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中國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第二篇6-10章)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3-18 13:55


第二篇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以人才發展為支撐,推動科技創新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有機結合,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第六章 強化科技創新引領作用

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加強基礎研究,強化原始創新、整合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第一節 推動戰略前沿領域創新突破

堅持戰略和前沿導向,集中支援事關發展全局的基礎研究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究,更加重視原始創新和顛覆性技術創新。聚焦目標、突出重點,加快實施已有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部署啟動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項目。加快突破新一代資訊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太、生物醫藥、智慧製造等領域核心技術。加強深海、深地、深空、深藍等領域的戰略高技術部署。圍繞現代農業、城鎮化、環境治理、健康養老、公共服務等領域的瓶頸制約,制定系統性技術解決方案。強化宇宙演化、物質結構、生命起源、腦與認知等基礎前沿科學研究。積極提出並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建設若干國際創新合作平臺。

第二節 優化創新組織體系

明確各類創新主體功能定位,構建政產學研用一體的創新網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鼓勵企業開展基礎性前沿性創新研究,深入實施創新企業百強工程,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支援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推進科教融合發展,促進高等學校、職業院校和科研院所全面參與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支援一批高水準大學和科研院所組建跨學科、綜合交叉的科研團隊。在重大關鍵項目上發揮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實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構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發展市場導向的新型研發機構,推動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

第三節 提升創新基礎能力

瞄準國際科技前沿,以國家目標和戰略需求為導向,佈局一批高水準國家實驗室。加快能源、生命、地球系統與環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間和天文、工程技術等科學領域和部分多學科交叉領域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依託現有先進設施組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依託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建設一批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支援企業技術中心建設。推動高校、科研院所開放科研基礎設施和創新資源。

第四節 打造區域創新高地

引導創新要素聚集流動,構建跨區域創新網路。充分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密集的中心城市、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作用,形成一批帶動力強的創新型省份、城市和區域創新中心。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支援北京、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第七章 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融入發展各領域各環節,鼓勵各類主體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打造發展新引擎。

第一節 建設創業創新公共服務平臺

實施“雙創”行動計劃,鼓勵發展面向大眾、服務中小微企業的低成本、便利化、開放式服務平臺,打造一批“雙創”示範基地和城市。加強資訊資源整合,向企業開放專利資訊資源和科研基地。鼓勵大型企業建立技術轉移和服務平臺,向創業者提供技術支撐服務。完善創業培育服務,打造創業服務與創業投資結合、線上與線下結合的開放式服務載體。更好發揮政府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作用。

第二節 全面推進眾創眾包眾扶眾籌

依託網際網路拓寬市場資源、社會需求與創業創新對接通道。推進專業空間、網路平臺和企業內部眾創,加強創新資源共用。推廣研發創意、製造運維、知識內容和生活服務眾包,推動大眾參與線上生產流通分工。發展公眾眾扶、分享眾扶和互助眾扶。完善監管制度,規範發展實物眾籌、股權眾籌和網路借貸。

第八章 構建激勵創新的體制機制

破除束縛創新和成果轉化的制度障礙,優化創新政策供給,形成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創新成果高效轉化、創新價值充分體現的體制機制。

第一節 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

尊重科學研究規律,推動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改革科研經費管理制度,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完善計劃項目生成機制和實施機制。建立統一的科技管理平臺,健全科技報告、創新調查、資源開放共用機制。完善國家科技決策諮詢制度,增強企業家在國家創新決策體系中的話語權。市場導向的科技項目主要由企業牽頭。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實行中長期目標導向的考核評價機制,更加注重研究品質、原創價值和實際貢獻。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人財物支配權、技術路線決策權。支援自主探索,包容非共識創新。深化智慧財產權領域改革,強化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

第二節 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和收益分配機制

實施科技成果轉化行動,全面下放創新成果處置權、使用權和收益權,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支援科研人員兼職和離崗轉化科技成果。建立從實驗研究、中試到生產的全過程科技創新融資模式,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加強對創新人才的股權、期權、分紅激勵。

第三節 構建普惠性創新支援政策體系

營造激勵創新的市場競爭環境,清理妨礙創新的制度規定和行業標準,加快創新薄弱環節和領域立法,強化產業技術政策和標準的執行監管。增加財政科技投入,重點支援基礎前沿、社會公益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究。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和擴大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實施範圍政策,強化對創新產品的首購、訂購支援,激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強化金融支援,大力發展風險投資。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包容創新對傳統利益格局的挑戰,依法保護企業家財產權和創新收益。

第九章 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

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加快推進人才發展體制和政策創新,構建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提高人才品質,優化人才結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

第一節 建設規模宏大的人才隊伍

推動人才結構戰略性調整,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實施重大人才工程,著力發現、培養、集聚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社科人才、企業家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培養一批講政治、懂專業、善管理、有國際視野的黨政人才。善於發現、重點支援、放手使用青年優秀人才。改革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引導推動人才培養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

第二節 促進人才優化配置

建立健全人才流動機制,提高社會橫向和縱向流動性,促進人才在不同性質單位和不同地域間有序自由流動。完善工資、醫療待遇、職稱評定、養老保障等激勵政策,激勵人才向基層一線、中西部、艱苦邊遠地區流動。開展東部沿海地區與中西部地區、東北等老工業基地人才交流和對口支援,繼續實施東部城市對口支援西部地區人才培訓工程。

第三節 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

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和服務保障體系,營造有利於人人皆可成才和青年人才脫穎而出的社會環境。發揮政府投入引導作用,鼓勵人才資源開發和人才引進。完善業績和貢獻導向的人才評價標準。保障人才以知識、技能、管理等創新要素參與利益分配,以市場價值回報人才價值,強化對人才的物質和精神激勵,鼓勵人才弘揚奉獻精神。營造崇尚專業的社會氛圍,大力弘揚新時期工匠精神。實施更積極、更開放、更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完善外國人永久居留制度,放寬技術技能型人才取得永久居留權的條件。加快完善高效便捷的海外人才來華工作、出入境、居留管理服務。擴大來華留學規模,優化留學生結構,完善培養支援機制。培養推薦優秀人才到國際組織任職,完善配套政策,暢通回國任職通道。

圖片來源:中新網/新華網

第十章 拓展發展動力新空間

堅持需求引領、供給創新,提高供給品質和效率,激活和釋放有效需求,形成消費與投資良性互動、需求升級與供給升級協調共進的高效迴圈,增強發展新動能。

第一節 促進消費升級

適應消費加快升級,以消費環境改善釋放消費潛力,以供給改善和創新更好滿足、創造消費需求,不斷增強消費拉動經濟的基礎作用。增強消費能力,改善大眾消費預期,挖掘農村消費潛力,著力擴大居民消費。以擴大服務消費為重點帶動消費結構升級,支援資訊、綠色、時尚、品質等新型消費,穩步促進住房、汽車和健康養老等大宗消費。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等消費新模式發展。實施消費品品質提升工程,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充分發揮消費者協會作用,營造放心便利的消費環境。積極引導海外消費回流。以重要旅遊目的地城市為依託,優化免稅店佈局,培育發展國際消費中心。

第二節 擴大有效投資

圍繞有效需求擴大有效投資,優化供給結構,提高投資效率,發揮投資對穩增長、調結構的關鍵作用。更好發揮社會投資主力軍作用,營造寬鬆公平的投資經營環境,鼓勵民間資本和企業投資,激發民間資本活力和潛能。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杠桿撬動作用,加大對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投資力度,加大人力資本投資,增加有利於供給結構升級、彌補小康短板、城鄉區域協調、增強發展後勁的投資,啟動實施一批全局性、戰略性、基礎性重大投資工程。

第三節 培育出口新優勢

適應國際市場需求變化,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優化貿易結構,發揮出口對增長的促進作用。加快培育以技術、標準、品牌、品質、服務為核心的對外經濟新優勢,推動高端裝備出口,提高出口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擴大服務出口,健全售後保養維修等服務體系,促進在岸、離岸服務外包協調發展。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出口支援力度。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