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銀美林:人民幣貶值 留意1997年亞幣危機重現
鉅亨網劉祥航 綜合外電 2015-08-20 16:50
人民幣上周大貶(圖:AFP)
自上周人民幣重貶以後,市場上愈來愈多分析人士回想起了 1997 年,那個亞洲貨幣陷入大混亂的年代。美銀美林 (BofAML) 在最新報告中,也重提了 1997 年,並且認為局勢還在惡化。
據《Zero Hedge》報導,人民幣貶值將使亞洲其他國家面臨出口競爭力減弱的風險。在前波人民幣貶值之前,新興市場貨幣就已經因為大宗商品價格下挫、中國需求放緩,以及美國即將升息,而表現疲軟,人民幣的貶值更是在傷口上的一記重擊。
印尼及馬來亞西都可見到受創嚴重。印尼周二公布的 7 月貿易數據,出現 28.44% 的進口下滑。馬來西亞股匯都處於危機,馬幣令吉過去 1 年下挫 28%,印尼兌美元跌幅,也已達 18%。
美銀美林指出,在 1994 年 1 月,人民幣也曾經有迅速重貶的前例。當年中國要結束匯率雙軌制,將人民幣兌美元的官方匯率,由 5.8 一口氣貶至 8.7,貶值幅度達 50%。由於約有 5 分之 1 是以官方匯率交易,實際的效果是貶值約 7%。而這次的貶幅達到 10%,影響效果更大。
美銀美林擔心,人民幣貶值帶來亞洲鄰國競爭性的衝擊,加大了亞洲出口不振的情況。
實際上,在人民幣貶值前,美國及歐洲進口中國產品的比例,從 2000 年到 2010 年,原本就持續上升。現在中國約占美國進口量的 20%,占歐洲進口量的 7%。相較之下,東協占美國進口量的比例,已經由 2000 年的 7%,在 2011-2014 年降到約 4.4%,今年上半年再回升到 5%左右。
東協占歐洲進口量的比例類似,由 2000 年的 2.6%,先一路降到 2008 年的 1.8%,今年才又回升到約 2.4%。從另一個角度,中國在美歐市場的出口增加,已經影響到亞洲國家的出口總量。
亞洲國家先前還可以出口到中國,彌補美歐市占的下跌,但從中國需求放緩來看,這條路也行不通了。在貿易聯繫緊密而出口產品類似的情況下,這加大了東南亞貨幣的貶值壓力。
東亞與中國的貿易更緊密,台灣與大陸貿易占 GDP 的 16%,南韓占 GDP 的 10%,台韓的出口量,約有 4 分之 1 都是銷往中國。東南亞銷中的出口量約占 10%,馬來西亞及新加坡所占比例較高。在中國因人民幣貶值減少進口下,亞洲的出口商都將受到打擊。
美銀美林結論指出,在 Fed 即將升息前,人民幣貶值進一步帶來亞洲鄰國的風險與不確定性。美國銀行外匯團隊認為,在出口萎縮、內需不振及貨幣政策和美國不同步之下,亞洲已經不是個投資貨幣的好地方。
- 供應風險與需求疲軟拉鋸 油價短線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