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動力鋰電池產能過剩隱憂現 產業洗牌料加速
鉅亨網新聞中心
MoneyDJ新聞 2016-03-03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陸媒報導,受益於新能源汽車市場爆發,大陸動力鋰電池上市公司去(2015)年獲利表現亮眼;不過,從今(2016)年第一季開始,業績分歧開始顯現。業內人士指出,在經歷去年動力鋰電池行業產能突飛猛進的擴張之後,今年行業將由規模驅動向品質驅動轉變,產業龍頭企業將顯著受益;且隨著下半年供需關係轉變,產業洗牌將進一步加劇,龍頭企業的優勢將進一步突出。
業內人士普遍預計,隨著去年投產的產能陸續釋放,動力鋰電池供不應求的局面將在今年下半年實現逆轉,產業洗牌在所難免。據初步統計,去年大陸動力鋰電池產能達16GWh,待上述產能釋放後,預估今年大陸動力鋰電池產能將達到60GWh,成長近三倍。
從今年第一季情況看,動力鋰電池供過於求的壓力已開始顯現。據大陸工信部資料,據機動車整車出廠合格證統計,1月新能源汽車生產1.61萬輛,年增144%,惟與去年12月9.98萬輛的產量相比則大幅下滑。另據全國乘用車市場訊息聯席會發佈資料,1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1萬3,748輛,年增1.8倍,月減63%。
銀河證券指出,今年補貼水準下滑將對第一季的新能源車產銷量產生一定影響。去年第四季的高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是地方政府達標壓力與趕搭補貼末班車的結果,事實上,供過於求的壓力已隱現。
另一方面,大陸工信部裝備產業司司長張相木於年初時即表示,大陸在三元鋰電池領域起步晚,產品用於客車的安全性開發和驗證還不夠。工信部正考慮進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車產品安全技術門檻,展開對三元鋰電池客車等車型的風險評估。他指出,在評估完成前,暫停三元鋰電池客車列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在1月14日的工信部新一期新車目錄上,已沒有裝配三元材料電池的客車產品。
儘管業界產能過剩跡象開始顯現,但優質產能仍不足。大陸動力鋰電池廠國軒高科(002074.SZ)總經理方建華表示,今年中國動力電池領域將出現結構性的產能過剩,被整車企業、市場認可的產品不一定夠,而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則可能產能過剩。業內人士指出,隨著結構性產能過剩的到來,產業洗牌在所難免,龍頭企業的競爭優勢將進一步突顯,並將受益於產業集中度的提升。
- 關稅戰引爆市場重置,「匯」變才是贏家?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