應該救員工,實際上就是提供一個很好的社會保障的體系,企業應該讓市場優勝劣汰,不好的企業就應該被淘汰掉,如果沒有被淘汰變成僵屍了。同時,資本行業准入應該是平等原則,無論對公還是對私,如果你有一個完善的外部性的污染,員工保護的環境,只要合適了私營企業也可以進入,覺得投入產出是足夠的,對於我們的供給是一個更好的補充,對於我們的醫療,對於教育,實際上都是供給不足,供給不均衡的問題,在哪方面可以嘗試這種開放性的准入,但是競爭秩序、外部性要得到保障。同時,要完善現在的破產清算的執行體系,現在很多東西是不可操作的。所以,面臨國企沒有辦法破產,私企也沒辦法破產,只能跑路的非正常情況。
這種情況下再提出國企框架也是兩個層面,面向剛才的問題,一個是宏觀層面是市場化的問題,微觀層面是企業制度現代化的問題。我提出市場化不等同於私有化,這完全是兩個概念,市場化是指剛才提到的價格的機制,競爭的機制,淘汰的機制,三大機制發揮作用,如果國有企業也可以發揮作用,私有企業也可以發揮作用。所以,市場化是跟原來的計劃體制相對的,不是通過行政干預來做這個事情,靠行政干預促進企業的兼並,這是不對的,應該讓市場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衡量。
私有化是跟公有相對的,哪些適合私有,哪些適合公有,在美國很多安全領域也有私有的企業在進行,對私有企業應該也有相應一些要求,比如保密性的要求,比如一些其他方面的要求,只要要求到位了,私有企業仍然是一個很好的補充,其實我們現在很多的私有企業它的資本實力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規模,甚至責任心也達到了,但是不能完全只靠道德來約束,我們必須要有制度和法律的體系。因此,對於不同層面公益性基礎設施的建設,國家安全,還有一些天然壟斷的方面,確實我非常同意黃劍輝院長提到的一定要有進有退,這也是新供給最開始雙創,八雙五並重最核心的建議之一。同時,在微觀層面,企業的現代化跟剛才各位提的稍微有一點點新的一些情況,在國家層面的國資委,國資委應該承擔國有企業股東代表的職能,地方的國資委可不可以做一些淡馬錫的嘗試,最近我們也接觸了,我原來做信用評級,評了中國50%左右的城投公司,也都是我參與的信用評級,就發現這幾年地方融資平台跟前面幾年也發生重大變化,原來基本上是負債比較重的,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改革,一種發展,有一些地方融資平台其實它的資本實力非常強,原來找到我們是找我們融資的,現在找到我們是找我們投資的,他希望尋找更多的投資機會,它的資金實力更強了,這些也是最開始說到的,國有企業有它不同的情況,有好的企業,有壞的企業,有實力的它可以通過淡馬錫的機制,市場化的機制進行國家投資方向性的引導,不是做補貼,而是通過市場化的股權投資,這方面它可以產生收益,它不用動用財政的資金,同樣可以發揮國家引導產業的作用。
另外,從股東到董事會,到管理層,董事會管理層完全應該市場化的運作,股東可以是某一個國資委的主任,你可以有行政級別,董事會就沒有行政級別了,如果真是混合所有制或上市公司,包括前一段商務部鼓勵外資進入,外資算什麼行政級別呢?所以,到董事會層面已經沒有行政級別了,到管理層面跟市場應該是同樣的。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薪酬改革就應該跟股東的利潤分成有關系,以股東國有股的身份交換國家多少利潤,薪酬就可以有相應的對應,不應該設一個上限簡單的一刀切,這樣打擊了很多國有管理層的積極性,對於公益的國企,我也同意前面專家意見,跟經營型國企是分開進行的。
因此,改革的目標,國有企業和非公經濟都應該進步,應該首先來彌補市場失靈和制度缺失的補充,對於公益企業,對於國家安全戰略領導,可以建立相應的產業基金,可以股債結合,不再由發改委或者信息產業部做,而是由地方國資成立的淡馬錫通過市場化的機制來進行。對於壟斷的社會的利益如何,這是需要考慮的。這個制度如果解決好了,私有企業也可以進入,包括私有的供水公司,水價可以提,但是提高的價格是進入到社會財政的收入還是作為企業的收入,由於壟斷帶來的,這個是需要考慮的。
還有效率和創新的問題,所有的改革就一定是從供給側來講要增加供給,改善供給,就必須增加競爭主體,不是簡單微觀的混合所有制,而是應該宏觀的混合大經濟,在一個行業里,在這個領域里有私有的企業,也有公有企業,一起競爭,競爭的規則設定好,是個大的混合經濟而不是微觀的混合所有制。這個前提就是規范一個競爭的秩序,不可以用三聚氰胺、地溝油競爭,應該保護消費者權益,無論國企還是私企都應該有這樣的責任和義務,應該均衡博弈,在生態和可持續的機制下來進行。我贊成應該增強環保部對於項目審批的權力。
另外一個層面,對於國企的解困和盤活方面,我認為國企改革最好從東北開始,我們改革一定要找一個有問題的地方,問題最集中的地方可能是在東北,我們在沿海地區相對來講經濟發展還是處於蓬勃的地方,僵屍企業所在的地區,那些地區應該是國企改革的一個重點。同時,怎麼樣在環保、法制、社會保障的前提下能夠實現市場的去產能,我們一再說去產能,但是主語一直不清,誰去產能,應該企業去產能,而不是政府要求去產能,只要機制得當,企業自然會算清楚自己的賬,我這個產能留下是虧還是賺。如果讓行政干預一定是錯誤的,我們歷史上無論對於人口、經濟、價格,我們發現有政府試圖干預,試圖平抑的往往會造成更大的波動,靠市場的調節,反而波動是非常少的過程。
另外,在經濟健康成長的情況下,金融體系規范的情況下去槓杆,也是通過市場去槓杆,無論通過股權、債權,還是通過之前我跟姚所長一起研究的貸轉優先股,不是轉股,而是轉優先股,這樣的方面都可以進行去槓杆的問題。一定要發揮市場的機制,市場價格機制上的去庫存,不是行政運動上。包括房地產,很明顯大起大落是因為行政干預導致的。這種情況下,我們跟房地產合作也比較多,原來他們想降價出售但是當地政府不讓,去庫存最直接的辦法就是降低價格,不降價而只是零首付或者首付貸,這種方式只是轉移了槓杆,把企業的槓杆轉到居民身上,其實仍然是問題,說不定會產生更大的問題,會產生次貸危機的問題。所以,去庫存,去槓杆,去產能,企業是主體,市場是機制,政府應該提供的是一個制度上的供給,而不是直接進行行政干預,直接變成一個企業干涉的方式。
謝謝大家。
- 遊學是年輕人的專利? 壯世代遊學團正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