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喊話力挺民營經濟 中民投承接產融結合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3-24 08:23
和訊網消息 3月23日,「民營企業普遍具有迫切的轉型升級需求,希望從單打獨斗發展到抱團發展,從單個資本發展到規模資本,從產業資本發展為金融資本。」中民投總裁李懷珍在參加2016年博鰲亞洲論壇《民營企業圓桌:民營企業的新空間》分論壇時如是指出。
隨着中國經濟發展逐漸呈現增速換擋、結構優化、強調創新的「新常態」,民營企業在尋求轉型升級和面對國際競爭時,往往面臨更大挑戰。「抱團發展」對民企的必要性正在日益凸顯。
中央近期接連「喊話」力挺民營經濟發展,在中民投總裁李懷珍看來,不僅是給廣大民營企業家吃下的一顆「定心丸」,更是決策層為應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的重要舉措:激發中國龐大民營資本的活力,使之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更大作用,必將為中國經濟注入更強大的內生動力,助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轉型升級。
如何才能更好激發民資活力,使之發揮更大的作用?在國內首創民企「平台模式」的中民投,以及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浙民投」、「廈民投」等地方平台,在印證了民營資本聚合模式強勁生命力的同時,無疑給出這個問題的答案。
抱團發展促產融結合
李懷珍指出,國內民間資本總量巨大且活躍,但流動分散且不規范。而相比於各自投資,把分散的資本集中起來創建一個投資平台,聚合力更強,專業性更強,更有規模效應,也更容易實現跨界經營,促進轉型升級。
「不管從實力上、影響上,還是抗風險能力方面,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通過平台,企業一方面借助復雜的金融工具,加速轉型升級的步伐;另一方面通過建立現代化、規范化的公司治理制度和科學透明的決策制度,聚焦回報率高、流動性強的項目,實現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和投資價值的最大化。
李懷珍說,中民投「用金融的思想做產業,圍繞產業布局來做金融」。抱團發展首先是資本的結合,但更重要的還有業務的結合。「要把產業做實,不能搞概念。中民投吸收資本的同時,更看重產業優勢,如果不符合國家產業方向,這樣的資本即使再有實力,我們也不會引進。」
通過平台,企業還真正將自身發展和國家戰略相結合起來。以中民投為例,90%的資產布局在「長江經濟帶」沿線、京津冀協同發展區以及對接「一帶一路」最緊密的省份。同時,在以光伏項目助力「精准扶貧」以及引領民資抱團出海等方面,中民投的平台模式也功不可沒。
成立一年多來,中民投資產總額已超千億,並且憑借在多個行業的投資並購舉動,引起國際國內市場的關注。而對於各地出現的眾多「民投」,李懷珍認為這恰恰是中民投模式所起到的引領作用。他指出中民投不會「吃獨食」,希望通過合作聚集更多資本。
創新供給促產業升級
「在產業升級方面,我們努力通過中民投這個平台,從增加新供給入手,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從而釋放新需求。我理解,這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部分。」李懷珍說。
中民投自成立以,來圍繞產業升級、消費升級和新型城鎮化等幾大主線積極布局新能源、現代物業、金融地產、通用航空等行業,推動產業升級。
以現代物業為例,針對當下中國水平低,模式單一的社區物業服務,中民投旗下的中民物業以物業管理為入口,探索居家養老為主導的私人管家模式,並逐步融入物流配售和金融理財,在此基礎上結合社區O2O平台衍生出的多種業務模式,培育社區服務的「大生態圈」。
中民物業通過創新的O2O現代物業服務,還給業主應有的地位,這就是傳統物業的轉型升級。李懷珍說:「更重要的是,用資本的力量推動實體經濟和實體產業的健康發展。」
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的消費升級與供給側改革蘊含許多投資的機會。李懷珍指出,民營企業想要通過跨界經營需求發展,需要謹慎進行行業選擇,進行充分的頂層設計,尋找到具有特色的商業模式,同時需要建立專業的人才團隊,並且充分發揮跨界經營的協同效應,實現「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在民企海外布局方面,他提議抓住人民幣國際化和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歷史機遇,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抱團出海。他同時建議,在政府鼓勵民營企業進入與民生密切相關的領域,比如新能源和大健康,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和長時間深耕細作,在這個過程中政府需要給予民營企業更多的政策引導與支持。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